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778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题号

总分

得分

温馨提示: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将下面语句认真抄写在田字格内,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2分)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贪婪(lán)匿笑(nì)浑为一谈花团锦簇

B、奢望(shē)祷告(dǎo)禄禄终生油然而生

C、倔强(jué)雏形(chú)花团锦簇絮絮叨叨

D、狼藉(jí)贮藏(chǔ)洗耳躬听随声附和

3、阅读填空。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lǒng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shà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就像是

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给加点的字注音,在横线上填汉字。

(2分)

峰峦()点缀()

lǒng罩一shà间

(2)“招牌”原意指,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2分)

(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2分)

4、默写。

(共6分,每空1分)

(1)子曰:

“,匹夫不可夺志也。

”(

《论语十二则》)

(2)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则》)

(3)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4),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5、名著阅读(共6分,故事4分,道理2分)

《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猫和

鸡》《两只口袋》《狐狸和狗》《衔肉的狗》等,请选一则,要求详细笔述,并简单说一说蕴含的道理。

寓言:

                                      

                                        

                                        

                                       

    

蕴含的道理:

                                   

                                               

二、阅读理解(65分)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二石兽并沉焉()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如是再啮()

7.下面两组句子的用法明显不同的一组是()(2分)

A.人皆贺之B.其邻人之父亦

B.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C.此独以跛之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9、默写结尾(2分)

如其言,

10.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现代文阅读

(一)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

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

为什么?

(4分)

1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

请说明理由。

(3分)

13.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3分)

14.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

(4分)

1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

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3分)

(二)我的老师

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尽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

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

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

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

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

“好!

满分!

”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

“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

”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

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

“起!

”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16.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与画线句

“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

(2分)

17.第③段中画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

,其正确的写法是。

(2分)

18.阅读④—⑦段,完成下表。

(8分)

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

刘老师的品质特点

刘老师笑谈残腿。

 

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2)

学生沉浸其中,时而激动,时而悲痛。

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

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亲切。

19.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6分,每题3分)

(1)

(2)

(三)寻春

韩少华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

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

”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

又寻春的什么呢?

……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

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

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