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774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7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docx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docx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报告

成都市2013年服务业发展报告

成都市发改委经贸处

(2014年6月)

2013年,成都市紧紧围绕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的目标,以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在保持经济整体稳定较快运行的同时,服务业也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2013年,成都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74.2亿元,同比增长8.8%,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为50.2%,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7%、49.4%,与往年基本持平。

(二)服务业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都市以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升运筹决策、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三大核心功能为重点,以服务业聚集区为载体,推动服务业向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推进服务业核心城市建设。

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促进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楼宇经济高端发展、发展总部经济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意见,构建了服务业核心城市建设的制度框架体系。

新一轮服务业集聚区规划修编完成,构建了“双核、十一副、十九片”的32个集聚区空间布局,细化了产业导入、建设管理等推动规划落地的建设管理和政策引导细则,为集聚区高端发展、集聚发展、提速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三)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1.行业结构持续优化。

成都市服务业呈现出生产性服务业稳步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3年,以交通运输、金融、商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41.6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从2012年的46.1%提高到2013年的46.8%。

以商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房地产等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32.6亿元,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从2012年的53.9%下降到2013年的53.2%。

服务业内部结构更趋优化。

2.区域发展优化调整。

中心城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高新区)是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中区域。

2013年,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2948.1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5%;近郊区、远郊区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964.3亿元、551.4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21.1%和14.4%。

近郊区是服务业增长最快的区域,同比增幅约11.8%,远高于中心城区8.6%和远郊区9.9%的增速。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一)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全市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6.1亿元。

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物流集中发展区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新建成标准化仓储设施83万平方米,荣获2013中国物流中心杰出成就奖。

“蓉欧快铁”和成都至万州铁水联运集装箱快运班列开通。

(二)金融业稳步增长。

2013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93.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19.6%。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23662.0亿元和17618.0亿元,比2013年初分别增长16.1%和12.6%。

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金融总部商务区、民间金融街等顺利推进,新增香港恒生、海康人寿等金融机构,全市小额贷款公司11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52家。

(三)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

2013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000亿元,网络零售总额超过350亿元,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40亿元。

以中联信通基础平台为核心的全国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达430万户。

中药材天地网、九正科技和新华文轩等3家企业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50%,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率达到50%以上。

(四)文化会展旅游行业发展较快。

“文化之都”加快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新声剧场、永陵博物馆等项目加快建设,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活动成功举办,直接拉动消费42亿元。

获梅花奖2个,文华表演奖1个,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第一。

成功举办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两大国际盛会和500余个重大会展节庆活动,拉动消费约510亿元,同比增长21%,获“2013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最佳会展城市管理奖”等称号。

新创建国家4A级景区5个,接待旅游总人数1.55亿人次,同比增长26%。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7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1330亿元,同比增长26%。

(五)商贸流通健康发展。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2.9亿元,同比增长13.1%。

分行业来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25亿元,同比增长15.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49.5亿元,同比增长14.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3.3亿元,同比增长8.0%;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5.1亿元,同比增长6.3%。

另外,利用外资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增速放缓。

2013年,在蓉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52家,境外企业188家,境内企业64家,实际利用外资超过百亿元,达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同时,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0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出口总额318.8亿美元,增长5.0%,较去年收窄27.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87.0亿美元,增长8.9%,较去年下降6.1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一)项目总体情况

2013年,全市服务业重大项目338个,总投资56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37亿元,较2012年增长48.7%,实际完成投资1123.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9.9%。

其中竣工项目49个,总投资35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8.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56.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9.2%;加快建设项目194个,总投资372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56.7亿元,实际完成3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7.1%;促进开工项目88个,总投资139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1.9亿元;新津汇津现代物流、来福士广场、环球中心等47个项目竣工投用,富森美家居、华商金融贸易中心等80个项目开工建设。

(二)分区域完成情况

2013年,全市338个服务业重大项目中,中心城区144个,近郊区135个,远郊区59个,全年完成投资1123.7亿元,中心城区615.3亿元,近郊区377.0亿元,分别较远郊区高483.9亿元、245.6亿元;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分别占服务业重点项目的42.6%、39.9%、17.5%。

四、副省级城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对比

(一)总体情况比较

2013年,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4574.2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仅次于广州和深圳;增速8.8%,列第10位,较2010年下降3个位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排名第9位。

 

15个副省级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对比

城市

服务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

近三年平均增速

增加值占GDP

绝对值

(亿元)

排名

增速

(%)

排名

增速

(%)

排名

比重

(%)

排名

成都

4574.2

3

8.8

10

10.9

5

50.2

9

沈阳

3113.8

9

7.6

14

9.2

15

43.5

13

长春

2012.5

14

7.8

13

10.9

6

40.2

15

青岛

4012.8

7

10.5

4

11.1

4

50.1

10

哈尔滨

2674.3

12

9

9

10.1

11

53.4

5

武汉

4319.7

6

10

5

9.9

14

47.7

11

西安

2548.7

13

9.3

6

11.2

3

52.2

7

南京

4356.6

5

11.3

3

11.8

2

54.4

4

济南

2892.3

11

9.7

12

10

13

55.3

3

广州

9963.9

1

13.3

1

11.8

1

64.6

1

厦门

1157.4

15

7.7

15

10.8

7

51.6

8

深圳

8198.1

2

11.7

2

10.8

8

56.5

2

大连

3281.2

8

9.1

7

10.3

9

42.9

14

杭州

4416.1

4

9

8

10

12

52.9

6

宁波

3110.8

10

8.8

11

10.1

10

43.6

12

2013年副省级城市服务业比重及增速比较

(二)重点行业比较

1.商贸业。

2013年,成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2.9亿元,增长13.1%,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排第4位和第11位(见图5)。

进出口总额505.8亿元,增长6.4%,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列第9位(见图6)。

2013年副省级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比较

2013年副省级城市进出口总额及增速比较

2.金融业。

2013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662亿元,同比增长16.1%,较西安、武汉分别高2.7和2.4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3位(见图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618.0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5位(见图8)。

2013年副省级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及增速比较

2013年副省级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及增速比较

3.旅游业。

2013年成都市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285.4亿元,增长27.2%,在11个副省级城市(不含长春、西安、南京和深圳)中排第4位(见图9)。

旅游外汇收入7.3亿美元,在13个副省级城市(不含长春、西安)中排第9位(见图10),增速16.5%,排名第一。

2013年副省级城市国内旅游收入及增速比较

2013年副省级城市旅游外汇收入及增速比较

五、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举措

(一)深化服务业领域综合改革

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

以改革要素配置方式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在完善市场化配置机制基础上,建立资源配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优化服务业财政扶持方式,支持重点从基本建设为主向高端功能、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为主转变。

巩固西部金融中心地位,创新符合新形势的地方金融监管和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传统金融业集聚发展、新兴金融业加快发展,加快构建完整的金融产业链,申报国家级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提升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能力。

加快口岸设施建设,启动同城共同配送试点,积极争取成都铁路口岸获批国家开放口岸和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

(二)推动服务业核心城市建设

抓好关于加快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的意见落实。

发展总部企业,鼓励本土优势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加快形成“成都服务+周边制造”“成都总部+全国(全球)市场”的产业分工格局。

积极引进培育品牌展会和会展企业,建设中国会展名城;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完善铁路货运班列网络,拓展公路货运班车网络,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口岸服务体系建设。

用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快建设大型商业中心和城市副中心,形成一批国际消费服务区和旅游度假区;培育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文博、体育赛事,做优做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和“国际赛事名城”等城市品牌。

培育和吸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金融机构,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重大项目融资方式创新;大力发展高端后台机构和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鼓励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发展,扩大移动支付应用范围。

(三)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发展。

依托成都经济区已形成的工业基础,促进总部经济、工业设计、文化创意、高端会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咨询及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工业和服务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