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771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docx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docx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2.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

A.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B.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3.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D.通过导管运输

4.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5.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

6.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细胞免疫有缺陷

D.体液免疫仅依靠B细胞就可以完成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一类有机物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8.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人患疟疾,同时人体也能够产生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力。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疟原虫入侵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

C.人抵抗疟疾不需要非特异性免疫

D.淋巴因子能够增强抵抗疟原虫的免疫功能

9.下列关于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血钠含量下降时,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B.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在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中都起作用

C.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致使体液丢失,都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通常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量与体表排出的水量相等

10.对某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密度(株/m2)

3 7 152 4 98 4

A.此地段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约为6.5株/m2B.该组数据采集的方法为样方法

C.另一小组再次调查,所得的数据完全相同D.该调查必须是随机选取的样方

1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数量、天敌、传染病都可以抑制种群的增长

B.用人工方法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C.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数量达到K值时,自然增长率最大

D.空间、资源和其它生物都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

12.图6表示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的某种群在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后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D.若图④所示为海洋中某鱼的种群,在d点时进行捕捞,捕捞量大于K/2

1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了群落的结构

B.生物在时间上的不同配置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中生物的生态位分离,缓解了种间竞争

D.温度和水分是导致群落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14.图7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情况,图中的箭头为能量的移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所有能量进行生长繁殖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人处于第二营养级比起处于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5.下列关于生产量或生物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量就是某一营养级的净生产量在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B.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差值是呼吸量

C.海洋中次级消费者的生物量不可能高于生产者的生物量

D.净初级生产量中的一小部分转化为了次级生产量

16..图8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①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20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

17.图9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II、III和IV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于⑥过程

18.关于生物同化量叙述正确的是()

 A.该营养级储存的能量B.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总能量

 C.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D.从消化道吸收后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19.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

 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20.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对能量的充分利用,物质的良性循环

B.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22.紫茎泽兰具有外来引进植物的许多特点:

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光合效率高、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并能毒害动物。

试判断引入紫茎泽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A.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B.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

C.改变其他物种的生活习性D.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3.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表中NP=GP-R。

这图怎么看

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GP)

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R)

15.91

2.68

13.23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26

192.59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B.④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其粪便中

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

D.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2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②③④⑤⑥

C.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D.图中能弯曲生长的是③和⑤

25.如果饮用水中被一种雌性激素类似物污染,可能会导致下列哪种结果()

A.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B.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上升

C.雌性个体的分泌雌激素含量上升D.对雌性个体的卵泡刺激增强

26.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加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的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记忆细胞的作用与外来抗原的多少有关

27.右图为人体神经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构成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B.神经细胞含有DNA的膜性细胞器是②

C.图中③所指的结构是突触且共有5个

D.图中④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

28.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主要功能是从神经细胞携带信号到肌肉。

一旦信号通过后,立即发生乙酰胆碱乙酸+胆碱。

分解后的胆碱在Na+协同

下运入细胞重新合成乙酰胆碱,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防止递质长时间起作用

B.该酶是生物体内催化效率较低的酶之一

C.胆碱被运入细胞再次合成乙酰胆碱

D.神经毒气与该酶结合可扰乱心肌信息传递

29.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可使机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产热量

B.寒冷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在炎热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热量

30.图8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③表示将抗原传递给④

B.细胞②、④、⑦能够直接识别抗原

C.有相对发达的高尔基体是细胞⑦的特征之一

D.⑦能分泌抗体,而④不能分泌抗体

31.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指标是()

A.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

B.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

C.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

D.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

32.图9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上升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降低

33.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发展期→成熟期,群落演替的趋势较为明显。

下列四项趋势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生态特征

发展期

成熟期

A

营养结构

简单

复杂

B

有机物总量

较少

较多

C

自动调节能力

D

动物类群丰富度

较低

较高

34.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35.“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图14

C.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

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不能杀灭甲型H1N1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