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653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docx

《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docx

最新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

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

在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及农林经济管理学生的专业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是我们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范文一: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农林经济管理是较早设置的专业,为国家的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

浙江农林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浙江农林大学具有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老专业。

该专业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1996年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招生本科生,1998年更名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3年被评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批准为浙江省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

近年来,对照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的指标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隶属于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自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招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25届16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较大,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向,从单一的以农林业单位为主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多种类型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级以上领导岗位,体现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每年招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60名左右,现有在校生247人。

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2.4%,副高级职称20人,占总数的54.1%;54.1%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来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多方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开展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国农林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改革情况,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了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研讨会等,最后邀请专家对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2)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离农倾向明显,就业去向与其他经管类专业并无差异,特色与优势不明显。

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现代农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人才的历史使命。

同时,2009年,浙江林学院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随即制定了《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纲要》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为:

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适时调整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的,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农林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经管单位等从事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顶天立地的师资队伍

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主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措施。

引进包括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的引进。

建设期内,共引进博士7名,其中国外高校1名,国内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

聘请4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地方工作人员和农林企事业单位人员、3名国外著名高校的教师为兼职教授。

积极鼓励年青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及到基层挂职锻炼。

建设期内,5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中国科学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

有10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访学,5位教师到农村基层或农林业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通过这些措施,使师资队伍真正做到顶天立地(既掌握学科前沿又了解农村实际),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显著优化。

高级职称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为54.1%,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事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

博士学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为2011年的54.1%。

教师由原来主要毕业于林业院校,改变为既来自国家重点农林院校,也有来自于国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2)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

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氛围,鼓励老师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

建设期内,共立项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8项,科研经费达440余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SCI或SSCI、Ei、ISTP)收录18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

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等各类科研奖励共20项。

主持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共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教学研究成果奖、校级教学研究成果奖共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

从近年的发展来看,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1)构建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了教学计划,着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的课程体系。

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理论。

课程体系的设置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由两个平台构成,公共基础平台及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学分合计为40.5,占总学分的24.5%。

为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提供保证。

第二,强实践。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强调实践环节。

一是加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如林业概论、现代农业概论等课程设有实习环节,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课程均设有模拟实习。

二是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综合实习主要设置了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期1周的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

三是设置社会经济调查与应用文写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社会经济调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第三,显特色。

为了显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差异,充分发挥学校和地域优势,在专业选修课中,按方向设计了两个模块,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块(选修模块Ⅰ),二是农林企业管理(选修模块Ⅱ)。

(2)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设期内,有计划地开展了以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重点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

具体包括:

①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专业教师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新列入校级精品课程8门,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4门,通过学校验收的8门。

林业经济学和林业财务与会计2门省级精品课程,均于2010年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验收。

②加强教材及教辅资料的建设。

以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编写教材。

在已有主编《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管理学案例》、《会计学基础》、《林业财务与会计》等教材的基础上,主编教材5部、副主编2部、参编2部。

同时,加强教辅资料的建设,如林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有实习环节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习辅助资料。

③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倡导国际参与式课堂讨论方法。

如在林业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乡村快速评估技术(RRA)和参与性评估方法(PRA)时,设计一些主题,以行政班为单位分为5~6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只分析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规定每组的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由小组成员自主确定每组的协调人、观察员、记录员等展开。

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法。

如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开展网络课堂网上互动。

各课程组在建设网络课堂的过程中,开通网上讨论,使师生互动不断加强。

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1)构建一、二、五分类实践教学体系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除课程实习外,构建了一、二、五分类实施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指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二指两个平台,面向全体学生的平台和面向优秀学生的平台。

五是指五个支撑点,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专业综合实习两个支撑点,面向优秀学生的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大型专题调研三个支撑点。

一是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实施,构建基于应用性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和规范,在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撰写中期论文。

中期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农村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必须有实际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支撑。

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必修环节。

在毕业论文环节,强调选题需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与导师的课题相结合。

通过实施中期论文,强化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使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

2007-2011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校级优秀论文12篇,毕业论文的优良率达41.24%。

专业综合实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经济的调查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以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例,第1周为外业调查,第2周为内业整理和综合分析报告撰写。

调查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开展工作,教师轮回指导和检查。

这一以专题调研为特色的综合实习,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从提出问题和目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报告得到全过程的训练。

经过多年的实施,综合实习制度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通过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大型专题调研等第二、第三课堂,构建基于创新型目标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

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由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团开展学术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

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上共获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11项的好成绩,在校期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和浙江省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申报和实施的全过程。

2008-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成功申报项目共24项,其中省级6项。

大型专题调研主要是指部分学生参与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专题调研。

200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挑选了共28名学生参加了农业经济相关课题的调研。

通过参加大型专题调研活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期内,主要抓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的建设。

一是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总面积600m2,下设6个实验分室:

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分室、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分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分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分室、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分室、金融模拟实验分室。

建设期内,新增教学设备(包括软件)近158万元。

现有教学设备总值近432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