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454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鲁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填在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48分)

1.(眉山中考)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纸张燃烧C.玻璃破碎D.汽油挥发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

B.往试管里加锌粒)

C.滴加液体)

D.排空气法收集CO2)

3.(安徽中考)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4.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间空隙增大

5.(成都中考)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D.尿素施用过量会导致水污染

6.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

C.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7.(盐城中考)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2个氢原子:

2HB.铝离子:

Al3+

C.S2-的结构示意图:

D.氧化铁:

Fe2O3

8.(东营中考)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B.“低碳”理念是为了引导全社会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C.随着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结论可不必通过实验来证明

D.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9.已知X+、Y2+、Z-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Y、Z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大小为()

A.X<Y<ZB.Z<X<YC.Y<Z<XD.Y<X<Z

10.(宿迁中考)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11.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X

双氧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2.(南充中考)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痛新药西达本胺即将全球上市。

西达本胺由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达本胺属于化合物

B.西达本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共含有48个原子

D.西达本胺中碳、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

13.(六盘水中考)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224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4.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    

B)    

C)    

D)

16.(眉山中考)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

二、填空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1分)

17.(9分)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氮原子____;②2个氢分子____;③亚铁离子__;④氢氧根离子____;

⑤+2价的钙元素____;⑥五氧化二磷___。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A.原子;B.分子;C.离子。

试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

___;②铁:

____;③氯化钠:

____。

18.(4分)(达州中考)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

(2)我们需要清新洁净的空气,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带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____。

(3)房屋着火,可用水扑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

(4)交警通过酒精检测仪显示的颜色变化,可快速检测出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___。

19.(9分)(潍坊中考)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1)白居易有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下列能源可以“春风吹又生”的是___(填序号)。

a.氢能b.石油c.风能d.煤炭

(2)硅(Si)相对于氢气便于运输、贮存,是开发价值很高的燃料。

晶体硅制得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能。

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硅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硅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对应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镁可与上述氧化物反应制得单质硅,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金属镁虽然性质活泼,但常温下,将镁粉与碘粉(紫黑色)均匀混合,几乎不反应。

滴加几滴水后,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并伴有大量紫色蒸汽(固体碘易升华)。

该反应过程中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水的作用是____。

20.(5分)元素周期表和化学用语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1)同一周期(横行)中,相邻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差为____;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

(2)第7号元素与第8号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7号元素与8号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

(3)9号元素的气体单质(F2)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21.(4分)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E是蜡烛的主要成分。

试回答:

(1)写出D的化学式___。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____。

(3)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22.(7分)(菏泽中考)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

____。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必需要增加的一种仪器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若用装置H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填“a”或“b”)端通入。

(3)若要组装一台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填字母,写一种组合即可)。

(4)某同学用上述

(2)中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试管发生了炸裂,请你帮他分析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写一条即可)。

23.(8分)某气体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的组成进行探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CO2)。

【提出问题】该气体由什么物质组成?

【提出假设】猜想Ⅰ:

只有氢气。

猜想Ⅱ:

只有一氧化碳。

猜想Ⅲ:

___。

【提供信息】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气体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

【设计实验】将该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根据装置A、B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来推测该气体的组成。

【现象与结论】

现象

结论

①装置A质量增加,装置B质量无变化

猜想___成立

②装置A质量____,装置B质量增加

猜想Ⅱ成立

③装置A质量增加,装置B质量____

猜想Ⅲ成立

【分析讨论】装置A质量增加,说明气体燃烧的产物中有水生成,推知该气体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装置B质量增加,说明该气体燃烧的产物中有____生成,推知该气体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

【反思】若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依次通过该套实验装置A、装置B,发现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了,则该纯净物可能是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四、计算题(共6分)

24.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5

25

25

25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35.2

58.4

82.6

107.6

求: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填在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48分)

1.(眉山中考)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A.石蜡熔化B.纸张燃烧C.玻璃破碎D.汽油挥发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A.氢气验纯)

B.往试管里加锌粒)

C.滴加液体)

D.排空气法收集CO2)

3.(安徽中考)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D)

4.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D)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间空隙增大

5.(成都中考)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D.尿素施用过量会导致水污染

6.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D)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

C.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