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235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要.docx

《重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要.docx

重要

七年级下

伤伤仲永

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仲永生五年”,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十二三矣”,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又七年”,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方仲永由神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

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

3.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4、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

“受于人’仅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5、“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6、本文主题: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教育和培养,否则也会变得平庸无能。

孙权劝学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与蒙论议、大有长进。

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6、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

坚定有力 不急不恼 推心置腹 现身说法  循循善诱

7、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9.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10、人物形象:

孙权:

关心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

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

慧眼识人

11.提问:

请解释“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

1.故事中的两只狼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贪婪、狡诈、凶狠

2. 故事中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为什么?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

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

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

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机智勇敢的人。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明确:

(1)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

②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③ 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口技

1.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故事情节:

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时间副词: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2.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侧面描写,烘托技艺高妙侧面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

3、开头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为什么?

不是。

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简单,突出技艺高超。

4、“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

声音由远转近,由院外深巷转室内,声音由小转大,由简到繁。

“五种声音一时齐发,出现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高潮。

5、“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渐渐进入梦乡的场景。

表演的响声由繁转简,由大转小,由高潮转入低潮,室内由闹转静。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进一步表现出室内的静。

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动;室内非常安静,才能听到老鼠动作的声音。

(这是以动衬静)。

6、.作者描绘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场突然性的特大火灾的惊险场景。

“中间”、“又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上述许多声音同时发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紧急情景,达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

接着用“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这一夸张赞叹语句,以失火、救火作结,衬托出“善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7、文章第二、三、四自然段,运用正面描写同侧面烘托相结合。

着力描写表演者的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着力描绘听众的神态,这是侧面烘托。

两者结合着写,是为了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突出表演口技之“善”。

夸  父  逐  日

1、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2、分析人物形象 

 夸父:

坚持不懈、勇敢挑战自然。

八年级下

与朱元思书

1. 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 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 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先写水清(游鱼细石);再写水急,突出水大。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 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

①    山之高奇。

郁郁葱葱,顽强生长,互比高低,直插云霄,连绵起伏,生机无限。

通过“写貌”表现树之奇,亦山之奇。

②    山之势奇。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通过“绘形”山之奇尽显。

③自然声音奇。

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

山之树奇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

该句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7. 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余。

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

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

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送东阳马生序

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

(1)幼时求学的艰难:

无书之苦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a.叩问之难。

b.旅途之难。

c.生活之苦。

2.作者“因得遍观全书”的原因是什么?

爱好读书,克服家贫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借书苦学。

3.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书写求师之艰的目的是什么?

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4.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

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

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

5.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6.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

① 欧阳修画荻习字。

② 王冕僧寺夜读。

③ 杨时程门立雪。

④ 匡衡凿壁借光。

⑤ 车胤囊萤夜读。

7.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

①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

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

②从作者写本文的态度上看:

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

8.马生本是一个用心学习的人,作者为什么还要勉励他刻苦学习?

宋濂深知当时的太学使人养尊处优,所以勉励马生。

9.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

(自做答案)

从树立远大理想,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发愤读书,为国为民作贡献等角度作答。

10.请写出古代勉学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

《五柳先生传》

1、第一段:

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第二段:

赞语(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2、“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

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5、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

6、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

这形象地说明了作者 “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7、“赞”语中哪句话和前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8、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好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体现。

(2)饮酒。

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著文章。

其目的“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

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他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

9、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礼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10、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