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模板.docx
《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模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模板
《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智能。
(二)实际情况分析
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能力上都很不理想。
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使计算方法合理性和灵活性。
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现状分析:
1.算理不过关
在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对算理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算不去理解,对计算的算法却非常重视,以为只要能算就行。
对计算题普遍缺乏兴趣,认为计算题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出来,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以致做计算题时马马虎虎,不够认真。
2.学生不能运用简算方法
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够合理、灵活,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而实际上学生的简算意识不强,一道计算题如果没有要求简便,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不去简便计算,不能根据具体算式的特点去主动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3.教师对学生的计算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
其实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运算过程,需要很多的运算步骤才能得到一个结果,应认真分析错在什么环节。
我们计算题改作时,要按学生的计算顺序,指出学生错在哪一步。
让学生知道错误原因以后在改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具体操作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的使用数学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学会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愉快情景计算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老师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计算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索学习的思维,培养灵活计算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运算敏捷性练习,注意计算与运用的有机结合,努力创设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
(3)在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景及教研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表现成长。
在教师中形成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研精神。
(二)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计算方法、速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分析研究:
①.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②.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的因素等)。
(3).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
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通过这种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和意志。
②.计算方法体系的指导。
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预习、听课、作笔记、复习、阅读、做作业、总结归纳等方法。
③.计算能力的指导。
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1.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
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③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
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⑤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
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
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优化指导研究:
(1)指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如:
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错题记录等环节的指导。
(2)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
(3)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4)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方法。
3.数学单元知识的习题专题研究:
做好单元习题专题教学研究,使学生领悟掌握科学计算方法,将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和谐地统一起来,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总结,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
探索在新课程下以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指导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成员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材料进行学习、讨论,并结合本校学生现有的计算情况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分析法。
成员通过对本校各年级学生计算情况的摸底测试、调查分析,了解各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为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
学校范围内采取联合行动研究。
针对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成员采取一课二上三讨论的方法即:
课前说课,成员讨论,教师上课,课后成员讨论,师再次上课,课后成员再次讨论,教师课后反思。
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经验总结法。
成员注重收集研究活动中的所有资料并进行整理,同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四、研究实施及分工情况
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3月2015年6月。
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1.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选择实验小组,了解学生实际,并与对比小组进行比较分析。
(二)实施阶段:
(2014年6月~2015年3月)
1.按方案制订每学期实验计划,开展研究。
2.定期进行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
3.阶段总结形成研究报告,规划下阶段研究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三)阶段性总结
结题阶段:
2015年4月-2015年6月
1.搜集相关论文。
2.编辑整理课题研究优秀课堂实录、教学设计、精品反思集。
3.检测问卷,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初步形成分析性的报告。
4.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结题报告。
五、研究的成效
(一)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在这次活动中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积极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率。
在全体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下,本学期重点完成了以下的课题教研活动。
(1)课题组老师先进行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调查,对实验组的师生的状态有所了解,此外实验教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多次外出听课学习交流,深深体会到教学中的片段设计看似平常,看似简单,确对教育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主动创设、积极捕捉有效的精彩片段,才能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课题组老师还把一学期的收获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
在我校的研究活动中由李娟娟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一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颇受好评。
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全体课题组教师走课堂教学研究之路,大家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同时进行网上评课,在专家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引导实验教师加强个案研究,自我反思,撰写课堂研讨记录,实践改进,撰写教科研日记,从而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保证实验本学期能顺利进行。
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本学期人人都上了不同范围的研究课。
(3)围绕期初制定的方案,组织了一次分学段研究教材的说课活动,全组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段进行说课,专家点评。
其王晨霞老师还给全体课题组老师上了展示课,组内教师在网上开展评课活动,在评课时,大家对照新课标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都感到受益匪浅。
(4)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陈斌斌老师积极参与了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既锻炼了教师钻研教材独立备课、驾驭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又加强了数学知识的修养。
(5)组织了三次教学交流活动。
王晨霞老师执教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一课,深受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
(6)为给课题组老师充电不断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本课题组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多次派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参加各级各类举办的数学课堂研讨、观摩活动。
组织全组教师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7)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而且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我们全体课题组的教师认真学习了学校推荐的优秀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富有“数学味”》、《教师有必要补上数学素养这一课》。
并写上自己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加强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
(8)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现代化的高效课堂,全校教师上了精彩的展示课,他们的课得到了好评。
(二)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1.学生数学成绩显著提高
为能掌握本实验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提高的影响,我们实验组专门对比班与实验班进行成绩的对比性研究,并作了前测和后测的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
①实验前测
将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开始前一学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实验前的学习成绩。
对实验开始前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数学期末成绩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如下所示:
对比班:
人数37人总分2923均分79
实验班:
人数38人总分2987均分78.6
结论:
两个班数学测验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在训练开始前对比班的成绩比实验班的成绩略好一些,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8.6,对比班的平均分为79,但统计检验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相当,差异不显著。
②试验后:
对比班:
人数37人总分2997均分81
实验班:
人数38人总分3344均分88
结论:
经过一年的实验,实验以取得初步成果,实验班的平均分为88分,对比班的平均分为81分,实验班的平均分与对比班的平均分的差异已接近非常显著水平。
(三)增强了学生对口算与估算的应用意识
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学生计算之后,渐渐能够利用口算与估算方法来判断:
①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②检验笔算或计算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增强了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
另外,学生智力活动也具有了定向的作用,它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数量或算式结果迅速作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即可以考查计算是否正确,又可以用于检验或作出决定,是计算能力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使他们尽早适应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需要。
六.困惑与思考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