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考语文传记阅读专项练习卷+讲解2套全.docx
《免费高考语文传记阅读专项练习卷+讲解2套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费高考语文传记阅读专项练习卷+讲解2套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费高考语文传记阅读专项练习卷+讲解2套全
高考语文“传记阅读”专项练习卷+讲解(2套全)
传记阅读
(一)
(建议用时:
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莫奈:
一生只为一个女人画像
蒋 勋
1875年,卡蜜儿成为莫奈的爱人已经超过十年,他们第一个孩子生于1867年,已经八岁,他们正式登记结婚已经五年。
而此时,卡蜜儿检查出罹患绝症,身体明显衰弱下来。
这一年,莫奈画下了卡蜜儿在家中做针线活的一张肖像。
这件小小的作品很不同于莫奈同一时期的画作。
卡蜜儿坐在室内一角,对着窗口阳光做针线。
一个相爱相处了十年的女人,成为妻子,成为母亲,在莫奈的笔下可能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娇美艳丽的模特儿。
一个女性,有了妻子与母亲的身份,似乎原始女性如鲜花绽放一般的诱惑华美消失了一些,却又生长出一些如同果实一般安静饱满的神情。
莫奈处理这一幅画作时也似乎不再是一个知名画家,拥有印象派命名者的头衔,而是回来扮演一个忠实丈夫与父亲的朴实角色。
光的跳跃不见了,莫奈坐在卡蜜儿旁边,认真看妻子做针线,看窗外的光透过纱帘树荫在室内流动,室内幽静隐约的光线,照亮卡蜜儿的脸孔,照亮她衣服长袍上织绣的图案。
不知道莫奈在得知卡蜜儿罹患重病后的心情如何,这一件小小作品却使人沉思起那艰难的一年——1875年——对两个人都特别艰难的一年。
这一年莫奈还是留下了不少以卡蜜儿为主题的作品,特别是撑着阳伞站立在草坡上的卡蜜儿肖像。
也许不应该用“肖像”来称呼这一系列作品,因为在奥塞美术馆面对好几幅同一主题的画作,我们知道画中的人物有的是卡蜜儿,有的是1886年卡蜜儿逝世以后莫奈以继女苏珊为模特儿画的。
这两个人都撑着阳伞,在阳光下站立着,更换着不同的角度。
我们不禁会发问:
卡蜜儿或苏珊在烈日阳光下站了多久?
莫奈要求卡蜜儿或苏珊变换了多少次姿势?
无论是卡蜜儿还是苏珊,在这一系列作品中都不再是一个被关心的主题,如同这一段时期,莫奈所有画里的人物或许都只是他用来观察光与色彩的媒介而已。
他看得见卡蜜儿吗?
或者他只是看到阳光的跳跃,看到伞布上端与下端的明暗对比,看到风吹起的纱巾与衣裙下摆裙裾里透明的光,光在跳跃,在云端,在草坡上,在发上,在风里,一瞬间一瞬间的光,令莫奈迫不及待,快速地用画笔捕捉着。
他不知道卡蜜儿(或苏珊)站了多久,他忘了她们变换了多少次姿势,他看不到人物,他只看到一片一片的光,如此华丽,如此闪烁,如同神迹,如同不可思议的宇宙最本质的奥秘。
莫奈要为瞬间的光留下肖像,每一个短暂的瞬间,他或许忽然想到站在面前的女子也只是短暂的光,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都只是无法把握的一瞬间的光。
我特别喜欢莫奈1875年最早的一幅《撑阳伞的女人》。
画里的卡蜜儿姿态不太僵硬,在云天的背景里一转身,一回眸,风吹着草,吹着云,仿佛即刻也要在风中吹散卡蜜儿,整个人像要幻化而去,令人无限感伤。
旁边是莫奈与卡蜜儿八岁的儿子让,这是画家对一个自己深爱的人的最后一瞥吗?
也许不是,卡蜜儿还有四年的时间,她的身体饱受折磨,而那折磨也是莫奈一起要做的功课,他想要留下每一瞬间的光,然而光一直在消失,从来不会为他的惋惜哀伤停留。
1878年卡蜜儿生下第二个孩子,这一次生产更加重了她的病情,终于在1879年逃不过病魔死神的手掌,卡蜜儿要在光里消逝了。
1886年,在卡蜜儿逝世七年以后,莫奈以继女苏珊为模特儿,用同样场景,同样姿态,连色彩与光都几乎一样,重复画了一系列《撑阳伞的女人》。
莫奈在怀念什么吗?
他刻意重新安排的同一名字、同一主题、同一形式的绘画,深藏着他对逝去的光、逝去的岁月、逝去的人物刻骨铭心的记忆吗?
(选自《蒋勋破解莫奈之美》,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莫奈,印象派代表画家,他的油画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超越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在绘画风格受到权威排斥时,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
(摘编自王莉函《谈莫奈的光与色》)
②莫奈与妻子卡蜜儿在巴黎相识,很快坠入爱河,但莫奈的家人看不起这位模特儿,逼迫他们分手,并中断了莫奈的经济来源。
莫奈一如既往地爱着卡蜜儿,卡蜜儿也给予莫奈星火燎原般的创作灵感。
当莫奈的作品被贬得一文不值时,卡蜜儿简直是用自己的生命喂养着莫奈,她无怨无悔地跟着他勇敢地活下去,家徒四壁却充盈着爱的光芒。
(摘编自孙君飞《爱是莫奈的另一种光》)
1.下列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光在跳跃,在云端,在草坡上,在发上,在风里,一瞬间一瞬间的光,令莫奈迫不及待,快速地用画笔捕捉着”,表现了莫奈善于捕捉事物精彩的瞬间。
B.文中“或者他只是看到阳光的跳跃,看到伞布上端与下端的明暗对比……”可以看出莫奈注重光影、明暗、色彩的对比。
C.本文是一篇评传。
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
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
D.评传的特点是:
“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或“夹叙夹议,叙义结合”);熔历史性、学术性、思想性和娱乐性于一炉,具有浓郁的学术研究特征;客观公正。
D[评传的特点中没有“娱乐性”]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1875年,莫奈创作了卡蜜儿在家中做针线活的一张肖像,画中的卡蜜儿已没有了做模特时的娇美艳丽,失去了如鲜花绽放一般的诱惑华美,年近半百,饱经风霜的她如同成熟的果实一般安静饱满。
B.莫奈创作了《撑阳伞的女人》系列画作,有的以卡蜜儿为模特儿,有的以继女苏珊为模特儿,画面上,用同样场景,同样姿态,连色彩与光都几乎一样。
C.为了莫奈画出好的作品,卡蜜儿有时需要在烈日阳光下站很久,变换多种姿势,以致罹患绝症。
D.莫奈一生只为一个女人画像,其画作深藏着他对逝去的光、逝去的岁月、逝去的卡蜜儿刻骨铭心的记忆。
BD [A项,将原文的“可能已经不再是”“消失了一些”转换为“已没有了”“失去了”,或然变为必然,部分变为全部。
且“年近半百,饱经风霜”为无中生有。
C项,强加因果。
卡蜜儿“罹患绝症”的原因并非“在烈日阳光下站很久,变换多种姿势”。
E项,早期的画作并非“深藏着他对逝去的光、逝去的岁月、逝去的卡蜜儿刻骨铭心的记忆”。
]
3.莫奈一生中并不只为一个女人画过像,为何作者却以“莫奈:
一生只为一个女人画像”为标题?
“一生只为一个女人画像”的莫奈终成一代大师,这给你什么启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原文“用同样场景,同样姿态,连色彩与光都几乎一样,重复画了一系列《撑阳伞的女人》”“他刻意重新安排的同一名字、同一主题、同一形式的绘画”,可知莫奈作为忠实、朴实的丈夫,深爱自己的妻子,对他人的描画,都是以他妻子为原型。
而启示可以从执着、专注等角度进行解读。
【答案】 第一问:
对莫奈来说,挚爱的妻子是美的化身,为其他女人画像,实际上是把别的女人当作他曾经挚爱的妻子、美的化身来画的。
第二问:
可围绕下面的关键词作答:
①执着;②专注;③创新;④坚守;⑤不迷信权威;⑥坚毅(不惧压力与挫折);⑦将生命体验融入绘画事业之中(心中有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导学号:
76082016】
孟德尔:
孤独的天才
孟德尔的时代,人们基本认同“混合遗传”学说:
遗传是“黑+白=灰”,父母的黑和白简单融合得到子代的灰。
此学说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规律,而孟德尔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自己设计实验,通过锲而不舍的研究,发现了与此不同的学说。
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利用执教的业余时间,在奥古斯汀修道院的植物园里孤独但兴趣盎然地开始了豌豆实验。
为避免获得有疑问的结果,实验之初,孟德尔小心地选择了实验用的植物,又选定用性状相对稳定的豌豆研究遗传规律。
他精心选择出7对性状,对应7对性状安排了7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单独观察它们的遗传。
孟德尔观察到显性遗传与性状分离现象,却没有发现融合。
之后,他开创性地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获得了分离比率——显性比隐性为3∶1。
孟德尔据此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假说,而且设计了豌豆的“回交”实验,来验证遗传因子是否分离。
实验结果证明了预计结果。
于是,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
当具有成对不同性状的植物杂交时,一代杂种的性状都只与两个亲本中的一个相同,另一亲本的性状在杂种一代隐而不显。
而将杂种一代再自相交配时,后代的性状不再相同,会发生分离,且显性对隐性呈3∶1的比例。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彻底否定了“融合遗传论”理论。
实验至此,他没有止步,继续探究比例背后的意义。
他很清楚,植物的性状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性状并存,必须进一步探索两对及两对以上性状植物杂交的遗传规律。
他又开始了新的豌豆杂交实验。
他尝试了各种不同组合,且做了回交实验。
孟德尔发现3∶1中的3,分成了2和1。
3∶1被分解成1∶2∶1。
他又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当同时具有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植物杂交并产生第二代杂种时,其中每一个性状各自按3∶1的比数独立分离、互不干涉、自由组合。
孟德尔可能考虑过自己的发现与进化论的关系。
他读过第二版《物种起源》德译本,在书的边缘做了评注。
可能由于自己在修道院吃饭,他在论文中完全没提进化论。
但是,他的文章故意讨论了性状独立遗传的意义。
他指出:
如果一个植物有7种不同的性状,产出后代就有2的7次方种不同的组合。
孟德尔的这个算法其实解决了“混合学说”给达尔文进化论造成的矛盾。
从1854年开始,孟德尔做了新颖的、长期的、严谨的系列遗传学实验,与他可爱的“女儿”——豌豆相处长达八年,终于找到了遗传学规律。
为审慎起见,他又研究了多种植物,至1865年他才公布了自己的发现,次年发表了论文《植物杂交实验》。
孟德尔对自己的发现深信不疑,但却没有被当时的科学界接受。
当时,他是一个无名小卒,加之论文刊在了地方杂志上,致使他的学说无人问津!
1865年,孟德尔在本地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宣读研究成果,听众对连篇累牍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
孟德尔又寄出论文给不同的科学家,只有瑞士的著名柳菊专家耐格利回了简短的信。
耐格利早在达尔文进化论问世之前就相信生物进化,可他在以后的遗传学专著里,一字未提孟德尔的研究。
先于孟德尔7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原理。
达尔文处在科学园地的核心,这个学说迅速成为时代的焦点。
神学对达尔文给予了猛烈攻击。
根据“混合学说”,生物的遗传性状会越来越单调,不存在很多可供选择的性状,因此没有物竞天择的物质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急需遗传学说提供支持。
达尔文像其他人一样,主要依赖观察来推导理论,而不是像孟德尔那样用实验验证假说。
他也做过十一年的实验。
用金鱼草做实验的结论是:
同种植物里有两种相反的潜在倾向,第一代是正常的占主要,隔一代怪的倾向增加。
这样的直观“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就可获得。
从报春花研究结果的表格中,我们看到,他用杂合体授粉时,得到显性后代为75%,隐性为25%。
不过,达尔文没有数学思想,因而提出了错误的泛生论。
达尔文是否读过孟德尔的论文是个谜,假如他读了孟德尔的论文,也一定读不懂,或不能认可孟德尔。
孟德尔晚年,曾充满自信地对他的好友尼耶塞尔教授说过:
“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
”但他的预言在他去世后16年——他的名著《植物杂交实验》出版后的34年,才变成现实。
(摘编自饶毅《孤独的天才》)
相关链接
①孟德尔,奥地利人。
1843年,步入布隆城奥古斯汀修道院当修士,后去维也纳大学学习。
1854年孟德尔学成返回,期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