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114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docx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2012-2013学年)

课程的英文名称:

OutlineofChineseModernHistory

总学时:

32学分:

2

适用对象:

全校大学一年级本科学生(历史专业除外)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系统介绍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解决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了解历史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解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追求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不懈努力,使学生明白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和怎么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掌握历史思考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课程的教学内容

绪论开篇的话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性质、内容和特点

2、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3、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意义的认识。

2、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的主要内容: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重点和难点:

1、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洋务运动及其代表人物的历史评价。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教训。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懂得只有首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创造前提。

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了解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教学的主要内容: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3、义和团运动

4、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5、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思考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从文明古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训,我们应该记取哪些历史启示?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近代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2、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教学的主要内容: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2、洋务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

3、维新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

思考题:

1、从太平天国革命的先胜后败,怎样全面认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阶级局限性?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2、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代中国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3、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学的主要内容:

1、三民主义纲领的基本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2、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武昌起义

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袁世凯窃国

7、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8、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9、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0、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思考题: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如何看待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篇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懂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密切关联。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重压,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3、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及其政治代表,围绕“两个中国之命运”而展开的斗争,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为中国实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指明道路。

教学的主要内容:

1、三座大山

2、三种政治力量

3、三种建国方案

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人民共和国代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的原因,了解他们在十月革命以后怎样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2、了解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它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联系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特别是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的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教学的主要内容:

1、新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中共二大

7、国民党一大

8、第一次国共合作

9、大革命

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在五四运动前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为什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及其统治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懂得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2、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学习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领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3、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4、认识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的主要内容:

1、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4、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思考题:

1、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

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它对今天有何启示?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懂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懂得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是必须打败、同时也是能够打败的。

2、认识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人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国民党以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认识打败日本侵略者必须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纲领与方针、政策以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4、懂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的主要内容:

1、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2、日军在华犯下的严重罪行

3、抗日救亡运动

4、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7、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8、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9、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地位与作用?

4、如何深刻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教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3、土地改革

4、第二条战线

5、民主党派

6、第三条道路

7、人民政协会议

8、共同纲领

9、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10、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思考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什么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

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下篇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认识这些成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过的历史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