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955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水.docx

《第五单元 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 水.docx

第五单元水

第五单元水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

《生命与水》,《古诗二首》,《一个苹果》,《雨港基隆》。

《生命与水》说明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以及科学饮水的知识。

《古诗二首》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山水的赞美之情。

《一个苹果》的故事围绕一个苹果展开,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们坚强的革命意志,以及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友情。

《雨港基隆》描绘了基隆雨景之美,抒发了作者对雨港的赞美之情。

学生将在学习《生命与水》时学习写比较详细的提纲,在学习《一个苹果》时了解课文如何有详有略地记叙,“日积月累”中安排了摘录笔记、积累成语、读一读、仿写句子等语文练习,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积累词语句,体会各种说明的方法的表达作用。

“综合活动”的主题与单元主题一致,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水的魅力、认识水的重要,提高保护水的自觉性。

单元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比较复杂的阅读提纲,写复杂的阅读提纲有什么好处,开始练习写比较复杂的阅读提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抒发的情感。

背诵古诗。

在阅中感受志愿军坚强的革命意志,以及相互关心的友情,体会自然界水的美丽,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热爱水资源,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3.理解什么是“详略分明”,写作为什么要详略分明。

4.独立识字。

认字16个,写字24个。

5.理解“奥秘、提炼、吐故纳新、翻来覆去、呻吟、晶莹、战火纷飞”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关于水的成语,知道成语除了四个音节,还有多个音节的。

6.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8课时

生命与水两课时

古诗二首两课时

一个苹果两课时

语文天地两课时

 

生命与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是构成生命、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以及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了解人体与水的密切关系,从而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4.在语境中理解“新陈代谢、溶解、吐故纳新”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默读课文,交流捕捉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检索的能力。

在学生会写简单的提纲笔记基础上,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从而培养学生写提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领悟水和我们生命的密切关系,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学会捕捉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检索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陈代谢、溶解、吐故纳新”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确立目标

1.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图片及阅读余纯顺在罗布泊悲壮遇难的资料,并交流体会,从而引出“生命与水的关系”这个话题。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同时,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2.(课件出示句子)在语境中检测生字。

3.学生交流对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默读课文,捕捉信息

1.自主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获得的信息并把获得的信息在纸上填写出来。

2.学生交流捕捉信息的方法。

3.继续完成纸上有一定难度的练习。

四、浏览课文,展示点拨

1.了解说明方法

学生通过对具体语句的学习,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准确和打比方的形象

2.教师点拔,学生在具体的语句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五、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

1.学生了解写详细提纲笔记的好处。

2.全班交流,学生进行补充,教师点拔。

六、加深课文内容的印象

学生结合板书,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七、作业设计:

今晚每位同学给家人设计一份“科学饮水计划表”。

要求以提纲的形式呈现,语言要简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是构成生命、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以及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了解人体与水的密切关系,从而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2.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确立目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大体感知,这节课继续学习《生命与水》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人体与水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2.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一想:

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水与人们的关系?

用“~~”画出相应的句段。

在感受强烈的地方做好批注。

2.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

3.讲究饮水卫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

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下。

四、交流展示

1.课文中把水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

集体交流。

一边交流一边谈感受,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随学生回答,(板书:

摇篮、大功臣、润滑剂、调节器、防护兵)

2.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3.小结:

的确,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但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

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板书:

维持生命)所以我们要讲究饮水卫生。

(板书)

4.如何科学饮水?

为什么这样说?

(指名回答)

(喝水适量适时、喝白开水)

五、巩固拓展,归纳提纲

1.出示金钥匙

2.回想课文主要内容,小组试着归纳提纲。

3.集体交流。

将学生写的提纲与课后提供的提纲相对照找出不足。

六、补充资料,课外延伸

1.教师介绍水资源现状的资料。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是当你听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资料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

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七、巩固测试

1.判断

水占体重70%,说明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人靠淋巴液保持体温正常。

()

商店里的饮料滋味虽好却能引起发胖。

()

眼球能东张西望,因为有泪水滋润。

()

2.选择

(呼吸和出汗;腹泻和出汗)能把灰尘等不洁的东西排出体外。

“水能调节体温”指的是(血液、汗液、泪水)的作用。

(每天早晨;两顿饭之间;每天)应喝一杯水。

最好的饮料是(饮料;白开水、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必做题)

2.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选做题)

板书设计

生命与水

摇篮、大功臣、防护兵

人体与水关系密切润滑剂、调节器维持生命

科学饮水:

适时适量喝白开水

(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字1个,写字3个。

理解诗中词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

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过分水岭》,理解古诗大意。

2.体会古诗的韵味。

3.学会读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确立目标

1.直接切入课题。

2.简介读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二、知诗人

简介作者

【生平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文学成就】:

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主要作品】:

《温庭筠诗集》,现存词六十余首。

代表作词作有《梦江南》《菩萨蛮》《更漏子》《酒泉子》《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

三、明诗意

1.板书古诗,自由读诗,认识字词。

2.再读,小组读,讨论:

想想每句诗的大意。

溪水本无情,但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水像有意似地一直在自己的侧畔同行。

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四、悟诗情

(一)教师引导反复诵读,然后学生朗诵。

1.讨论押韵:

ng

2.交流划分朗读节奏。

3.探讨平仄对仗,引导平仄读法。

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一夜|声。

(二)交流感悟,体会情感

1.本诗最关键的想要表达的是哪个词。

(有情)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同行、分头、惜别)

3.很显然,作者把“水”看成什么?

(友人)

五、入诗境

1.老师示范选曲配唱。

2.学生咏诗,体会韵味。

3.用手语融进诵、吟、咏之中。

4.想想诗境,使自己幻化成作者。

六、拓展延伸

1.以山为友,品味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试背诗歌。

七、作业

1.默写(或抄写)

2.背会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古诗内容。

2.体会西湖在晴雨不同季节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确立目标

1.课件出示西湖美景风光图片。

(课件1)师:

有谁去过西湖?

西湖美吗?

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

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首意境奇美、流传千古的名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件2)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你了解他吗?

(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

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课件3)

3.理解题目: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是熙宁六年,苏轼在西湖和朋友泛舟宴饮的即兴之作。

有一天,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天和雨中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4.过渡:

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各种形式朗读诗句。

4.学生自读感悟。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

“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课件4)

潋滟:

水光荡漾,波光闪动。

空濛:

迷迷蒙蒙,若有若无。

西子:

西施,古代美女。

总相宜:

都非常适合。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课件5)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眼前展现出怎样的画面?

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

(课件6)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

(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

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