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865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考试分数:

幼儿教育学50分,幼儿心理学50分,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幼儿教育学

第一章

1.幼儿教育的概念

2.幼儿教育的意义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

3.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有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4.福禄培尔(1782~1852年)∶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培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

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第一,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第二,游戏理论;第三,协调原理;第四,重视亲子教育。

5.陈鹤琴(1892~1982年)∶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

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第一,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第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第三,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第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第二章

1.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2.制订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3.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把握这一原则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②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③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①教育的活动性;

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①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②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第三章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2.幼儿体育的概念

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3.幼儿智育的概念

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4.幼儿智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5.幼儿智育的实施

(1)幼儿智育的途径

①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②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2)实施幼儿智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②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③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

6.幼儿德育的概念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7.幼儿德育的内容

①发展幼儿社会性;

②发展幼儿个性。

8.实施幼儿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①热爱与尊重幼儿;

②遵从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

③重视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

9.幼儿美育的概念

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第四章

1.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1)观察力

(2)沟通的能力

①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a.非言语的沟通;

b.言语沟通;

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a.了解家长的技能;

b.与家长交流的技巧;

c.与家长的情感沟通。

③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a.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

b.幼儿间冲突的解决。

(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2.幼儿的发展

(1)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

(2)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①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②幼儿的活动∶a.幼儿的生理活动;b.幼儿的心理活动;c.幼儿的实践活动。

3.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1)教师“教”的活动

①直接“教”的方式;

②间接“教”的方式;

③教师是“教”的主体。

(2)幼儿“学”的活动

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

4.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5.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幼儿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①物质环境

a.广义的物质环境∶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

b.狭义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

②精神环境

a.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

b.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

6.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幼儿参与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第五章

1.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2)课程的要素.

①课程目标:

是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它指明了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成就。

②课程内容:

是依据目标以及相应的年龄阶段的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而选定的学生能够学、并应该学、适宜学的知识范畴。

③课程组织:

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

④课程评价:

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

2.幼儿园课程

(1)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①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②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③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4.幼儿园课程评价概述

(1)评价的目的

(2)评价的作用

①鉴定作用;

②诊断作用;

③改进作用;

④导向作用。

5.课程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2)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4)评价应客观与真实

第九章

1.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1)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①主导活动方面;

②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

③师生关系;

④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⑤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2.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

3.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①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②培养独立性;

③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④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③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4.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双方都把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作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第二部分幼儿心理学

第一、二章

1.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动机、心理过程、个性。

2.心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3.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四、五章

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2.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婴儿早期(1~6月)

①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②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③主动找人;

④开始认生。

(2)婴儿晚期(6~12月)

①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②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③言语开始萌芽;

④依恋关系发展。

(3)先学前期(1~3岁)

①学会直立行走;

②使用工具;

③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④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4)学前初期(3~4岁)

①生活范围扩大;

②认识依靠行动;

③情绪作用大;

④爱模仿。

(5)学前中期(4~5岁)

①活泼好动;

②思维具体形象;

③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④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6)学前晚期(5~6岁)

①好问好学;

②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③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④个性初具雏形。

第六章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

2.注意对幼儿的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

(1)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

①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

②可以使幼儿持续地进行学习活动。

(2)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①使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的信息;

②有利于幼儿意志力的培养和发展。

3.注意的基本形式

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基本形式。

4.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无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幼儿的“多动”现象与注意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但恰当的活动方式,幼儿是能够以他自己的兴趣集中注意很好地进行活动的,而且活动中幼儿的注意也相对稳定。

第七章

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2.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2)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

(3)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

3.幼儿感知觉发展中的主要特征

(1)视觉

①视敏度:

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②颜色视觉:

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