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730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docx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docx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系统

1、各种天体

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它们都有巨大的质量。

①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主要组成物质:

氢和氦;

②星云:

云雾状天体。

主要组成物质:

氦;

③行星:

围绕恒星运动的、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的天体。

本身不发射可见光,表面反射恒星光而发亮;

④卫星:

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

它的质量比其所环绕的行星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表面反射恒星光而发亮;

⑤彗星:

围绕恒星运动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分为彗头和彗尾两部分,彗头由彗核、彗发、彗尾构成。

彗尾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

⑥流星体:

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降落到地面的未烧尽的流星体叫做陨星;陨星(非天体)有石陨星(陨石)、铁陨星(陨铁)和石铁陨星三种。

2、天体系统说明

①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不代表宇宙;

②与银河系并列的是河外星系,当然河外星系的大小远大于银河系。

3、月/日地平均距离:

约为38.4万千米/约为1.5亿千米。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1、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王星已被排除)。

2、其轨道特点:

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3、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宇宙年:

2.5亿年。

4、哈雷彗星:

自东向西公转,而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公转。

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76年

三、太阳

1、由炽热的气体构成;核聚变产生能量。

2、天文学上将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成:

光球、色球、日冕,越向外层,厚度约大,亮度越小,温度越高。

①光球——太阳黑子;

②色球——耀斑、日珥;

③日冕——太阳风。

其中,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强弱标志;耀斑——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黑子一般以11年为一个活动周期——这个周期与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周期也为11年。

3、太阳活动的影响:

极光、磁暴、短波无线电信号。

四、只有一个地球

1、八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4个、巨行星2个、远日行星2个。

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②巨行星(木、土):

体积质量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卫星多、有光环;

③远日行星(天、海):

距日远、体积质量平均、密度介中、表面温度极低。

2、各行星自然卫星个数:

水、金:

0个;

地:

1个——月球;

火:

2个——火卫一、火卫二;

木:

16个;

土:

23个;

天:

15个;

海:

8个。

3、地球存在物质生命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液态水,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吸引了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昼夜、季节更替适中。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

1、月球

1、是地球的卫星(唯一的自然卫星)。

2、特点:

无生命、漆黑一片、万籁俱静、昼夜温差大(因为无大气)、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

3、恒星月:

27.32天,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自转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5、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我们称之为月球正面。

2、月相

1、定义:

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2、圆缺变化原因:

月球不发光、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

3、月相口诀:

上弦月“上上西西”、下弦月“下下东东”。

即上弦月发生在上半月、上半夜、西边天空、亮面朝西,而下弦月恰好相反。

4、朔望月:

29.53天,是圆缺周期。

日、地、月三者位置

亮面形状

亮面朝向

农历

晚上何时可见

新月

呈一线,月在中

/

/

初一

不可见6~18:

00

上弦月

月地垂直,日地垂直

半圆

朝西

初七、初八

上半夜12~24:

00

满月

呈一线,地在中

全圆

/

十五、十六

全夜18~6:

00

下弦月

月地垂直,日地垂直

半圆

朝东

廿二、廿三

下半夜24~12:

00

 

三、日食和月食

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新月,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满月(日新月满),但日地月三者夹角使得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次新月、满月都发生。

只有当日、地、月三者真正成一线,才会发生。

4、月球与潮汐(月球引潮力为主)

1、连续的两次涨潮(或落潮)的时间间隔是12小时25分。

2、朔月、望月时大潮,弦月时小潮。

3、潮汐作用下:

①加剧海岸侵蚀;

②顶托河水入海;

③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

4、潮汐利用:

①捕鱼、晒盐;

②发展滩涂水产养殖;

③利用潮汐发电;

④海洋运输业。

 

专题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非重点)

1、太空探索的历程

1、世界历史

①1957年——原苏联、火箭送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②1961年——原苏联、“东方1号飞船”、加加林、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

③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月;

④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

2、中国历史

①1970年——“东方红1号”、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2003年——“神州五号”、杨利委、第一架载人航天飞船;

③2005年——“神州六号”、费俊龙、聂海胜、第一次多人多天飞行。

3、我国的四个航天发射基地

①太原:

山西太原之西北高原地区;

②西昌:

四川西昌;

③酒泉:

甘肃酒泉,但位于内蒙古境内;

④海南文昌:

正在建造,优势:

靠近赤道,纬度低,自传线速度、惯性大,节省火箭燃料。

二、太空探索的意义

1、人来探索太空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和利用宇宙。

2、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

①空间资源:

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国际空间站、太空移民……

②太阳能资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③矿产资源;

④环境资源:

宇宙空间具有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等特殊条件,可以制造和培育出纯度高、性能独特、质量优异的新物质、新材料和新品种。

 

专题4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

1、绕转中心:

地轴。

2、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3、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4、速度:

角速度——两极为0,其他各地相等,为15º/小时。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7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1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更替②地方时和区时③地转偏向力。

二、地方时与区时

1、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时刻相差4分钟。

2、时间计算:

东加西减。

3、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4、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5、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变态公式:

已知时间-[(已知时区)-(未知时区)]=未知时间(东区“+”西区“-”)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四、地球公转

1、绕转中心:

太阳。

2、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天4时48分56秒。

3、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

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5、公转速度: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五、季节的形成

1、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两次最大值。

2、昼夜长短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这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12月22日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

④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二至日。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

专题5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交界区形成的地形:

①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扩张着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海沟;大陆板块收挤压而上拱,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③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形成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碰撞挤压(消亡界)

大洋VS大陆:

岛弧、海沟、海岸山脉

大陆VS大陆:

高大山脉

张裂

(生长界)

(大部分)大洋VS大洋:

海岭、裂谷、海洋

举例:

消亡:

落基山脉:

太VS美;

安第斯山脉:

南VS美;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

印VS亚;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亚VS太;

张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的小板块张裂。

二、地震与火山

1、地震:

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②纵波(固、液)先于横波(固)到达地表;

③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不同地区的烈度不一;

④环太平洋地震带(世界主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

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断层带的烈度大);

②非自然因素:

地面建筑。

2、火山:

环太平洋火山带、红海沿岸(印VS非)和东非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洋底火山带。

3、地震与火山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举例:

日本(亚VS太)意大利(非VS亚)多地震,印尼位于三大板块(亚VS印VS太)交界处,也是火山地震高发区;英国(亚欧内部)等地区少地震。

专题6岩石与矿物

一、岩石

1、分类:

根据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①岩浆岩(火成岩)

(1)定义:

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下结晶或在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是岩石圈的主体。

(2)分类:

侵入岩:

冷却缓慢,结晶充分,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喷出岩(火山岩):

冷却迅速,矿物晶体颗粒细小,甚至不成晶体,岩石中多气孔。

(3)代表:

花岗岩(侵入岩,色泽浅),我国华山、衡山、普陀山等都是花岗岩山体;

玄武岩(喷出岩,色泽深),我国的长白山、日本的富士山大洋底部、部分陆地、印度德干高原。

②沉积岩

(1)定义:

由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重新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2)分类:

砾砂岩:

由砾石或沙子胶结而成的。

砾岩、砂岩。

粘土岩:

由颗粒非常细小的粘土紧压固结而成的。

页岩、泥岩。

化生岩:

经过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而成的。

石灰岩、白云岩。

(3)代表:

煤(可以燃烧的“石头”),由植物遗体转变。

③变质岩

(1)定义:

原有岩石受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2)分类:

(3)代表:

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片岩及板岩(均由页岩变质而成)、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

2、地貌景观:

不同的岩石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

黄山——花岗岩、张家界——石英砂岩、泰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