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725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三、高支模施工方法及支撑构造要求1

四、高支模计算设计6

五、质量保证措施8

六、高支模满堂红顶架搭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3

七、高支模监测14

八、安全应急救援预案14

计算书21

一.编制依据及目标要求

1.编制依据

A.制冷站工程施工图纸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B.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201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目标要求

A.质量目标(质量标准):

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国家相应规范标准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B.安全要求(安全生产):

无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C.文明施工要求(创标准化工地情况要求):

按照武汉标准化工地进行文明施工。

二、工程概况

我单位承建七〇一制冷站工程,结构类型均为框架结构,一层7.8m、二层7.2m。

最高大跨度12.5m,梁截面尺寸主要有250×500、250×600、250×700、300×600、300×700,350×1000等多种。

柱截面尺寸为400×400、500×500、500×700等多种。

三、高支模施工方法及支撑构造要求

1、高支模的位置

本工程高支模的位置如下:

针对本工程,为保证支撑安全,先浇筑一层100mm,C15地坪保证基础承载力。

在浇筑二层梁、板前,先浇筑柱混凝土保证结构稳定性,再浇筑二层梁、板模版。

2、高支模材料要求

本工程高支模施工部分全部采用钢管脚手架(扣件式)搭设支撑体系,选用钢管和42×75方木作为背楞方木,15厚胶合板作为模板。

钢管规格全部为标准件Ф48×3.0mm。

立杆顶端高度调节用可调支托。

A、钢管(外径48mm,壁厚不小于3.0mm)及扣件,严禁使用有弯曲、锈蚀、压扁、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有脆裂、变形、滑形的扣件。

扣件表面须作防锈处理,保证扣件的活动部分能灵活转动,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B、顶托必须逐个检查,对存在螺栓滑丝等现象的一律不得使用。

方木开裂破损的一律不得使用。

C、对高支模中使用的胶合板、方木、钢管等材料,使用过一定周期不能确保符合原有力学性能的情况下,要选样做破坏性力学试验,确定能够满足使用承载要求。

3.高支模施工方法

1)、采用φ48钢管满堂红顶架作为垂直支撑钢件。

2)、梁底模采用15㎜厚胶木板;梁侧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5mm厚夹板,支撑系统采用42×75mm的木枋、顶托、ф48*3.0钢管。

3)、设ф48*3.0钢管纵横扫地杆一道(高出地面250㎜内)。

同时纵横设置ф48*3.0水平连结钢管@800;保证整体稳定。

5)、纵横设剪刀撑;300mm宽框粱底两边均设置剪刀撑。

6)、高支模施工过程检查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具体如下:

a、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是否结合实际情况;

b、立柱、支架间距是否满足规范及方案要求;

c、水平柱、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d、作业环境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e、支架使用的各种周转材材质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4.支撑的构造要求

梁高支模要求

下部支撑结构要求:

1)、立杆间距及设置要求

A、高度小于等于800mm且宽度小于600mm的梁,梁底钢管支撑纵横向间距不大于1000mm。

B、高度大于800mm不大于2000mm(含梁高不大于800mm宽度300mm的梁),除梁两侧立管沿梁跨度方向按间距不大于1000mm搭设外,梁底部增加一道纵向顶撑,纵向间距按如下要求设置:

a、梁高度小于等于900mm,沿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1000mm。

b、梁高度小于等于1200mm,沿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800mm。

C、对本工程梁(200×600mm、300×650mm等多种,现浇最大跨度大于12.5米),梁底中间采用纵向支撑,立杆纵横间距均按不大于900mm设置。

D、梁底所有支撑采用顶托,顶托上必须放置1根平直钢管,钢管上为42×75mm方木,木枋顶铺梁底模板。

E、梁两侧沿梁向水平钢管作为承载钢管钢管时,水平钢管与立杆钢管的连接采用双扣件。

2)、其它构造要求

A、脚手架支撑体系水平横杆步距1600mm,同时在离地250mm范围内设置扫地杆。

B、横、纵方向剪刀撑每隔3排立杆必须全立面设置剪刀撑,且剪刀撑度数为45℃~60℃,剪刀撑应与立杆用扣件可靠连接。

C、水平剪刀撑应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并且满搭,且剪刀撑度数为45℃~60℃,剪刀撑应与立杆用扣件可靠连接。

D、立管底部垫方木或宽度不小于250mm的模板,以利于荷载传递。

上部支撑结构要求:

3)、支撑设置

梁高度小于等于800mm的情况下,横向方木(42×75mm,平行于梁截面)间距不大于250mm,方木搁置在下部撑体系的纵向水平钢管上。

4)、其它构造要求

A、在安装模板时,梁底模端部必须在支撑立杆的内侧,不得有悬挑情况出现。

B、梁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枋的窄边,并把水平拼缝搁置在木枋上。

C、竖向的梁侧模的拼缝也要用木枋的窄边压住。

模边要压在柱的竖向模板上。

在主梁梁端与次梁交接部位,要求次梁的底模、侧模压住主梁的侧模,以保证接缝严密及刚度要求。

D、根据图纸要求,对于跨度L≥4m的梁,支模时应按规范要求起拱L/1000~3L/1000。

板高支模要求

1、一般要求:

A、立杆间距纵横均按不大于1000mm设置。

B、立杆顶托内必须搁置两根平直钢管并列承载。

C、板厚150mm,木枋搁置间距不大于300mm(本工程屋面板厚为150mm厚);板厚150mm,木枋搁置间距250mm。

D、脚手架支撑体系水平横杆步距小于1600mm,同时在离地250mm范围内设置扫地杆。

E、横、纵方向剪刀撑每隔3排立杆必须全立面设置剪刀撑,且剪刀撑度数为45℃~60℃,剪刀撑应与立杆用扣件可靠连接。

F、水平剪刀撑应每隔3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并且满搭(横、纵方向),且剪刀撑度数为45℃~60℃,剪刀撑应与立杆用扣件可靠连接。

2、其他构造要求:

A、在安装模板时,底模其边端部离支撑立杆的悬挑长度不得大于100mm。

B、平台模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枋的窄边,并把水平拼缝搁置在木枋上。

C、对于跨度L≥4m的板要求支模时跨中起拱L/400。

1、柱加固:

柱模板的施工工艺为:

a、根据柱子截面配置柱模板,模板上涂刷脱模隔离剂。

b、立柱面模板钉竖向楞木方(间距100mm)。

c、水平方向布置1~3根Ф12对拉螺杆(间距300mm),螺杆竖向间距400mm,首排距地200mm。

d、用Ф48×3.5短钢管两根并排形成抱箍加固。

e、四周用外穿螺杆加固。

对拉螺杆的根数、直径及间距以及背楞方木间距等均不得小于方案给定参数,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柱水平加固:

柱水平加固必须采用钢管形成撑拉体系对柱形成独立的水平加固系统(应与梁板满堂支撑体系隔离)。

柱水平加固及竖向支撑如下图:

3、砼浇筑:

针对本工程,由于柱较高,保证砼浇筑的质量。

分段浇筑,两次浇筑,第一次立柱浇筑高度为5米。

第二次支模到板面,浇筑高度距最高点为6.8米左右。

砼浇筑注意如下事项:

a、由于柱底部压力随砼浇筑速度加快,压力增加很快,砼浇筑速度不得大于2米/小时(柱加固参数按照2米/小时进行计算设计)。

b、砼浇筑时必须每根柱同时浇筑,禁止单根柱一次浇筑到位,以控制浇筑速度,并且保证柱整体水平支撑的稳定性。

c、砼浇筑前必须对支撑体系仔细验收,确保万无一失后方可进行。

四、高支模计算设计书

A.梁模板高支撑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双立杆;

B.立杆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中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

1.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

2.整体性构造层设计

A.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并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数的1/3;

B.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5米设置,四周和中部每5米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C.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D.支撑必须与周边的已浇注砼柱连接。

3.剪刀撑设计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设剪刀撑,支架中部按要求设置剪刀撑。

4.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进行抗滑验算,满足不了要求时用双扣件。

5.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够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或生锈的;

6.施工使用的要求

A.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注方法;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注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7.安全技术措施

A.在搭设支撑时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B.搭设阶段必须加强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或技术校正;

C.搭设阶段严格控制使用荷载,不得超载;

D.加强检查、验收,加强监督。

8.计算书

见后附件

五、质量保证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

精确弹线:

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

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

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

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

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

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

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

2、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

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

成排柱宜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线,再根据线立中间柱模。

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

柱应采用ø10~12工具式拉筋,用花篮螺栓收紧,邻近柱模板之间可用水平连杆、剪力撑、或交叉拉筋相连。

边柱要求3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设支撑外,还应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支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

采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

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

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应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

3、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

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

4、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大于40cm),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

柱边中部加拉螺栓。

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