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711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

《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

第七章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

第七章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

•第一节食用菌的主要病虫害

•第二节食用菌主要害虫

•第三节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本章重点:

了解食用菌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1)

食用菌属大型真菌类,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同样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繁殖,如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控制,在前期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杂菌和各种虫害便会大量发生,

加上食用菌本身的特点,又不便于随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因此在栽培中,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合理配以生物物理方法,以化学防治为补救措施"的综合防治方针,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互补,对各种食用菌的优质高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⑴到正规厂家购买信誉度高、品牌正的菌种。

⑵母种传代不要过3代,栽培种由原种转接而来,不要由栽培种再次转接作栽培种。

⑶优质菌种的感官特征应是:

菌丝健壮不老化、纯净无污染。

⑷一定要选用适合当时当地的温和型品种。

 2、合理轮作。

⑴不同品种之间轮作:

食用菌栽培实践证明,在同一菇棚内连续栽培同一菇类,极易引发杂菌污染,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不同菇类,或同一菇类的不同品种之间,能产生具有相互颉颃作用的代谢产物,对病虫害及杂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据此合理轮作,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⑵提倡大田内与其他作物轮作:

有些菇类如平菇、鸡腿菇,大田种植,不需熏蒸消毒,只需取表土下30厘米的土刨细,拌入石灰粉即可。

每2-3年轮作一次,既可肥田,又能消灭病虫害,一举多得。

⑶更换新棚:

有条件的菇农,可以每年更换新棚,防杂效果会更好。

 3、远离传染源,搞好环境卫生。

菇房选址应远离仓库、厕所、畜舍,切断病虫感染的途径;菇房、用具、床架要定期消毒;栽培前和栽培后对各种操作工具及栽培场地进行消毒;需要覆土的菇类如蘑菇、鸡腿菇等,覆土进棚前要经曝晒或用甲醛熏蒸消毒(进棚前一定将气味散净,以免对菌丝造成药害)。

4、培养料要发酵,配方要合理。

栽培食用菌的物料北方一般以棉籽壳、玉米芯、麦秸牛粪作为主料。

各种物料最好采用发酵料,利用堆肥发酵高温杀死病菌虫卵,按照要求堆建、翻堆,

使发酵温度上升到75℃以上,最好采用后发酵方法,以有效消灭堆肥内病菌虫卵。

各种物料混和要均匀一致,含水量适中(60-65%)。

要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并严格按配方要求配制。

5、管理措施得当,合理调节温、湿、气三者之间的关系。

温度、湿度、氧气是影响各种食用菌质量优劣、产量高低的重要环境因子,三者要统筹兼顾。

出菇期间,在合适的温度下,如鸡腿菇16-24℃、双孢菇14-16℃子实体数量最多,产量最高;

物料含水量以60-7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菌丝生长期间控制在75-80%左右,子实体阶段在85-90%,低于60%菌盖易反卷,高于95%以上易引发病害。

食用菌全都属于好氧性微生物,整个发育期间均需要新鲜空气,特别是子实体形成期间要勤通风换气。

通风不良、过于潮湿、温度过高的菇房,容易滋生杂菌害虫。

  一旦发现病虫为害,应立即处理。

将所有的病菇、杂菌、害虫等污染物排除掉,进行深埋或销毁,病区用药剂防治,并注意通风。

  二、物理防治方法

 1、设置屏障。

将病虫源拒之棚外,菇棚的门窗要安装防护网,防空洞、地下室进门处留一段黑暗区,以防飞虫乘隙而入,将病虫带入菇棚内。

 2、人工诱杀。

⑴灯光诱杀:

许多食用菌害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或节能灯诱杀,具体方法是在灯下放一装有0.1%敌敌畏的水盆,害虫落入盆中即被杀死;也可在强光处挂粘虫板,板上涂40%聚丙烯粘胶,有效期可达2个月。

毒饵诱杀:

用菜籽饼(也可用棉饼、豆饼替代)诱杀,主要诱杀螨虫,方法是在菌床上铺若干纱布,纱布上铺一层炒熟的菜籽饼粉,螨类闻到香味后便会聚集于纱布上取食,此时将纱布连同螨虫一起放入沸水中浸烫。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在食用菌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应用前景乐观,是实现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技术。

利用细菌制剂如苏云金杆菌可防治螨类、蝇蚊、线虫,用植物制剂如鱼藤精、烟草浸出液对多种食用菌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抗生素类药剂如链霉素、金霉素防治食用菌上的细菌性病害,效果理想。

四、化学药物

化学防治应作为其他方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这是因为:

⑴食用菌栽培周期短,药物喷施后易在菇体内残留,食后对人有毒副作用。

⑵食用菌子实体完全暴露,加上目前选择性农药不多,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也会对食用菌本身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

⑶影响出口贸易,现在世界各国对各种食用菌的质量检验都非常严格,农药残留将会严重影响菇体的质量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所以,农药防治是在万不得已时的一种应急措施,并要遵循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原则:

一是禁用剧毒、残效期长的有机汞、有机磷农药,要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二是出菇期间禁用药剂防治。

 1、杀真菌药剂。

食用菌的病害和竞争性杂菌大多是真菌引起的,它们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有许多相似之处,多采用多菌灵、托布津、苯菌灵、克霉唑、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杀菌剂。

但要注意在食用菌栽培的不同阶段,其浓度、剂量都应按规定用量选用,防止发生药害;其次,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2、杀细菌药剂。

漂白粉(次氯酸钙)是食用菌细菌性病害防治最常选用的药剂,如对平菇细菌性黄斑病,可在菇潮间采用漂白粉兑水1:

600的药液喷施,也可喷洒0.25-0.30%的甲醛溶液进行防治;或是局部发生较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一般多用兽用抗生素和链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等,但一定注意使用浓度,如链霉素和金霉素一般用每毫升200个单位的药剂喷洒防治。

3、杀虫药剂。

菇房内发生眼蕈蚊、粪蚊可喷500倍敌百虫;敌敌畏具有熏杀和触杀作用,对菇蝇类的成虫、幼虫和跳虫有特效(但对螨类杀伤力差),但一定要注意平菇对敌敌畏很敏感,浓度稍大就可能产生药害,最好改用敌百虫或辛硫磷;同样,蘑菇对敌百虫敏感,最好改用敌敌畏,而不用敌百虫。

若有跳虫和螨类同时发生,用辛硫磷和杀螨剂混配效果较好。

另外,用磷化铝熏蒸防治效果也很有效,一般讲,每立方米用2-3片(6.6-9.9克),对大部分食用菌害虫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熏蒸后菇房密闭48小时后,要开窗通气3小时以上,确定无余毒后才可入内。

注意一定确保人身安全。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2)

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往往也适合各种病虫的生长。

在食用菌栽培实践中,单靠药剂防治还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采用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露头之前。

1、栽培防治。

要采用先进的栽培措施,进行科学管理,尽量满足食用菌对温度、湿度、营养、空气、光线等的要求。

在有效栽培期内,力争早发、发足、发好菌丝,为早出菇、长大菇打好坚实的基础。

出菇后,调节好温、湿、气,进行以壮菇为中心的管理,达到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

2、化学防治。

①搞好环境卫生。

栽培场地要远离仓库、饲料间、鸡棚等病虫传播源。

栽培场所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外,还要用10%浓度的石灰水喷洒于四壁及地面。

接种前一天,关闭门窗,用40%甲醛熏蒸,培养室外墙四周用0.5%敌敌畏溶液喷洒驱虫。

②床架、用具药物消毒。

栽培食用菌的床架、用具都应进行严格的药物消毒。

可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或用3%--4%的石碳酸溶液喷雾消毒。

③培养料消毒。

生料栽培时,加0.3%的多菌灵可抑制霉菌。

堆料场地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0.5%敌敌畏溶液或3%--4%石碳酸溶液等喷洒,防止病虫发生。

④采菇结束后彻底消毒。

食用菌栽培结束后,对菇房和菇床以及其它用具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除药物消毒外,有条件的可用70℃温开水浸洗,以杀死真菌及线虫、螨类等病虫。

平菇常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随着平菇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栽培年限的增长,害虫的为害日益普遍,且呈发生早、快的趋势、严重时片菇无收。

由于平菇对农药较为敏感,易产生药害,当虫害发生后用药,很难达到除虫保菇的效果。

因此,识别各种害虫的危害特点,减少侵染源,是避免和减少虫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一、害虫种类

1、眼菌纹又叫尖眼菌蚊,俗称小黑蚊子、小苍蝇、白蛆(指幼虫)。

属双翅目、蚊类昆虫。

成虫体长2-3mm,褐色或灰褐色。

体长具毛,有一对膜质前翅和一对特化为平衡棒的后翅。

复眼发达,顶部尖,在头顶延伸并左右相接,形成眼桥。

触角丝状,16节、雌虫腹末尖细,雄虫腹末有一对铗状抱握器。

幼虫白色透明或乳白色,初孵化的幼虫长0.75mm,宽0.1mm,后期5.5mm,宽0.5mm,共12节,无足,头黑色,骨质化,咀嚼式口器发达。

成虫活泼善飞,有趋光性,喜腐殖质,常集居在不洁之处(如菇根、弱菇、烂菇及垃圾处)交尾、产卵。

幼虫喜群居于培养料中活动取食,为害菌丝、原基及幼菇,适宜取食衰老状态的菌丝。

此时,若喷水过多,更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在短期内为害成灾,故经秋冬季部分出菇,春季再出菇的菇棚受害重,轻者影响产量,重则造成绝收。

 2、 瘿蚊别名菇蚋,幼虫称菌蛆。

双翅目蚊类害虫。

成虫虫体较弱小,长1-2mm左右,淡黄或桔红色。

头小、复眼大。

触角念珠状,11节,节上有明显的毛,雄虫触角比雌虫长。

前翅膜质透明有毛,翅脉有3条纵脉和1条横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3对足相似。

雌虫腹末尖细,雄虫腹末有一对铗状抱握器。

幼虫体小,长2mm左右,初期乳白色,后呈桔黄或桔红色,长条或纺锺形、头部不发达,有1对短触角,体分13节,表皮透明无足。

中胸腹板上有突出的叉状剑骨片,这是瘿蚊幼虫的主要特征。

成虫不善飞行,有群聚性,趋光性强,在菇床原料或堆场中产卵。

瘿蚊主要以幼虫为害。

幼虫喜潮湿,可在水中生活。

发菌期幼虫在料中为害;出菇期在料面、幼蕾及菇柄上为害;菇蕾受害发黄,萎蔫而死。

成熟菇体受害后,大量幼虫聚集于菇柄及菇背面,严重时料面呈现一层桔红色粉状物质,影响平菇的商品性和产量。

由于其主要是幼体生殖,繁殖周期短,短期内可大发生。

3、蚤蝇属双翅目昆虫。

成虫体长或微小,淡褐至黑色。

触角短,有3节,芒状。

幼虫透明至乳白色,头尖,不骨质化,腹末钝。

菇房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死菇烂菇不及时处理,常造成蚤蝇成虫产卵,繁殖为害。

幼虫行动迅速,从菇蕾基部侵入,咬食柔嫩组织使菇体组织变成松散的海绵状,最后整个菇蕾全部咬空。

覆土层湿度越大,发生越严重。

 4、跳虫又名烟灰虫,属弹尾目昆虫,跳虫是无翅的低等小昆虫,体长1-2mm,若、成虫蓝紫色,体有散生的灰白色小斑,有毛和蜡粉,能在水上活动、头部生有粗短的触须。

足3对,粗大,第4腹节上有一对弹器。

幼虫颜色较白,体形和成虫相似,休眠后脱皮, 色泽逐渐转暗。

大多腐食性,有些取食平菇子实体,钻进菇柄和菇盖中取食,造成孔洞,降低商品价值。

当平菇跳虫大发生后,大量跳虫云集于菌柄与菌盖交界处,侵害菌褶,使之出现红褐色斑点,一旦受惊,跳虫将从菇床上跳离,躲入潮湿阴暗的角落以致成坨。

跳虫还会携带病原菌及病毒。

  5、害螨属蛛形纲、蜱螨目。

体微小,有8足,像蜘蛛。

为害平菇的害螨主要是蒲螨和粉螨。

 ⑴蒲螨。

体微小,长圆至椭圆,淡褐色,体壁毛短,行动缓慢,喜群体生活,侵食菌丝、幼蕾及子实体。

在发菌与出菇期和高湿条件下繁殖很快,繁殖到一定程度,成群迁移到菌床表面的覆土上,

像一层土黄色的粉状物,如不抓紧防治,短短几天之内会毁灭整个菇房,把菌丝吃光,造成绝收。

 ⑵粉螨。

体形比蒲螨大、圆形、白色,体壁有若干长毛,单个行动,食菌丝,腐生。

菌床大发生时可使菌丝衰退,但不造成绝收。

二、防治方法

 防治平菇害虫要以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

 1、搞好菇场环境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