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698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docx

《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docx

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

财报读你千遍不厌倦

八面来风,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耳闻的一切信息与报道,其实都是对财报的解读与衍伸。

投资是自己的事情,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百忙之中,价值投资的核心工具财务报表不可不读。

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是上市公司造假惯用的手法之一,为了便于大家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是由老股民、周贵银以及史博士三位朋友的文章合拼而成,在此对三位前辈表示感谢。

关于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造假是中国股市中一个较为普遍而顽固的问题。

老股民们想必都还记得前些年的一些“大蓝筹”们由威风凛凛的“贵族”,刹那间就变成了一名不文的“穷人”(如东方电子、银广夏等),令人大跌眼镜的同时,也伤害了众多投资者,甚至是价值投资者的信心和财富。

财务报表反映了上市公司基本面,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但一些公司出于种种目的,利用会计准则的自由裁量空间进行报表粉饰甚至造假,从而影响了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使许多投资者被虚饰业绩所误导或不敢信任会计信息。

其实,经粉饰的报表往往会在许多方面露出马脚,投资者只要肯多下点功夫,拿出精挑细选、货比三家的购物精神,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多方对比分析,就可以对拟投资对象的现状做出较好判断,从而有效捍卫自己的利益。

大多数人总是强调自己因为不懂财务知识而看不懂财务报告,所以不愿意去研究分析财务报告,给自己一个不看财务报告的借口,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里有一个熟能生巧的问题。

如果你把每天四个小时看行情的时间花在看财务报告上面,我相信,一年以后你就肯定能看懂财务报告的。

还有,如果你适合、喜欢价值投资,那么我建议你去学习一点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性教材文章,一般来说在经营管理的教材中有财务方面的基本知识,懂得一点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了解、分析、判断上市公司的价值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你能把自己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提高至专科生的水平,那么就差不多够用了。

说实话,因为我不懂财务,所以我采用的是笨办法来分析的,今天我就和你说说这个笨办法。

1、拿到财务报告后,首先是浏览一遍,看看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特别是那个董事会报告或者是管理层分析,还有那个固定资产的投资情况(产能扩张情况),当然,那时候每股利润什么的应该已经看见了的。

如果他并没有什么,市盈率在同行业中也没有什么优势,那么就让他去吧,以后有时间再说。

2、对于重点(自己买进的)公司,就应该采集数据,分离、计算出季度数据,进行公司每一个季度的纵向对比及与同行业的横向对比。

我一般所采集的数据是生产量,销售量,主营收入,主营成本,主营利润,三项费用,营业利润,投资利润,利润总额,少数股东损益,所得税,净利润,库存,应收帐款、现金流量等等。

通过这些数据,再计算自己所需要的分析数据,再进行纵向以及横向对比。

我对于重点公司,一般建立一个WORD文件,搜集文字资料,建立一个EXCEL文件,用于采集、计算、分析对比数据。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

(1)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一般包括资产处置损益,政府一次性补贴,一次性投资损益,减值准备的转回,营业外损益等等,这些数据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所以影响的净利润要加以区别。

比如说民生银行的第三季度大量增加的坏帐拨备,引起民生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幅度的减少,市场人士就认为民生银行不行了,我就明确说,这是由于坏帐拨备的原因,与净利润的增长没什么关系,公司目前的预增公告显示,06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在40%左右,继续维持高增长的趋势。

比如说000708第二季度的一次性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的转回9170万元,占上半年利润19636万元的47%,这个就不应该计算的,因为这是一次性的。

可那些市场人士偏偏就不会看见这个数据的存在。

比如说鞍钢的资产处置损失17099万元就影响了第三季度的利润,我估计鞍钢第四季度的资产处置损失会继续增加,因为淘汰设备的原因,但这些都是一次性的,应该就需要区别对待,或者说应该在当期利润中增加或减少。

(2)所得税的变化,以前把这个所得税减免是放在非经常性项目里面的,就可以一目了然,现在不是了,所以得关心所得税率的变化,计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抵扣。

所得税的变化主要的是国产设备所得税的抵扣(技术改造中国产设备投资额的40%,可以在与去年同比增加的利润中进行所得税抵扣,即免所得税),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企业是均衡在每季度记帐,有些企业在当期计算抵扣,有些企业在收到了退税以后一次性记帐,这个就需要认真判断的。

还有就是折旧率变化引起的所得税变化,比如说华泰股份就是个极端的例子,他在缴纳所得税的折旧费是按照那个什么“加速折旧法”来计算利润额的,但在公布的财务报告中是按照平常的折旧率计算的,所以他的所得税就大大的低于正常情况下的缴纳所得税额,但这个现在减少的所得税在以后还是需要拿出去的。

(3)数据的连续性、稳定型及成长性,一个好公司在行业景气度平稳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其连续性、稳定型及成长性,假如某一数据发生异动,那么就得找原因,明白是为什么?

尽可能的做到心中有数,假如一个公司经常的数据异动,那么就得怀疑公司报表的真实性及管理层的能力问题。

有关数据的变化应该与行业景气度、产能的扩张情况吻合,否则就得找原因。

(4)公司管理费用的异动,一般来说管理费用会慢慢的平稳的增长,假如一下子大幅度波动,那么就说明有问题,不是操纵利润就是管理上有问题,产能的扩张一般来说也不会大幅度增加管理费用的,当然,这里也有由于记帐科目的变化引起的。

(5)应收帐款的异动,应收帐款的大幅度增加,一般来说说明销售方面产生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销售政策的变化,应注意财务报告的附注说明。

说明有可能行业景气度产生变化,说明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有问题,甚至是做假的可能。

(6)库存情况的异动,一般来说就是说明公司销售有问题,也有可能是做假的需要,关心一下财务报告的附注说明,如果没有合理的说明,那么就应该警惕。

(7)公司计划的完成情况,这个是属于考察管理层能力的方面。

一般来说,公司的预测计划都是相对谨慎的,不会信口开河。

也就是说,一个好公司应该是一年的经营情况好于年初的计划预测,如果不能完成计划,如果大幅度超过计划,都不是好的现象,最起码说明你管理层没能力对于市场进行预测,特别是对于生产量预测的大幅度偏离。

作为一个大公司的管理层,不能相对准确的预测市场以及不能掌握自己的生产量都是无能的体现。

如此,你如何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

你如何面对生产管理?

你如何进行公司的远期规划?

所以,我对于钢铁业中的武钢、太钢的管理层投了不信任票。

注:

加速折旧法是相对于直线法而言的,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直接线法下,每年的折旧费用为一个固定不变的金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每年以定额减少;在加速折旧法下,折旧费用和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均呈递减状态,则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便呈递增的状态。

与直接法相比,所得税的现值总和就更低,这实质上可以使企业获得一笔无息贷款。

加速折旧法的依据是效用递减,即固定资产的效用随着其使用寿命的缩短而逐渐降低,因此,当固定资产处于较新状态时,效用高,产出也高,而维修费用较低,所取得的现金流量较大;当固定资产处于较旧状态时,效用低,产出也小,而维修费用较高,所取得的现金流量较小,这样,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折旧费用应当呈递减的趋势。

关于财务报表造假

一般来说,判断财务做假在财务报表上面大多数人是没能力发现的,因为恶意做假的大多数会考虑到人们的质疑,所以大多数在财务报表上面是很难分析出来的。

但根据公司在现实中的一般情况再结合仔细分析公司的报表,还是有迹可寻的。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常识

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投资者识别造假的主要途径。

比如,在电脑制造业,多年以来,整个行业的平均税后利润率为5%左右,最好的公司戴尔可以达到6%,在国内最大的电脑制造公司是联想,税后利润率一般为3%,这些都是可信的。

但有一年,同样从事电脑生产的上市公司“长城电脑”税后利润率达到10%,让人感到惊讶,再仔细看年报,原来公司利润中,超过一半的总利润是来自一次重大的股权转让交易。

国内还有一家大型电脑制造公司,规模比联想公司小,业务收入基本上都来自电脑生产,但有一年,其税后利润率却达到这个行业的上限,并大大高于同期的联想。

普通投资者看半天报表,也不会找到原因或问题,除了佩服这家公司的水平以外,就要多留一个心眼。

比如,今年以手机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获得了惊人的利润,税后利润率高达10%左右,个别公司接近15%。

这时候,有兴趣的投资者就要思考一些问题了:

这么高的利润是怎么来的?

收入是怎么计算的?

成本是怎么计算的?

营销成本(尤其是巨额的广告投入)是怎么计算的?

巨额投入的资本品(如生产手机的设备)如何摊销?

回款情况怎么样?

这个行业的门槛高不高?

如果不高,为什么能不寻常地实现比相近的制造业要高很多的利润率?

这么高的利润率能维持多久?

如果这些问题都想一想,就能及时发现一些新情况。

比如,对一些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如银行,最需要关注的财务指标不是利润,而是坏帐比率。

对于银行类上市公司,利润这个指标是既没有什么意义,也很容易被操纵,因为银行的资本金低于10%,银行的总资产是银行资本金的十几倍,银行资产中超过90%是负债(存款),银行必须把大部分存款贷出去,如果银行的贷款中坏帐比率稍微提高一点,银行那点可怜的利润或资本金就可能会全部被消灭。

中国当前的大环境下,银行的坏帐率非常高,官方的说法是25%左右。

有些中小股份制银行,确实有很好的运行机制等一些特点,但它们的坏帐率不可能偏离总的平均水平。

香港学者郎咸平曾预言,如果花旗银行早十几年就进入中国,现在的坏帐率不会比国内银行好多少,因为银行贷款的主要客户是国营企业,这些国营企业经营不善,还不了钱,难道花旗有更好的办法吗?

所以,如果看到一家银行的呆坏帐比率只有10%,甚至只有5%或者更低,而且这家银行开展业务的年头并不短,那么作为想要买银行股票的投资者,在为这家银行高兴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是真的吗?

”这么低的坏帐率到底怎么来的?

如果是真的,它能维持多久?

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来计算,坏帐率是否会增加?

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银行的利润再高,都华而不实,哪一天再追溯调整,所有的利润还会一笔勾销。

那些已经被发现财务造假的公司,如银广厦、蓝田股份、东方电子,其从事的业务一般(如银广厦、蓝田股份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东方电子在电网自动控制领域并不是最一流的公司),但它们税后的利润率却曾连续多年达到20%、30%,甚至40%,这样的利润率世界上恐怕只有微软等几家公司才能达到。

已经被确认财务造假的美国世界通讯公司,当年的利润率可以比竞争对手(朗讯、SPRINT)高出近一倍,搞得朗讯、SPRINT一头雾水,找不出原因,后来大家发现,原来世界通讯是财务造假的高手。

所以,常识,对于那些对财务不太了解的投资者,非常重要。

2、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

前面列举的两个案例都涉及到重大交易,这是很多非法、“灰法”(看似合法,但既不道德,又缺乏合法原则支持)的财务造假最常采用的手段。

那些重大交易,表面上大股东或者关联方吃了大亏,但它们最终会大笔地从其他普通投资者手中赚回来。

靠重大交易而取得利润,往往不会创造太多的现金流,产生的利润也是一次性的,不会持久。

而且,经常搞重大交易的公司,往往对老老实实搞经营已经没有了兴趣,这种染上坏习惯的公司,也很难变成真正的蓝筹公司。

3、反常收入,关联交易

如果一家公司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一家公司,就需要警惕了。

当年的银广厦,取得的惊人利润大部分来自出口,而出口又主要通过一家德国公司完成,事后发现是一场银广厦自编自导的骗局。

过去一年,上市公司四川长虹销往美国的电器基本上也是由一家叫APEX的美国公司代理,最近关于APEX公司传出很多报道,在国内证券市场引发了对长虹业绩真实性的很多争论。

4、应收账款

如果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在增加、或者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