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68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docx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1.docx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二)

范围:

必修一及必修二的前三章主编:

孙天军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集合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2.

大()

A.3B.4C.5D.6

3.函数

的定义域为()

A.

B.

C.

D.

4.下列图象表示的函数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ABCD

5.某企业年总产值每年平均比上一年增长25%,经过x年后年总产值可增长到原来的y倍,则

的图象大致为()

 

 

6.函数

的零点必定位于区间()

A.(1,2)B.(2,3)C.(3,4)D.(4,5)

7.经过两点(3,9)、(-1,1)的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

A.

B.

C.

D.2

8.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B.

C.

D.

9.已知直线

与直线

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A.

B.

C.8D.2

10.正三棱锥的高是

,侧棱长为

,那么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是()

A.

B.

C.

D.

11.已知在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CD=2,AB=4,

EF

CD,则EF与AB所成的角为()

A.900   B.450   C.600  D.300

12.设α、β、γ为两两不重合的平面,l、m、n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α⊥γ,β⊥γ,则α∥β;

②若m

α,n

α,m∥β,n∥β,则α∥β;

③若α∥β,l

α,则l∥β;

④若α∩β=l,β∩γ=m,γ∩α=n,l∥γ,则m∥n.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1B.2C.3D.4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函数

在定义域

内是递增的函数,而且

,则

的取值范为.

14.已知

,且

的取值范围为.

15.经过直线2x+3y-7=0与7x+15y+1=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x+2y-3=0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

16.已知

是直线,

是平面,下列命题中:

①若

垂直于

内两条直线,则

;②若

平行于

,则

内可有无数条直线与

平行;

③若

,则

;④若m⊥n,n⊥l则m∥l;

⑤若

,则

;正确的命题个数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4分)

17.(12分)15.(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点C(1,3).

(1)求OC所在直线的斜率;

(2)过点C做CD⊥AB于点D,求CD所在直线的方程.

 

18.(12分)已知集合

(1)若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9.(12分)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BEF所在的平面相交于AB,点M,N分别在AC和BF上,且AM=FN.

求证:

MN‖平面BCE.

 

 

20.(12分)如图,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PO

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

求证:

(1)PA∥平面BDE

(2)平面PAC

平面BDE

(3)求二面角E-BD-A的大小。

(12分)

 

21.(12分)设

,且

的图象过点

(1)求

表达式,

(2)计算

(3)试求

的值。

 

22.(14分)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

讲座开始时,学生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

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

表示学生接受概念的能力(

的值愈大,表示接受的能力愈强),

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

分),可有以下的公式:

(1)开讲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能维持多长时间?

(2)开讲后5分钟与开讲后20分钟比较,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

(3)一个数学难题需要55的接受能力及13分钟时间,老师能否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完这个难题?

 

高一数学模拟试卷

(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BDCDBACDADB

二、填空题

13.

;14.{0,-1,

};15.3x+6y-2=0;16.1.

三、解答题

17.解:

(1)

点O(0,0),点C(1,3),

OC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

(2)在

中,

CD⊥AB,

CD⊥OC.

CD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

CD所在直线方程为

.

18.

(1)解:

(1)由

,得

,∴

(2)当

时,即

时,

时,

,∴

19.证明:

如图,在面AE内,过N作NP使NP‖EF交EB于P点;

在面AC内,过M作MQ‖AB交BC于Q点,连结PQ.

则PQ

面BCE.

由题设AM=FN,BF=AC.

则BN=MC.

∵NP‖EF‖AB,MQ‖AB.

∴NP‖MQ且在△BEF和△ACB中,

∴NP=MQ.

∴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

∴MN‖PQ.

∴MN‖面BEC.

20.证明(1)∵O是AC的中点,E是PC的中点,∴OE∥AP,

又∵OE

平面BDE,PA

平面BDE,∴PA∥平面BDE

(2)∵PO

底面ABCD,∴PO

BD,又∵AC

BD,且AC∩PO=O

∴BD

平面PAC,而BD

平面BDE,∴平面PAC

平面BDE。

(3)∵ABCD是正方形∴AO

BD又∵OE

BD,AO在面ABCD内,OE在面BED内∴∠AOE是二面角E-BD-A的平面角∵∠COE=

∴∠AOE

即二面角E-BD-A的大小为

21.解:

(1)∵

过点

,解得

(2)

(3)∵

=1

=

=

=

=1

=1003

22.解:

(1)

,对称轴

,又

开口向下,所以

上单调递增,最大值

,因此开讲后10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维持时间为16-10=6分钟。

(2)

∴开讲后5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开讲后20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强一些。

(3)当

时,

有:

,解得:

x=20或x=6∵

∴x=6

时,

有:

,解得:

x=

∴老师不能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完这个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