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导学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578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导学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导学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ocx

《高三历史导学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导学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导学案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ocx

高三历史导学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主备:

侯丙锋

审核:

田灵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

25

班级:

姓名(小组):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7课)

§课标要求: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考纲要求:

(1)西方认为精神的起源;

(2)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4)启蒙运动

§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掌握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并理解启蒙运动的内容。

(2)难点:

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理解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是理性主义。

§备考说明

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来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是考查的重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从考查内容上看,重点考查了古希腊的人文思想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从能力考查的角度看,主要考查了学生调用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例如2013年高考在本单元出现了4个选择和一个非选择题,一个选择和非选择题的第

(1)问涉及了文艺复兴,其余的均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那么,在2014年高考备考中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把握一条主线、四个重点。

一条主线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

四个重点,一是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众多巨匠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三是通过启蒙思想家观点或者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四是掌握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问题导读单】

※人文主义的含义

广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1.人文精神的起源:

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这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代希腊特别是雅典进入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当时,平民地位相对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人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得日益重要,于是有一些学者开始从以前对神的研究转而更多地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所谓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他不是智者学派的成员,但他在关注人的问题上与智者学派有共同之处。

2.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开始渗入西方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文精神最终在西方形成。

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宣扬的对人自己能力的尊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3.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至此,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本单元的宏观结构和线索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自然哲学:

(1)诞生:

公元前7世纪;希腊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世界,最早的哲学诞生。

(2)特点:

A、集中体现了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B、尚属自然哲学,与人生没有关系。

(3)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

泰勒斯——万物由水而生,又复归于水。

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称为西方的“哲学之父”。

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将哲学引入社会领域

(1)条件:

①政治:

BC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希腊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②经济:

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发达。

③文化:

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

④地理环境:

海洋文明——开拓、冒险、平等、诚信。

⑤个人:

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等学者的不断努力。

(2)代表人物:

普罗塔格拉

(3)主张:

①从认识自然到认识社会;②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③各种知识是演说能力的基础;④“人是万物的尺度”。

(4)()()4)评价:

①积极:

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务的主体的意义,否定神命的超自然力量,树立了人的尊严。

第一次把人作为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是西方最早的思想解放,成为人文主义的源头。

②消极:

片面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导致了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智者学派”的概况:

①概念:

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出现的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诡辩学派);②研究主题:

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人和人类社会探索的主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③研究范围:

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苏格拉底――—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主张:

①认识人自己(对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

);②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即美德,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③强调人的理性,反对绝对权威;④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⑤强调教育对美德的重要作用。

(2)影响: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理性的推崇和对思想自由、知识的追求,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4.柏拉图

(1)主张:

①理想国,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②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源。

(2)影响:

尽管柏拉图的思想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

“理念”是独立于人们认识之外的一般的东西。

他认为唯一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感受的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如说某个少女美,只是人们对“美”的概念的反映,因而在判断自身外必定存在一个绝对美的观念。

于是,有人称这种观点为客观唯心主义。

5.亚里斯多德——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主张和主要贡献:

①强调独立思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②自然界是客观的;③创立了逻辑学。

(2)影响:

①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希腊科学文化的集大成者;②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基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给后人留下丰富文化遗产。

※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总结

二文艺复兴(14—17世纪)

1.兴起的背景和条件(最先出现于意大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

意大利半岛最早出现萌芽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与成长,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冲破基督教会束缚,追求现世幸福。

(3)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具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4)科技条件:

印刷术传入和使用,极大的刺激了欧洲的文化传播。

2.兴起的情况

(1)时间、地点:

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6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到修和北欧。

(2)含义和实质

※含义:

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

※实质:

文艺复兴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及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内涵:

以人为中心;强调现世的享受;提倡自由平等;倡导理性和科学;提倡人权,反对神权。

“人文精神”(humanism)一词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行为。

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

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它也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

总之,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

3.代表人物及成就

(1)“文学三杰”(意大利)

薄伽丘:

代表作意大利方言创作的《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思想,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代表作《神曲》(长诗),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恨。

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彼得拉克:

代表作《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美术三杰”(意大利):

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

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3)扩展(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以后

莎士比亚:

英国的戏剧家,代表作《哈姆雷特》。

4.影响

(1)积极性:

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是近代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精湛的文学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局限性: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三宗教改革(16世纪)

1.兴起的背景:

①经济: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思想: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教皇权威开始受到挑战;③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统治腐败,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④直接原因:

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借机剥夺民财激化矛盾;⑤根本原因:

罗马教廷对欧洲实行封建政治、经济和思想压迫,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2.兴起

(1)兴起的时间、地点:

16世纪的德意志。

(2)兴起的标志:

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的“九十五条论纲”。

3.宗教改革的情况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思想主张:

①发表《九十条论纲》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②核心:

强调“因信称义”。

主张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每个教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③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④简化天主教会复杂的圣礼,教徒可以结婚。

结果:

产生了新的教会——新教路德宗,脱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大大简化了基督教的仪式。

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意义:

①“因信称义”说,把拯救人的灵魂的钥匙由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到每一个拥有真正信仰的基督徒自己手中,把人从外在性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它从神学的角度论证到了宗教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②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动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