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上册三四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513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科上册三四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科上册三四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科上册三四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科上册三四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科上册三四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科上册三四教案.docx

《四科上册三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科上册三四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科上册三四教案.docx

四科上册三四教案

第三单元声音

第一课时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在感知声音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

3、能分辨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重点难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分辨声音的变化。

【教学准备】师备:

尽量多地搜集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比如口哨、笛子、闹钟、铃铛等。

准备好水壶、玻璃杯、音叉、勺子等。

生备:

搜集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师:

“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

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听听物体发出的声音。

(1)仔细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说说自己听到了哪些声音。

(2)分辨一下,听到的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所发出的?

(3)说一说,我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4)讨论分析:

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属于自然界发出的?

哪些声音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发出的?

(5)和同学交流分享各种声音的感受,并做好记录。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指生说一说自主探究的成果

2、引导学生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1)听听各种固体发出的声音。

师:

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2)听听各种液体发出的声音。

师:

想办法让液体发出声音,能想出多种不同的办法让各种液体发出声音?

(3)听听空气发出的声音。

师:

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

你有办法让空气发出声音吗?

(4)讨论:

从以上活动中,你想到了什么?

你认为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

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

3.、活动:

分辨声音的变化。

(1)分辨声音的方向变化:

给一学生蒙上眼睛,请他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依次敲击一下桌面,让这个同学辨别一下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2)分辨声音的远近变化:

给一学生蒙上眼睛,请距离他不同远近的同学分别敲击一下铃铛,让这位同学分辨一下哪个声音远、哪个声音近。

(3)分辨声音大小、高低的不同:

把几只玻璃杯一字排开,分别盛上不同量的水,然后敲击,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按声音的高低给杯子排排队,你能发现什么?

如果改变敲击的力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4)交流分享:

我们在分辨声音变化的活动中有什么收获。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加深。

物体不同,声音就不同;即便是同种物体,形态不同声音也不同;

学会分辨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和方向。

悦耳与嘈杂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倾听、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思考、查找关于声音的有关资料。

板书声音有高、低、强和弱。

有悦耳的声音、有嘈杂的声音。

我们喜欢悦耳的声音。

第二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比较发声体与不发声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测或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通过观察、比较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去研究发现物体发声的秘密。

【教学准备】师备:

锣、鼓、槌子、音叉、电吉他、二胡、小提琴、收录机等。

生备:

尺子、橡筋、口琴等。

学生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师:

“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你想不想知道?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使物体发出声音。

师:

“你能用哪些办法‘制造’声音?

(1)使锣、鼓发出声音。

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锣、鼓发出声音?

思考:

为什么按、压锣、鼓,它们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敲击锣、鼓,它们却能发出声音?

(2)使尺子发出声音。

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尺子发出声音。

思考:

为什么用力弯曲尺子,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尺子,它却能发出声音?

(3)使橡皮发出声音。

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思考:

为什么用力拉橡皮筋,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橡皮筋,它却能发出声音?

声音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观察发声的物体。

(1)观察发声的锣、鼓有什么特点。

比较发声的锣、鼓与不发声的锣、鼓有什么不同。

(2)观察发声的尺子有什么特点。

比较发声的尺子与不发声的尺子有什么不同。

(3)观察发声的橡筋。

看看发声的橡筋有什么特点。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2、想一想:

我们观察到的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如果让它们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

说一说:

把自己的发现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3、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

怎样解释你所到的现象?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自学教材内容,看看又有什么收获。

2、试一试,我们发声时,哪里在振动。

3、猜一猜,我们身体里感觉物体振动的器官是什么?

总结:

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收集关于声音传播的资料。

板书

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使学生知道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越低。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在,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使学生知道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越低。

【教学准备】尺子、玻璃杯、小木棒、大小纸盒、橡皮筋、长短不同的三颗钉子。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谈话:

你们唱歌时音调是一样的吗?

声音有高有低、有弱有强,我们能观察到声音的这些变化吗?

声音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老师讲解实验方法。

(见课本29面的说明。

(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

(见课本29面的说明。

(3)学生实验活动。

注意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及声音的强弱。

(4)交流实验结果。

描述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及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

(5)师生一起小结: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指生汇报本组探究情况。

其他同学补充。

2、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2)、学生预测杯子发声的结果。

(3)、学生实验活动。

并相互交流实验情况。

填写实验记录表

3、观察皮筋音高的变化。

(1)老师讲解用橡皮筋做实验。

在不同大小的纸盒上套上橡皮筋,拨弹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

(强调:

尽量用同样的力度拨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松紧不同的橡皮筋的振动状况有什么不同?

(3)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观察书中提供的实验——观察长短不同的钉子的音高变化。

(1)教师讲解实验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交流实验发现。

小结:

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物体的粗细,长短也能影响声音的高低。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回家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继续做音高的实验。

板书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3、物体的长短、大小、松紧的不同,会使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发生变化。

第四课时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培养学生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的能力。

会制作柱形图表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培养学生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的能力。

制作柱形图表。

【教学准备】尺子、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1、有哪些因素影响声音的变化?

2、师:

出示一把尺子。

问:

如果我们不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3、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学生小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方案。

尺子伸出桌面面俱到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时音高和对应的尺子发声时的快慢的预测,并填写在表格中。

(注意用高、较高、较低、低和快、较快、较慢、慢来表示)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我想到的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顺序音高振动的快慢音高振动快慢

2、教师讲解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要按照尺子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要注意区别尺子敲打桌子发出的声音和尺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并尽量避免尺子与桌子撞击。

把听到的看到的都记下来。

3、学生分组实验。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2、出示本组制作柱形图。

全班评议。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根据柱形图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阅读教材内容,教材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课后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

板书

尺子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课后反思:

 

 

第5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学生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学生会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音叉、一个水槽、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铁棒、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每个小组一张“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谈话导入:

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怎样到达我们耳朵的呢?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

揭示课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振动与声波

(1)学生回忆在第2课中,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的波动的。

(2)学生再来观察这个实验,看一看振动的音叉究竟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3)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自己的想法:

(4)学生玩“土电话”要求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

(5)讨论:

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小组汇报探究情况,相互补充。

2、全班交流讨论:

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就这样,声音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出示铝箔米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2)提问:

你们认为声音通过哪一种物体传播的效果最好,为什么?

说说你们假设的理由。

(3)学生把预测记录在“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上。

(5)交流各组的实验发现:

要求学生说说,声音是怎样在这些物质中传播的,并对这些物质传播声音能力的不同作简单的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