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509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docx

《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docx

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学生版

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

 

一、记叙文概念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或季节、时段写清楚;(世纪可以不写)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可以写出外貌,特点)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如何发生的。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三、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记叙: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继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五、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1.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般陈述格式为:

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注:

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1.理清记叙文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如何借助记叙文六要素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短文,回到文后问题。

穷人的风骨

马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

我扭过头,见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

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家长。

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

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业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

他又翻来复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着,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

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冻得红裂的手里拽紧的便是类似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

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分明得了病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是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

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

“少了多少呢?

  “5元。

”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

这可怎么办?

”这位父亲显然一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

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

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

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

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

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了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我,并说:

“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上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

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

  我百般推辞,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

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象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

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的什么。

  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攀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

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文中的叙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阅读短文,回到文后问题。

消失的原色

我住的小区里,最初只有一家卖馒头的,他是瘦高个李老头。

他的馒头是好吃不受看,馒头就像他这个人,颜色黑而且个头也不饱满,只是斤两不少。

后来,又来了两家,卖的馒头截然不同,颜色洁白,个头胖硕,整个形体光亮丰美。

李老头的生意自然就被人家压下去了。

一到近午的时间,三家的馒头筐一字儿摆在小区中心的小集市上,人家的馒头都卖完了,李老头的还有一半摆在那里。

许多开饭晚的来买,见那两家的没有了,才无可奈何地走到他的面前买。

李老头总是一句话:

吃吃吧,这馒头没掺啥,没害处,劲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了李老头。

一天我去买馒头,李老头见我走过来,很不好意思地递一封信给我,让我念给他听。

他不识字,是他老家来的信。

而且,信中说,要他回一封信,说说这里生意的情形。

念完信,我问他,你怎么回信呢?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笑了,说,等你做完生意,我到你那里,你说,我代你写。

那好,那好,就谢谢了。

他万分感激地点头说。

我知道他住的地方,那是这个小区初建时的一排工棚房,小区建好了,工棚没有拆,就租给了那些做生意的人。

李老头租了三间,一间做蒸房,一间做仓库,一间自住。

李老头住的一间房八九平方米,他和一个帮手住在这里。

写好信,我很不解地问他:

为什么你的馒头不如人家的好看呢?

是不是你的技术不如人家?

李老头沉默了好一会儿,反问我:

你自家买了面粉在家里蒸出来的馒头是啥样的?

是我这样的还是人家那样的?

这真的提醒了我。

对呀,自己家里蒸出来的馒头就像李老头的馒头,粗糙而且小,也不光亮。

我蒸了十几年馒头了,从来都是这样蒸,增白剂啥的我不加,对人没好处。

李老头坚定地自言自语。

我终于明白,另外两家与李老头所蒸馒头的区别是增白剂,而不是技术。

我知道了这个秘密,再买馒头时都买李老头的,而且把这个秘密告诉给同楼住的许多人。

但是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总是极少数,人们买馒头时还是看谁的个头大、洁白、丰美买谁的,李老头的生意越来越少。

另外两家的馒头筐由小的变成了大的,又由一个变成了两个,眼见生意是红火起来了。

李老头的馒头筐由大的变成了小的,最后,小的还总要剩下一些卖不完。

但是,李老头的馒头没有变,还是那种没有加增白剂的原色馒头。

后来,李老头的馒头已经卖得很少了,眼看就被另外两家彻底挤垮了。

我在一天买他的馒头时,特意多买了两倍的。

买完以后,我告诉他,你也学人家吧,不然生意做不下去了。

他以很感激的眼神看我,说,不,我不做坑人的事。

明天,我们就回老家了。

次日以后,李老头连同他的原色的、丑陋的馒头,从我住的小区里消失了。

1.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和另外两家相比,李老头的馒头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3.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李老头沉默了好一会儿,反问我:

你自家买了面粉在家里蒸出来的馒头是啥样的?

是我这样的还是人家那样的?

(李老头为什么“沉默”?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⑵我在一天买他的馒头时,特意多买了两倍的。

(“我”为什么“特意”多买了两倍?

你能揣摩出“我”的心理活动吗?

                                                                              

4.有人说李老头的做法过于迂腐,导致自己的馒头生意越做越差,他如果学一下别人,生意一定会好起来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5.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苏丹红、工业盐、吊白块等食品问题频繁发生,每一次都让人们提心吊胆。

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现食品安全卫生问题?

请把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

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

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

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

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

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

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

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

(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

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

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

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

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

怎么办好呢?

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

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