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449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docx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docx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共56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8-19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19.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

             

答案:

18.①思念家乡。

②渴望成就功业。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9.示例:

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噪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风光。

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

(―点1分,共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2分)

答: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                                        的景象

答案: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评分标准:

2分(能够说出故乡的水送行舟这一意思即可)

8.参考答案:

对偶或拟人。

雄伟壮阔(雄奇壮美也可)

评分标准:

2分,每空1分。

三、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1分)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

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

“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

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丽与魅力。

 

(2)你认为诗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能够表现出黄四娘家花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答案:

(1)(1分)C;

(2)用了似人的修辞方法。

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

表现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分)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2分)

答:

                  

答案:

14.①以诗为赠(回赠)(1分);②烂柯人(王质烂柯)(1分)

15.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1分)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1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        ,“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                。

(2分)

10.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答案:

9. 白居易(乐天)振作

评分标准:

2分。

每空1分。

10.写作手法:

用典(1分)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分)

评分标准:

2分。

手法1分,情感1分,意近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答案:

4.(3分)C

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

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

是指体悟道理。

④更:

经历。

8.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          、湍上急流、      的金城美景。

(2分)

9.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答案:

8.(2分)积水连山,城头残月。

9.(3分)C

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答案:

(1)宦游:

出外做官。

无为:

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解析】先翻译句子的意思,然后按照要求答题。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7.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答:

                    

【答案】6.A

7.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②,夕贬潮阳③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⑤边。

【注释】①左迁:

贬官。

唐宪宗元和14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视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

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

蓝关:

现在陕西蓝田东南。

湘:

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②九重天:

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③潮阳:

潮州下辖的一个县。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

回顾长安,云横而不见家。

⑤瘴江:

泛指岭南河流,旧时说岭南多瘴气,人碰上就要生病,潮州在岭南,所以作者这样说。

11.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

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4分)

答:

               

答案:

11.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

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

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

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陕西、4分)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1分)

阴阳割昏晓。

22.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

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

(3分)

答:

            

答案:

21.阴阳/割/昏晓。

22.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十二、古诗词赏析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

苔藓植物。

②谬:

(miù)

2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    (1分)押    韵(1分)

2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4分)

答:

               

2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4分)

答:

                 

答案:

21.(2分)律诗、ang。

22.(4分)示例一: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

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23.(4分)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译文】

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