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439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docx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docx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理结构的一门科学。

2、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的体系】

伽利略——【经典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牛顿——【构建经典物理学体系,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和玻尔【量子力学】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4、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

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注明单位。

5、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

②化曲为直法(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③轮滚法(测量圆形跑道的长度)

④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

 

6、误差:

(1)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

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

秒(S)

2、测量工具:

秒表小表盘时间是分、大表盘时间是秒。

分钟指针在1分钟内不过半,小表盘直接计数,分钟指针过半,小表盘计数+30秒

秒表的用法:

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

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①定义: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②选择:

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③参照物的选择:

被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运动的判断:

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位置发生改变就运动,没改变就静止。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

2公式:

3单位:

国际单位制:

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3速度图像:

 

3、变速直线运动:

A、定义: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①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②计算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定要用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去计算

C、物理意义:

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E、常识:

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时间段就快。

2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路程多就快。

3速度路程时间都不同:

比较路程时间的比值,比值大,就快。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发声的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形式通过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

3、声速: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空气中声速:

340m/s

①固体液体气体都可能传声,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影响因素:

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4、回声①定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②区分回声跟原声时间间隔:

不小于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音箱的制作原理:

小于0.1s原声与回声混合,原声被加强(声音好像变大)

③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例1: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例2①P1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①影响响度的因素

人到声源的距离:

声音能量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弱

声源振幅太小,声音响度太小

②听不到声音的几种情况声音的频率超出人的听觉范围

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被障碍物阻挡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超声与次声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0Hz-20000Hz ,低于此范围叫次声波,高于此范围叫超声波。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从环保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4、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5、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的利用

声音的利用:

A:

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检测、次声波监测等。

B:

传递能量,如清洗精密机械,次声波碎石、次声武器等。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定义: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

自然光源,如太阳、水母恒星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日光灯、霓虹灯

月亮、钻石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播

②光在透明的介质中可以传播:

气体、液体、固体(玻璃)

③光速:

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光年:

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的距离(

).1秒绕地球7圈半

④通常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挖掘隧道时,用激光来引导挖掘机前进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点光源:

线光源:

光源的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手术用无影灯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1)日食的形成:

图1中,A可看到日全食

B和C区看到日偏食

D区看到日环食

(2)月食的形成:

图2中,C可看到月全食

B和A区看到月偏食

 

同月球相比较,地球的本影要长得多,月球在轨道上运行不可能进入地球的伪本影,所以,没有月环食现象.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孔越大,通过的光线多,像亮但是模糊

孔越小,通过的光线少,像暗但是清晰

像大小的影响因素:

光源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

⑤相关成语:

立竿见影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二、光的反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

反射面平滑。

应用: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

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一般物体的表面是粗糙的,当太阳光平行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发生漫反射,故各个方向均有反射光射入眼睛。

☆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黑板反光:

粉笔字写在光滑的黑板上引起的,粉笔字发生漫反射,光滑的黑板发生镜面发射,发射光强,从而看不到粉笔字。

可以换一下位置或者增大一下黑板的粗糙一些。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

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平面镜成像:

(1)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左右相反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理②作用:

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①潜望镜;②万花筒;③梳妆镜;④牙医用的反光镜

(4)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图须规范,应该用作图工具规范作图,切不可随手画.

虚实应分开,实际光线画实线,法线、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等辅助线画虚线;实像画实线,虚像画虚线.

箭头不可忘,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箭头应在图中画出,但虚线不加箭头.

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