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425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单元提升练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提升练(九)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

1.(2016·河南郑州模拟)下图为新中国1950~1952年间的投资比重分布图,当时这种投资比重分布(  )

A.有助于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解析 根据上面的饼形图,1950~1952年的投资比重侧重于工业、运输邮电。

建国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政权建设,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016·吉林长春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

这反映了(  )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解析 材料是把中部区域企业和沿海企业分布对比,与苏联援助中国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正是冷战时期,故B项正确;建国初期,东南沿海地区虽较内地经济发达,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非常落后,工业体系非常不完善,故C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一五”计划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实现包围封锁,所以加强国家工业实力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6·豫晋冀三省二调)毛泽东于1956年底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新经济政策”: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这表明新中国(  )

A.曾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进行探索

B.已成功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C.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产生怀疑

D.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

解析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7·河北唐山模拟)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表明(  )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C.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

D.“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

解析 据材料“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

答案 A

5.(2017·广东广州模拟)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

这一规定(  )

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解析 国家禁止农民随意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和禁止城市公私企业自行招雇农民工,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的战略,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5·安徽六校联考)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度销声匿迹。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D.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解析 集市贸易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它只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不是主要方面,故A项错误;新中国初期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集市贸易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不属于“左”的范畴,故C项错误;集市贸易的取消是国家对经济进行计划管制的结果,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6·四川绵阳三模)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二五”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这个报告(  )

A.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

B.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反思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

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解析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正确的探索,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与题干所描述的时间1956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可以看出其允许市场经济的存在,是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反思,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的,与题干所描述的时间1956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6·安徽合肥质检)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

该主张(  )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需要

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

答案 B

9.(2017·重庆调研)下图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解析 “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图中从1958年职工人数突然上升,与“大跃进”有关,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只是在农村强调公有制的规模,与城镇职工人数的增长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八字方针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精简城市职工,与图表增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右

图是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光》,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

A.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

B.作者认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 时政漫画反映一定的现实。

材料中“污蔑”“诽谤”其实反映了有所怀疑,故A项正确。

答案 A

11.(2016·广西柳州模拟)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下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导致其中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农村大发展

B.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

C.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解析 根据题干中图表所示,“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时间段城市化率正处于上升阶段,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图表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处于1959~1961年,故B项错误;题干中图表所示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年,而1960~1962年正好处于国民经济调整的阶段,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是1958年开始大跃进所造成的,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6·福建宁德质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其核心是在内地建设一批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基地,并将东部部分重工业企业内迁。

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  )

A.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B.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C.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D.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解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大规模调整,其核心在内地建设一批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基地,并将东部部分重工业企业内迁,这与当时中苏关系的变化以及两极格局的世界形势相关的,故A项正确。

答案 A

13.(2017·江西宜春模拟)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

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原油

100万吨

160万吨

180万吨

210万吨

发电量

8.7亿千瓦

15.3亿千瓦

17.5亿千瓦

20.8亿千瓦

铁路货运量

250万吨

410万吨

474万吨

481万吨

A.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C.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

D.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落实

解析 “大办工业、农业运动”处于“大跃进”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1960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1975年,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与表格相符,故C项正确;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复苏,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4.(2017·广东梅州模拟)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

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个体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相悖,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国家,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打破了平均主义盛行的人民公社体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

15.(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

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

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

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解析 由所学可知,包产到户改革使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

16.(2017·河南焦作模拟)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机械类型

世界

亚洲

中国

拖拉机

19.1

13.9

5.4

收割机

3.1

3.8

0.9

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

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动力不足

解析 “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是现象,而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恢复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妨碍了机械化和科学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故B项正确;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土地制度的改革,即家庭联产的实行是农民对机械生产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

17.(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B.“摸着石头过河”

C.“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D.“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解析 材料信息实质上说明改革没有经验可循,因此要“摸着石头过河”,即边观察边实践,故B项正确。

答案 B

18.(2016·贵州贵阳模拟)邓小平说:

“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