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400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docx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docx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2017.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夏朝世系示意图,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分封制已经出现

D.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A

【解析】根据夏朝世系示意图可知,其中涉及到了从禹开始一直到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为止的夏王世袭表,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据此可知夏王朝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故选A。

B是商朝政治制度特点;C是西周时期实行;D权力高度集中错误。

2.山东又称“齐鲁大地”,这一称谓源于古代的哪种制度?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在今天山东境内的是齐国和鲁国,山东由此又称“齐鲁大地”。

故B正确;A是维系分封制制度;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

3.西周初年,周公带兵东征,平乱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封建”是指

A.进行封建改革

B.实行宗法制

C.分封诸侯国

D.推行郡县制

【答案】C

【解析】封建的意思就是分封建邦,属于分封诸侯国,故C正确;材料中封建不是封建社会,故A错误;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故B错误;郡县制不符合西周时期体制,故D错误。

点睛: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只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

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周王并无血缘关系。

4.“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上述规定反映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分配权力,属于宗法制,故B正确;A属于王位承袭制度;C和D是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

5.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信仰关系

C.血缘关系

D.财产关系

【答案】C

【解析】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故C正确;A是郡县制特点;B和C不符合宗法制特点。

点睛:

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嫡庶之别,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并不是一层不变,每一宗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6.“王初并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中的“王”是指

A.周文王

B.周武王

C.秦孝公

D.秦始皇

【答案】D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秦朝,推行郡县制,材料中“王”即秦始皇,故D正确;A和B是西周时期;C是战国时期。

7.有人指出汉朝初期在地方上采取“一国两制”,所谓的“两制”是指

A.征兵制与募兵制

B.什伍制与户籍制

C.乡里制与三公制

D.分封制与郡县制

【答案】D

【解析】汉初吸取秦朝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故D正确;其他不符合西汉时期地方制度特点,排除。

8.秦朝和汉朝皇帝的衣食住行都有一些特殊称谓,如“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

所在曰行在所。

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

印曰玺。

所至曰幸。

所进曰御”。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B.皇帝日常生活受限

C.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D.奢靡浪费之风盛行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出的皇帝用品和称号都有专门命名,说明皇帝独尊的特点,故C正确;A属于加强中央集权;B和D不是材料体现主旨信息。

9.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削弱了皇权

C.打破了门第限制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科举制度是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会削弱皇权,故C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关于科举制说法均正确,排除。

10.唐朝和元朝,在中央机构中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和门下省

B.中书省和军机处

C.尚书省和中书省

D.门下省和枢密院

【答案】C

【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元朝负责行政则是中书省,故C正确;门下省负责的是审核,故A错误;军机处是清朝实行,故B错误;枢密院负责的是军事,故D错误。

11.北宋时期枢密院的长官枢密使,一般由文臣担任,武将任职者极少。

这反映北宋王朝

A.坚持重文轻武的原则

B.重视对地方政权的节制

C.注意分割宰相的权力

D.强化了权力之间的制衡

【答案】A

【解析】北宋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利用文臣管理地方,体现出重文轻武的原则,故A正确;B是转运使的作用;C属于中央管制和权力制约;D不符合古代政治特点。

12.“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文中的“今世”是指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目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北宋初年,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文人治国”,宋代开国帝王做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选择,将士大夫群体作为唯一可信赖依托的对象。

由此最符合的是宋朝。

考点:

王安石变法

点评:

本题要求对主要朝代重要制度有准确的记忆,再结合材料对照判断属于和朝代。

13.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B.三司

C.枢密院

D.军机处

【答案】A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内阁作为中枢机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故A正确;B是宋朝设立,负责财政大权;C是负责军事;D是清朝时期设立。

14.军机处的主要职责为“承旨书谕”或“承旨出政”,清乾隆年间,军机大臣傅恒开创一个人不敢承旨,一个人不作书谕的先例,被称为军机大臣的典范。

这说明军机处

A.有助于培育官场廉政之风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实行集体决策政务的体制

D.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D

15.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的目的是加强

A.中央集权

B.专制皇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B

【解析】“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均是中央中枢机构的调整,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故B正确;A属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C是监察,不符合题意;材料改革控制的是中枢机构的权力,不是农民,故D错误。

点睛: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一个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体现在决策方式上,中央集权体现在管理方式上。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三大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选官趋势逐渐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16.“我们的勇敢是从生活方式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国家法律强迫的……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及于国家的事务。

”这句话反映了哪一个古文明的特色?

A.中国

B.雅典

C.斯巴达

D.波斯

【答案】B

【解析】材料出在《伯利克里在雅典阵亡将士葬礼上的讲话》,说明关心城邦事务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属于雅典民主政治时期,故B正确;其他不符合材料提取主旨信息,排除。

17.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

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小国寡民的城邦状态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答案】C

【解析】雅典之所以能实现直接民主,主要是雅典城邦人口少,小国寡民的特点决定政治运行模式,故C正确;A属于鼓励参政方式;B属于个人修养;D不符合雅典参政方式特点。

18.被誉为“罗马法的渊源和罗马的基本法”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大宪章》

D.《人权宣言》

【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颁布标志着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的诞生,故A正确;B是罗马法集大成,属于汇编;C是英国法律文献;D是法国打革命时期文献。

19.《十二铜表法》规定: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这反映了

A.鼓励同态复仇

B.实行有罪推定

C.宽恕暴力行径

D.保护公民财产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出对于行窃予以重罚,反映的实质是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故D正确;其他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0.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A

【解析】英国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权利法案》颁布议会制度真正开始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产生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影响,故A正确;法国、美国和德国的议会制度均源于英国,故B、C和D错误。

2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

该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力

B.商人的权力

C.教会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

【答案】D

【解析】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主旨是限制国王的权力,提高议会权力,故D正确;A、B和C与法案权力限制对象不符,排除。

22.华盛顿曾形容当时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

为解决此问题,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制定联邦宪法

B.掀起独立战争

C.发动南北战争

D.实施“新政”

【答案】A

【解析】材料比喻说明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政府的软弱无力,为此要制定宪法确立美国实行联邦制,故A正确;B是美国建国之前;C是解决奴隶制问题;D是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23.下列宪法中,突出地体现了“三权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答案】B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管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现出分权制衡的原则,故B正确;A国王没有实权;C皇帝权力至高无上;D议会权力较大。

点睛:

“分权与制衡”: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

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

24.法国仁人志士历经数十年的斗争,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其标志是

A.《权利法案》颁布

B.《人权宣言》发表

C.《拿破仑法典》颁布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答案】D

【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宪法形式确定了共和制,故D正确;A是英国法律文件;B是大革命时期文献;C是帝国时期是法律文献。

25.近代法国频繁地更换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这反映了

A.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B.封建残余势力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答案】A

【解析】国频繁地更换宪法,说明法国的政局极不稳定,也说明共和道路的十分艰难,故A正确。

启蒙思想是在17、18世纪进入到繁盛阶段,故C项错误,封建残余的复辟和外国势力的干涉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故B和D错误。

点睛:

法国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