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34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

奇妙的对联

课时

授课班级

考点、知识点

语言运用之对联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一、【导入】(投影:

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1、初步感知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

2、了解本课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

”然后,老师明确。

学生从回答中了解对对子应该去“对”。

(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

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

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积极肯定。

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及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

”)

学生在朗读完成中强化对联知识。

(投影:

书法艺术对联)

二、展示本节课将达成的学习目标:

(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讲解第一知识模块:

认识对联】

1、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

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

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投影:

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2、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投影: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1)、“对”对仗工整:

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2)、“联”内容相关

什么叫内容分相关呢?

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

(“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小练习巩固一下同学们对对联特点的掌握。

(出示投影:

练习)

 

四、【讲解第二知识模块:

鉴赏对联】

1、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认识了对联,但我们不仅要识其形状,还要赏其神韵。

(投影)

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

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

(缺衣少食)

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

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

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

请同学们朗读几遍。

(投影:

出示如下几副对联)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

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悼念鲁迅挽联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楹联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6、在朗读品味中体会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

 

《声律启蒙》我们齐读一下。

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两遍。

 

8、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在探讨中完善。

(如果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去黑板,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让学生口头回答。

【讲解第三知识模块:

对对联】

1、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事要躬行。

(投影《声律启蒙》)《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

大路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到底如何对?

古人有提示。

2、(投影)三、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1、A.上联:

扫千年旧习下联:

树一代新风

B.上联:

祖国山河好下联:

神州面貌新

2、A.上联:

静聆雨润绿草下联:

笑看风拂红花

B.上联:

学海无涯千舟竞渡下联:

书山有路万众争攀

(老师小结拟写对联的要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投影)

①审清“出句”结构

②善于联想和想象。

六、结束语:

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

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套中人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1、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了解幽默讽刺手法。

3、进一步理解小说的要素。

4、学习分析小说。

【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分析;2、小说的语言特色;3、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1、人物形象的理解。

2、幽默讽刺语言的理解。

3、背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语词,丰富各类信息。

2、文章较长,应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

预习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欺下、卑鄙无耻的走狗形象——奥楚蔑洛夫,这篇小说是《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

今天我们就再学他的一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课本助读

1、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之一。

鲁迅说:

“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

契诃夫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家。

2、小说发表于1898年。

十九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固守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也出现在知识界。

二、预习自测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胆怯(qiè)鞭笞(tà)塑造(sù)削(xiāo)铅笔

B、祈(qǐ)祷难堪(kān)怂恿(cǒng)

C、讥诮(qiào)怔怔(zhèng)撮合(cuō)孤僻(pì)

D、滑稽(jī)辖制(xián)鲜见(xiān)周济(jì)

2、下列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B、人人——他的太太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说:

“他应当结婚。

C、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D、“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

”科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我的疑惑

 

探究案

一、人物形象:

主人公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是这样的人呢?

 

2、就这样一个小人物,为什么能辖制全城呢?

 

我的收获

 

训练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词义。

A、现在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

B、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

C、“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

D、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

2、下面一段话①──⑤句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②船跟船打了招呼,③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④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⑤声音辽远而深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A、④⑤③②①B、④③⑤②①C、④③②①⑤D、③④②①⑤

3、选出对“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一句理解正确的项:

()

A、表现别里科夫的责任心,他唯恐学校出事。

B、表现别里科夫胆怯心虚,害怕任何事情牵连到自己。

C、表现别里科夫整天六神无主,害怕新生事物。

D、表现别里科夫怎样用“套子”去限制、束缚周围的人。

 

2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了解幽默讽刺手法。

3、进一步理解小说的要素。

4、学习分析小说。

【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分析;2、小说的语言特色;3、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1、人物形象的理解。

2、幽默讽刺语言的理解。

3、背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语词,丰富各类信息。

2、文章较长,应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

预习案

幽默讽刺手法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幽默讽刺手法的一句是:

()

A.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甩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B.“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

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C.他也真怪,即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D.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

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

2、本文运用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下面分析不当的是:

()

A.开头对别里科夫肖像和生活习惯的描写,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而令人憎恶。

B.用“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等口头禅描写别里科夫套子式的论调,讽刺他谨小慎微的性格,令人可笑。

C.“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差点”二字是对别里科夫的嘲弄。

D.“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一句,深刻表现了对别里科夫的轻蔑、鄙视。

我的疑惑

探究案

1、校长太太等人为何要尽力的撮合他们的婚事?

 

2、如果别里科夫和华连卡恋爱成功,结婚了,你认为他们谁会改变谁?

 

我的收获

训练案

1、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2、“从墓园回来,我们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而且生活很快“又恢复了旧样子”,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

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她细心操劳家务,把家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