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224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doc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doc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

  摘要: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应对失能风险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对于促进中国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分析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出发,阐述了中国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并剖析了中国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

最后,从制度监管、产品开发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中国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产品开发,理赔管理

一、引言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化、工业化引发的人口流动、环境污染、职业伤害及非职业伤害等增加了劳动者面临的失能风险。

作为防范和管理失能风险的有效措施,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得到了广泛应用。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指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减少或者中断提供保障的保险。

无论从历史还是当前来看,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能在稳定人们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起到损失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德国的私营救助基金为失能矿工给予收入补偿,而作为独立险种则问世于19世纪末。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已经成为德国、美国、英国等成熟保险市场上的成熟产品。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已成为工业化国家应对劳动者失能风险的重要措施,是其社会保障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法定失能收入保障计划还不完善,仅有工伤保险为劳动者提供相应保障。

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发展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增进劳动者身体健康、保障人力资源的必要措施。

   目前国内关于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概念界定(马绍东,陈滔,2007)、精算方法(卓志等,2006;陈滔,2007;陈岱婉,2008)以及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概述和国际经验(王丰超,2007;何惠心,李丹,2008)。

现有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分析了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然后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中国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以及中国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加快中国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

 

  在成熟保险市场上,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已臻完善,成为其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研究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对于中国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发展模式

   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组织的法定失能收入保障计划比较完善,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法定计划的补充或替代品,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为法定计划的替代。

这种模式的代表国家是荷兰、德国、法国。

在荷兰,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

由于保险金额很高,在九十年代初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医疗和失能保障计划问题,旷工人数的增加和长期失能的高发生率使荷兰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给经济带来严重挑战。

由此,荷兰于1993年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以降低失能索赔发生率并鼓励商业险、雇主团体失能收入保障计划发展,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逐步发展并替代社会保障制度下的部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业务。

   在德国,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为社会保障系统下的公共计划,为付费参与该计划的人提供以年金形式支付的失能保险金。

社会保障系统不为自雇人员提供失能保障,他们必须购买商业保险。

同时,雇主提供的养老金计划多数包括疾病引起的失能收入保障,以及基于工作性质和雇主意愿选择的工伤意外失能收入附加保障。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的部分如高收入者、特定职业团体的失能收入保障等需要购买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作为替代品。

   2.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为法定计划的补充。

这种模式的代表国家是美国。

在美国,法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主要通过工人补偿计划(WCP)、社会保障失能收入计划(SSDI)和补充社会保障收入计划(SSI)提供,为不同类别的被保险人提供失能收入保障。

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这些法定计划的补充部分,根据美国人寿保险协会的调查,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在2007年的保费收入为220亿美元,约占总保费收入的5%左右。

   3.法定计划、雇主团体计划、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三支柱模式

   在法国,失能收入保障计划是典型的三支柱模式。

第一支柱为社会保障系统下的法定失能保障计划,目的是为因工作能力下降或失去工作能力导致收入损失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补偿,这个保障计划与工作年限及职业类别相关。

雇主支付三分之二的保费,雇员承担三分之一的保费,自雇者自己承担全部保费。

第二支柱是雇主提供的团体保障计划,这个计划由雇主和雇员商定,由保险行业及劳工法监管,第二支柱是法定计划的补充。

第三支柱是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这主要为无第二支柱的受薪雇员及自雇者购买。

对于自雇者而言,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他们的第二支柱,因为他们没有团体保险,第三支柱是法定计划的替代。

   从国际经验来看,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下的失能保障计划的替代品或补充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法定失能收入保障计划一起构成全体劳动者的失能保障安全网。

   

(二)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产品经营成功的关键环节。

国际经验表明,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产品设计对于投保人的行为、公司的理赔经验以及公司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合理的产品设计能有效规避因财务激励而产生或持续索赔的风险。

在产品设计时应避免过度保险,这一点对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而言尤为重要。

因此,必须对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中的失能、收入、职业、补偿比例等做清晰界定,这不仅是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产品设计的基本内容也是风险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1.失能的界定

   失能的界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索赔经验及险种的盈利能力。

界定必须客观准确,在理赔时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根据国际成熟保险市场经验,在实践中使用的失能界定主要职业性定义及工作任务定义两种,具体定义如下:

   职业性定义,根据实践经验,按最宽松到最严格排列为:

(1)个人的自身职业:

指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而不能完成其自身职业的基本实质性工作,并且没有从事其他获利性的职业。

(2)个人的自身或类似职业:

指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而不能从事其自身职业或与其所受教育、培训和经验相当的职业。

在实践中,一些保险公司将“自身职业”和“类似职业”结合使用,在最初的一段时间(2~5年)使用自身职业,然后使用类似职业。

(3)任何职业:

指被保险人不能从事任何获利性职业。

这一定义最为严格,通常仅适用于高事故发生率的主观理赔职业,如卡车司机等。

   工作任务定义:

通常是指ADWs(日常工作活动)或者FATs(功能性评估测试)。

在这种定义下,如果被保险人无法完成5个工作任务中的2个时,就能获得赔付。

基于工作任务的定义可能有助于消除索赔中的主观风险。

(1)平面行走200米;

(2)从桌面上拿起1公斤的物体,并持物行走5米;(3)适用钢笔、铅笔和键盘;(4)能听到安静房内正常讲话的声音;(5)能读出16号的印刷字体。

   成熟保险市场上大多采用职业性定义,工作任务定义较职业性定义更为严格,仅有部分国家(如英国)的部分保险公司也采用工作任务定义。

    2.保险金支付比例与方式

   保险金必须低于实际收入。

如果被保险人超额保险(例如被保险人的实际收入在投保时被高估,或者被保险人从不同公司购买数份失能保单使得保险总金额超过实际收入),这会诱使被保险人试图得到失能收入保险金或者夸大病情从而索赔超过其实际收入的失能保险金。

同时,过高的保险金还会使被保险人不主动寻求获得收入的工作返回工作岗位。

   保障一般以年金方式给付。

市场上也销售一次性赔付的保单,大多数是作为年金保险的附加险。

一次性给付也具有合理性,因为失能的被保险人可能需要改造房子或购买交通工具等,以方便其日常活动。

开发一次性给付的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产品必须慎重,因为即使被保险人重返工作岗位,保险公司也不能拿回已赔付的保险金,因此被保险人就有找理由提出索赔的动机。

同时,由于易诱发逆选择风险,终身年金方式也因审慎采用。

   3.职业

   职业是影响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费率的重要因素。

失能风险与职业正相关,高风险职业伴随高失能风险。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费率一般按职业类别制定级别费率。

同时,由于风险太大,大多数重体力劳动者、无技能工人、高空作业人员等被排除在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之外。

   (三)经营环境

   1.监管模式

   在成熟保险市场上,对于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监管,主要有两种监管方式:

立法监管和行业自律。

美国是立法监管的代表,其监管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运营的法案主要有《社会保险法》和《州际保险产品监管规定》。

政府组织的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计划由社会保障部门监管,规定了详细的责任范围,如失能及收入的定义、私营业主的收入及资格、最高保额等。

《州际保险产品监管规定》的目的在于简化个人和团体寿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险产品的审批程序,有助于提高产品审批的效率及一致性。

   澳大利亚是行业自律的代表。

澳大利亚投资金融服务协会(IFSA)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它负责养老金及寿险业的监管。

IFSA的标准和准则不是强制的,但是被强烈推荐采用,在某种程度上讲,IFSA的标准和准则已经成为行业标准。

   2.税收政策

   在成熟保险市场上,政府对于经营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公司或实施团体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计划的雇主给予积极的税收支持,以鼓励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发展。

具体的税收政策包括:

保险公司免交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营业税、免交利润所得税;个人用于购买这一保险的收入和获得的保险金免交个人所得税;雇主为雇员提供的团体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计划可税前列支等。

   三、中国商业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一)人口环境

   中国劳动人口基数大。

截至2008年底,中国人口总数达13.28亿,其中劳动人口近9.2亿,约占总人口69%。

同时,根据中国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中国劳动人口失能率较高,失能风险大,并且失能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恶化,特别表现在35岁以后。

庞大的劳动人口基数与较高的失能风险,表明中国潜在的失能收入损失保险需求很大。

 

 

   

家庭结构小型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小型化。

小型化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若家庭的主要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得收入或收入减少,将影响家庭的财务稳定。

因此,家庭结构的这种变化增加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潜在需求。

   

(二)宏观经济环境

   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为健康保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将成为家庭转移失能财务风险的有效方式。

   (三)疾病环境

   严重疾病、糖尿病、癌症、肥胖等引起的综合症使失能风险增大,而自然老化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更加恶化失能风险。

同时,医学发展使患某些疾病的人在寿命及生活质量上有所改善,如癌症、ADIS或心脏病患者可以生存更久。

事实上,重大疾病(癌症、心脏病、中风等)更可能让人在退休前高度失能而不是死亡。

慢性疾病、重大疾病以及医学发展增加了人们短期或长期失能风险,增加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潜在需求。

   (四)制度环境

   在中国,法定失能收入保障计划还不完善,仅有工伤保险为劳动者提供保障。

工伤保险为劳动者因职业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