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21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1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docx

《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docx

装配线平衡优化终稿

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

届:

2012学院:

管理学院专业:

工业工程2011年10月28日

学生姓名

张春光

学号

20082689

指导教师

裴小兵

职称

副教授

所选题目

芜湖玉柴联合动力发动机装配线平衡优化

题目来源

生产实践

选题理由:

1、选题意义:

随着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及企业的发展,在流水线生产的模式下,如何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减少工序间的在制品,以及追求同步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生产中通常用平衡率这一量化的指标来评价一条流水线平衡性的高低.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设备的利用率,并限制着生产线生产能力的提高。

2、拟解决的问题:

然后根据生产线平衡的步骤及方法,按照工序节拍均衡的原则,通过对工业工程理论的运用,调整了工序内容,使各工序节拍趋于一致,且精减了部分站位,节省了人力,设备成本,并使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对5S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展示了生产现场的具体改善工作和取得的实际成效,为企业实施5S管理提供借鉴。

3、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情况:

涉及内容:

(1)装配线平衡理论知识、作业排序问题;

(2)流程分析、作业分析;(3)直方图;(4)因素分析法,5S管理理论;等等。

通过分析工具和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了自己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签字:

年月日

指导教师意见

院专家组意见

教研室意见

 

签字:

年月日

 

签字:

年月日

 

签字:

年月日

注:

(1)“选题理由”由拟题人填写。

(2)本表一式二份,一份院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最后装订在毕业论文中。

天津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题目:

芜湖玉柴联合动力发动机装配线平衡优化

 

学生姓名张春光届2012

学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工业工程

指导教师裴小兵职称副教授

下达任务日期2011年11月14日

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制

 

一、毕业论文内容及要求

1、本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以联合动力公司K10发动机组装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工业工程的理论—精益生产理论,利用工业工程方法使组装作业标准化,并对组装线的平衡进行改善,使组装线的生产流程设计更加优化,从而实现降低成本、降低在制品不良率、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本论文的基本要求:

(1)企业基本资料收集尽量详实,定量化;

(2)主要应用装配线平衡和应用统计学得相关知识。

在现有情况基础上,于理论层面相应地提出一定的意见、建议和改进措施。

数据真实,方法合理;

(3)论文整体思路清晰,问题明确。

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立意新颖;

(4)要求多方搜集资料,参考文献不得少于20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得少于3篇,但严厉杜绝剽窃、抄袭等行为;

(5)要求在充分资料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与研究,避免假、大、空现象;

(6)要求论文写作文字通顺,用于准确,逻辑清晰,写作格式必须符合学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

(7)要求结合论文内容完成一篇不少于3000个汉字的英语翻译;

(8)论文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0字。

 

二、毕业论文进度计划及检查情况记录表

序号

起止日期

计划完成内容

实际完成内容

检查日期

检查人签名

1

2011.9.5——

2011.11.6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接受任务书

2

2011.11.7——

2011.12.31

搜集资料,确定论文研究框架,进行开题准备

3

2012.1.1——

2012.3.9

继续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

2012.3.10——

2012.4.1

进行毕业实习,进一步搜集、整理调研资料

5

2012.4.2——

2012.4.15

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6

2012.4.16——

2012.5.13

对论文进行修改,完成二稿

7

2012.5.14——

2012.5.27

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论文定稿

8

2012.5.28——

2012.6.8

论文装订,准备论文答辩

9

2012.6.9

进行论文答辩

注:

(1)表中“实际完成内容”、“检查人签名”栏目要求用笔填写,其余各项均要求打印。

(2)毕业论文任务书一式二份,一份学院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任务完成后装订在毕业论文内。

 

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届:

2012学院(系):

管理学院专业:

工业工程2012年3月2日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

芜湖玉柴联合动力发电机装配线平衡优化

学生姓名

张春光

学号

20082689

指导教师

裴小兵

职称

副教授

一、课题意义

随着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及企业的发展,在流水线生产的模式下,如何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减少工序间的在制品,以及追求同步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生产中通常用平衡率这一量化的指标来评价一条流水线平衡性的高低.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设备的利用率,并限制着生产线生产能力的提高。

本课题通过对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结合自身企业产品的特点,对现有生产进行了改善,说明了现有工业工程技术在生产线平衡改善中的作用。

首先,本文叙述了生产线平衡理论及评价方式,及影响线平衡的要素,同时根据工业工程基础理论定义了改善生产线平衡的方式。

对于本文所讨论的机种K10机型,针对其线平衡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分析现状,找出了问题所在:

作业工序安排不当;机械化程度不高;现场规划不合理。

然后根据生产线平衡的步骤及方法,按照工序节拍均衡的原则,通过对工业工程理论的运用,调整了工序内容,使各工序节拍趋于一致,且精减了部分站位,节省了人力,设备成本,并使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对5S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展示了生产现场的具体改善工作和取得的实际成效,为企业实施5S管理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对于我国企业,因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大部分企业仍处于研发投入不足,工业基础薄弱及管理水平不高的状态,且主要从事设备及人员密集型的产业,急需要提升整体水平。

传统的装配线理论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劳动力的有效利用上,对设备及设施的利用不充分,且通常把问题看成静态并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西方的工业化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从20世纪初泰勒等人的工作研究与时间研究,到80年代左右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及至90年代通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应用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理论和方法的企业在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效益。

工业工程是在人们致力于改善生产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降低成本的实践中产生的一门学问,它把研究生产要素组成的生产力水平更高的运行有效的系统,以实现提高生产率目标的工程技术。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年丰玉柴公司K10发动机组装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工业工程的理论

—精益生产理论,利用工业工程方法使组装作业标准化,并对组装线的平衡进行改善,使组装线的生产流程设计更加优化,从而实现降低成本、降低在制品不良率、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主要内容:

首先,介绍生产线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步骤、劳动定额制订方法以及相关的一些理论;其次,对联合动力发动机装配线和试机线现场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内容包括K10发动机装配线特点、工艺路线、生产组织情况以及影响发动机装配线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接着,按照生产线平衡的理论和方法对K10发动机装配线重新进行平衡,内容有工序作业内容调整、提高工序生产能力以及生产现场的规划和生产组织的管理等:

第四,实施效果评价,内容有调整后的生产线效率、改进前后生产能力对比、进一步改进的措施等。

四、研究方法

(1)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影响K10发动机装配线生产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工序节拍不均衡、存在瓶颈工序,以及造成工序节拍不均衡的直接和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采取技术性和组织性措施,从而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生产线平衡问题。

(2)运用5S管理理论,同时结合试机线现场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具体实施步骤,对生产现场进行改善,以解决现有问题。

五、研究手段

主要通过在企业现场进行实习,全面观察、了解装配线实际过程情况,对装配线平衡进行归纳、总结。

结合企业内部文件、操作规定结合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网络中的有关文献资料,对组装线的平衡进行改善,使组装线的生产流程设计更加优化,从而实现降低成本、降低在制品不良率、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六、研究步骤

(1)进入年丰玉柴发电机厂实习,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搜集相关数据资料。

(2)与公司各部门进行广泛沟通,了解企业装配线情况。

(3)找出影响装配线的关键因素。

(4)根据找出的关键因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成本降低方案,提高经济效益。

(5)对有关人员进行改进后培训。

(6)具体实施改进方案,得到实际的改进后结果与改进前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改进确实有效的结论。

七、参考文献

[1]王晶与葛安华,液晶显示器装配生产线平衡优化研究[J].森林工程,2009

(1).

[2]蒋锡麟,精益生产:

流程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J].新材料产业,2010

(2):

75-80.

[3]Riezebos,J.W.KlingenbergandC.Hicks,LeanProductionandinformationtechnology:

Connectionorcontradiction[J]ComputersinIndustryTheroleofITinadvancingleanmanufacturing,2009.60(4).

[4]ProductivityDevelopmentTeam.CellularManufacturing:

One-PieceFlowforWorkteams

[5]刘晋浩,候东亮,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浅析[J].森林工程,2006.

[6]吴晓艳,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罗卓,装配线平衡系统研究与开发,广东,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M],ProductivityPress.March1,1999.

[8]林鹏,车间调度下流水线制造系统的仿真技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9].于双,长春西门子Jatco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进设计[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10].生产运作管理[M].2006,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

[11]RichardBChase,N.J.A,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2]Treville,S.D.andJ.Antonakis,Couldleanproductionjobdesignbeintrinsicallymotivating?

[J]Contextual,configurational,andlevels-of-analysisissues.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2006.

[13]杨田田,混流装配线节拍优化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4]余庆良,张则强与宋林,某减速器装配线平衡的精益改造研究[J].价值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