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df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1892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df

《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df(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pdf

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总则1总则1.1为有效推进我市震后恢复重建工作,进一步提高房屋工程建设质量,针对在村镇实施的居民自建房屋拟定建房工程技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下简称控制要点)。

1.2控制要点是按照确保结构安全、使用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原则;从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图集以及法律、法规中辑选出来并加以简化而编订的。

1.3控制要点适应于抗震设防7度、8度地区农民自建两层(含两层)以下,建筑面积在300以下的住宅及附属用房。

1.4控制要点的作用在于方便居民掌握修建房屋必须达到的技术要求,以使居民自建房屋能够达到结构安全、使用安全和使用功能具备的相关要求。

1.5结合我市具体情况,本控制要点仅包含基础工程、主体工程中的砌体及砖木结构、石结构和屋面工程。

2基本规定2基本规定2.1建房选址建房前,应对周边地质环境进行考察,须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及稳定地段。

应尽量避免在水沟、池塘、有粪坑、墓穴及地震带和易发生滑坡的地段选址建房。

以防止地基产生不均匀下沉、位移,造成房屋开裂、滑移,甚至倒塌。

2.2设计施工图纸是建设工程的重要依据,直接决定工程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是否合理,并且施工中的监督、验收以及争议的处理都要依据图纸。

对于选择专用设计图纸或专用通用图集的,其基础应请专业人员进行复核,以确保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

施工过程中不得任意变更设计。

2.3选择施工队伍工程施工前应对当地的建筑队伍进行考察,选择有技术、有施工机械、有施工经验整体素质好的专业施工队伍,最好是有资质的建筑公司。

3建筑材料3建筑材料3.1农村房屋建设中需要的钢筋、水泥等结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有厂家提供的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

3.1.1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3.1.2钢筋表面不应有飞皮、片状老锈,严禁使用地条钢,严禁使用地条钢生产的钢筋。

钢筋在加工中如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必须重新作力学性能试验。

3.2工程常使用的承重砖有: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非承重的砖有: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3.3木结构农村房屋所用的木材应选干燥、节疤少、无腐朽的木材。

3.4毛石结构农村房屋所用的石材应选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其形状不能过于细长、扁薄、尖锥或接近圆形。

3.5农村房屋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

素混凝土刚性基础不应低于C15,地面以上结构不应低于C20,其配合比可参考下表。

材料C15C20水泥(Kg)256355中砂(Kg)785673砾石(Kg)11291146水(Kg)188195注:

砾石最大粒径:

2040mm水泥强度等级32.5级。

3.6砌筑砌体所需用砂浆,其配合比参考下表。

砌筑砂浆的配合比参考值强度等级每立方米砂浆水泥用量Kg(每袋)每立方米砂浆用砂子量Kg每立方米砂浆用水量KgM5230(50)1420(300)330(70)M7.5、M10280(50)1420(250)330(60)注:

1.此表水泥强度等级为32.5级2.表中括号中的数据为每50kg(每袋)水泥用量时砂子、水的用量强度等级每立方米砂浆水泥用量Kg(每袋)每立方米砂浆用砂子量Kg每立方米砂浆用水量KgM5200(50)1420(350)270(70)M7.5、M10220(50)1420(320)270(60)注:

1.此表水泥强度等级为大于32.5级2.表中括号中的数据为每50kg(每袋)水泥用量时砂子、水的用量4地基和基础工程4地基和基础工程4.1一般规定4.1.1农村房屋同一幢的基础不应设在土质明显不同的地基土上。

4.1.2农村房屋同一幢不宜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

4.1.3基础下的地基为软弱粘土、湿陷性黄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可采用连砂石、碎石、矿渣、灰土及含水率合适的粘土换取软弱的土层。

处理厚度不应小于600mm,处理范围超出外墙基础外缘宽度不应小于500mm。

4.2地基土要求:

4.2.1地基必须挖至老土层,土质应均匀一致,并且进入老土层深度不应小于300mm;4.2.2挖至持力层后,应用1500mm粗钢筋探测地基下是否有空洞、软弱层。

若有,处理方法同4.1.3。

4.2.3地基土符合要求后,应立即施工基础,避免雨水浸泡和曝晒,如发生浸泡,要在基础施工前清除浸泡、变软的地基土;基础施工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回填避免受水浸泡,扰动地基。

4.2.4房屋四周须有排水及截水措施以免地表水浸入地下,对基础产生不利影响。

4.3基础要求:

4.3.1基础埋深从建成后室外地坪最低处算不应小于500mm,且应分层夯实。

4.3.2毛石基础:

1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层石块时,宜选用较大的毛石砌筑,石块大面向下。

砌体转角处、纵横墙交接处和洞口处,应选用较大平毛石砌筑。

2毛石的砌筑根据石块自然形状交错放置。

砌筑砂浆厚度宜为2030mm,应饱满。

3毛石基础的转角及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如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斜槎砌筑。

4毛石基础每天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000mm。

4.3.3其它形式的基础施工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4.3.4农村房屋应根据房屋地基和基础情况决定基础圈梁的设置,具体要求见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构造图集(DBJT20-63)。

4.3.5基础施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土方。

回填时,应沿基础墙体两侧同时均匀回填、夯实。

土方回填应分层夯实,且每层填土方高度不宜超过300mm。

回填土应是不含垃圾和其他杂质的土。

5主体工程5主体工程5.1砌体及砖木结构5.1.1基本规定1本章适用于78度地区的砌体及砖木结构房屋,包括竖向承重构件为烧结普通砖、蒸压砖墙、多孔砖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空斗砖等砌体承重的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圆孔板楼(屋)盖、一、二层木楼(屋)盖房屋。

注:

“空斗墙”指采用烧结普通砖砌筑的实心砖墙体和空斗墙体;“多孔砖墙”指采用烧结多孔砖砌筑的墙体;“小砌块墙”指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的墙体,小砌块的规格应为390mm190mm190mm,孔洞率不应大于35;“蒸压砖墙”指采用蒸压灰砂砖或蒸压粉煤灰砖砌筑的实心墙体。

2砌体及砖木结构房屋的层数、高度和层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

(2)房屋的层高:

单层房屋不应超过4.0m;两层房屋其各层层高不应超过3.6m。

表1房屋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表1房屋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烈度78墙体类别最小墙厚(mm)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实心砖墙、多孔砖墙2407.226.62小砌块墙1907.226.62多孔砖墙蒸压砖墙1902406.626.02空斗墙2406.023.31注:

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3承重(抗震)墙厚度:

实心砖墙、蒸压砖墙、空斗墙不应小于240mm;多孔砖、小砌块墙不应小于190mm。

(不得采用120mm厚砌体作承重墙体不得采用120mm厚砌体作承重墙体)4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2的要求。

表2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表2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烈度木楼(屋)盖预应力圆孔板楼(屋)盖墙体类别最小墙厚(mm)房屋层数楼层7878一层111.09.015.012.0211.09.015.012.0实心砖墙多孔砖墙小砌块墙240240190二层19.07.011.09.0一层19.07.011.09.029.07.011.09.0多孔砖墙蒸压砖墙190240二层17.05.09.07.0一层17.05.09.07.027.09.0空斗墙240二层15.07.05砌体及砖木结构房屋应在所有纵横墙的基础顶部、每层楼(屋)盖(墙顶)标高处设置配筋砖圈梁;当为二层楼房时,有条件地区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注:

配筋砖圈梁或钢筋混凝土圈梁是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承重墙体的底部或顶部,在两皮砖之间砌筑砂浆中配置水平钢筋所构成的水平约束构件。

6砌体及砖木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3的要求。

表3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表3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部位7度8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0.81.0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1.0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0.8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1.25.1.2抗震构造措施1构造柱及圈梁对房屋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影响大,宜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及较大洞口两侧等位置增设构造柱;在楼盖及屋盖处增设圈梁。

构造柱及圈梁应贯通(图1、图2)。

(图1构造柱大样图)(图2构造柱布置图)22现浇、预制板,钢筋混凝土圈梁,配筋砖圈梁的构造应符合表4、表5要求(图3)。

(图3配筋砖圈梁在洞口边、转角处钢筋搭接做法)表4配筋砖圈梁最小纵向配筋表4配筋砖圈梁最小纵向配筋墙体厚度t(mm)7度8度24026263702626表5钢筋混凝土圈梁配筋表表5钢筋混凝土圈梁配筋表墙体厚度t(mm)7度8度高度主筋箍筋高度主筋箍筋2401804106.52501804126.52003701804106.52501804126.5200

(1)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

(2)砂浆强度等级:

7度时不应低于M5,8度时不应低于M7.5;(3)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4)纵向钢筋配置不应少于26;(5)配筋砖圈梁交接(转角)处的钢筋应搭接。

图4纵横墙交接处拉结(L形墙)3开间或进深大于7.2m的大房间,7度和8时,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750mm设置26拉接钢筋或4200拉接钢丝网片,拉接钢筋或网片每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或伸至门窗洞边(图4、图5)。

图5纵横墙交接处拉结(T形墙)4门窗洞口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砂浆层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钢筋砖过梁截面高度内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

5木屋架、木梁在外墙上的支承部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1)搁置在砖墙上的木屋架或木梁下应设置木垫板,木垫板的长度和厚度分别不宜小于500mm、60mm,宽度不宜小于240mm或墙厚;

(2)木垫板下应铺设砂浆垫层;木垫板与木屋架、木梁之间应采用铁钉或扒钉连接。

6木楼盖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搁置在砖墙上的木龙骨下应铺设砂浆垫层;

(2)内墙上木龙骨应满搭、采用木夹板对接或采用燕尾榫、扒钉连接;(3)木龙骨与搁栅、木板等木构件之间应采用圆钉、扒钉等相互连接。

5.1.3施工要求砖砌体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砌筑前,砖应提前12天浇水润湿;2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的厚度宜为1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砂浆应饱满,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3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4砖砌体在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严禁砌成直槎;5砌筑钢筋砖过梁时,应设置砂浆层底模板和临时支撑;钢筋砖过梁的钢筋应埋入砂浆层中,过梁端部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并设90弯钩埋入墙体的竖缝中,竖缝应用砂浆填塞密实;6埋入砖砌体中的拉接筋,应位置准确、平直,其外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