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187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店埠学区新庄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教师姓名:

孟祥菊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

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习惯和意识,为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加强能力的培养。

五、课时安排

8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3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50×530×4

300×7200×812×4

43×233×323×3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3)教师:

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

如果工作了30天呢?

出示例题1:

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

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

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

邮递员平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

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封信?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

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

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

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

(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

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

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

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3、5题。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自学。

即: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口算方法——“将相乘的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在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共有的0”或“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最后进行交流。

今天课堂上充分显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上我还充分发挥“一帮一”的作用,让学生在组内就解决了问题。

今天的课堂教学效果证明,像这样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3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

你是怎么想的?

28×462×789×7

12×837×3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

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学习例题2。

教师:

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

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

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

18≈2022≈20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

18≈20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

22≈20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

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

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

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让学生分析此题选择什么方法比较合适,不仅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的教学,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知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由于他们之前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估近似数”的估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

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

学生很快就发现还可以“把其中任意一个因素估成近似数”,只要便于口算就行了。

“估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我还增加设计了应用估算的解决问题,学生反馈效果还不错。

相信,只要我一直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3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

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3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