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二电子教材.docx
《高二历史必修二电子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必修二电子教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必修二电子教材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从哪里来?
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
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学习建议】
●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学过的相关内容,认识政治经济与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梳理人文主义发展线索。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这是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来的命题。
而在此前,希腊人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动听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也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
泰勒斯的命题是错误的,但是,他用自然界的水来解释世上万物,表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
◎“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历史纵横
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和能言善辩,于是,出现了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
这些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形成了智者学派。
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
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都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学思之窗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思考:
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美德即知识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他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他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资料回放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不像智者们那样靠传授知识收取学费。
他喜欢在大街上市场里或朋友家的客厅里.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
他喜欢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被判有罪处以死刑。
罪名是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
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历史纵横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彻底失望,觉得由于个人利益的存在,人们没有办法正确认识真理。
因此,他认为人本身和周围世界都是不真实的,世间万物之外存在着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
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柏拉图,但他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他在强调理性的同时,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没有感觉、人们不可能理解任何东西。
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5课。
本课要旨
○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学习延伸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阅读以上材料,想一想,孟子的思想与古代希腊哪位思想家有何相似之处?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这幅图是16世纪初意大利的一幅著名画作——《雅典学园》。
画面表现了学者们在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园探讨学术问题的情景,其中不仅有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等许多古代雅典先贤,也有一些当时人物,他们同先贤们一起自由地讨论。
这幅画清楚地表明:
经过近千年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人们终于在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
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在这些工商业城市中,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信,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救。
但是,当时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幸福。
这样,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在这里出现了。
◎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
他们通过欣赏、闸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因为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救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薄伽丘是佛罗伦萨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用意大利方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这部书里的很多教士和贵族显现了荒淫伪善的面目,而商人和手工业者却都表现得机智勇敢。
通过故事的讲述,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历史纵横
《十日谈》第一个故事讲的是:
外号叫齐亚帕雷托的切帕雷洛是一名做尽了坏事的无赖。
临终忏悔时,他胡吹一通,把为他祷告的神父骗得晕头转向,竟相信他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这位神父很有声望,他告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齐亚帕雷托是如何圣洁。
这样,无赖居然变成圣徒,称圣齐亚帕雷托。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还有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领域更是群星灿烂,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学思之窗
拉斐尔、米开明琪罗和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虽然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母和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
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
思考:
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极富个性,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教会宣称“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
这种骗人的谎言激起了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极大反感,他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
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新教纷纷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资料回放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探究活动课。
本课要旨
○十四五世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