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1707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docx

《《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docx

《孟子三章》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班级:

姓名:

题型:

【选择题】【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

目录: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富贵不能淫》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属予作文以记之

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7、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

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10、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

1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A.正确的道理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D.统治的方法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铍賄鹗骥鲧戲。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

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13、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14、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1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16、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摟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

①亲戚畔之:

②七里之郭:

③池非不深也池:

④委而去之:

⑤亲戚畔之:

⑥委而去之:

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一词多义:

以:

①以天下之所顺:

②所以动心忍性:

之:

①亲戚畔之:

②三里之城:

③寡助之至:

而:

①泉香而酒洌:

②夫环而攻之: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

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而死于安乐也:

国: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国国恒亡:

利:

①地利不如人和: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解析】A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例句是凭借。

A按照。

B因为。

C凭借。

D来。

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解析】A离开。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析】A表修饰;表顺承。

B的原因;的人。

C助词,的;代词,他。

D都是凭借。

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D)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析】D入/则无/法家/拂士

7、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A凭,考;来。

B代词,城池;动词,到。

C给;和。

D表顺承;表顺承。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解析】A正义;方法;正义。

B离开;离开;离开。

C极点;到;到。

D主谓之间;动词,到;代词,他。

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B)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

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解析】A起,被任用;发出。

B常常;常常。

C被选拔;发动。

D同“弼”辅佐;违背,不顺。

10、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

【解析】A护城河;池塘。

B武器;士兵。

C的原因;的原因。

D主谓之间;动词,到,往。

1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C)

A.正确的道理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D.统治的方法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铍賄鹗骥鲧戲。

【解析】C施行“仁政”。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

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解析】B古今异义,护城河。

13、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解析】A词类活用,限制。

14、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B)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解析】B方圆三里那样的内城和方圆七里的外城

1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解析】D是仁政,不是法治的思想。

法治是法家的思想。

16、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摟

【解析】C能证明这个道理。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

①亲戚畔之:

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②七里之郭:

古今异义,古义:

外城;今义:

姓氏。

③池非不深也池:

古今异义,古义:

护城河,今义:

池塘。

④委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