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189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37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目目录录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15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19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23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26胎萎不长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30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33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37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40妇科中医诊疗方案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1993年,中华医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著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1)主要症状:

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少于15天,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2)次要症状:

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或色鲜红或紫红,质稠。

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或经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

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或经色淡红,质清稀。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3)舌质淡红或红、或舌紫黯有瘀点,苔薄白或黄或少苔或黄腻,脉沉弦涩,或细数,或脉滑数,或沉细弱。

具备疾病诊断中

(1),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1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月经周期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

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

舌紫黯,有瘀斑,脉沉弦涩。

2阴虚血热证:

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3湿热蕴结证:

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4气虚证:

经行时间延长,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舌淡红,苔薄白。

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血瘀证治法:

活血化瘀,固冲调经。

推荐方药: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蒲黄、五灵脂等。

中成药:

益母草颗粒、龙血竭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等。

2阴虚血热证治法:

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推荐方药: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减。

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烊化)、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等。

中成药:

裸花紫珠片、葆宫止血颗粒、宫血宁胶囊等。

3湿热蕴结证治法:

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推荐方药:

固经丸(医学入门)加减。

龟甲、黄芩、白芍、椿根、白皮、黄柏、香附等。

中成药:

妇科千金胶囊等。

4气虚证治法:

补气健脾,固冲调经。

推荐方药:

举元煎(景岳全书)加减。

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等。

中成药:

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二)针灸治疗1艾灸取穴:

艾灸隐白(双)、大敦(双)、三阴交(双)。

可同时取三个穴位或隐白、大敦可交替灸治,每日3次。

适用于经期延长月经期气虚型。

2针灸

(1)针刺断红穴:

断红穴是经外奇穴,在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穴之上都穴取穴。

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快速刺入断红穴,进针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留针2O25min,每日1次。

针刺断红能减少阴道出血,适用于各种证型经期延长。

(2)体针疗法: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取穴:

虚证则补虚扶正:

关元、三阴交、肾俞。

气虚加气海、脾俞、膏肓俞、足三里;阴虚加然谷、阴谷。

针刺用补法,酌情用灸。

实证则泻其实邪:

气海、三阴交、隐白;血热加血海、水泉;湿热加中极、阴陵泉;血瘀加地机、气冲、冲门。

针刺用泻法。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1疾病疗效评定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100%治疗前积分痊愈:

治疗后经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

显效:

治疗后经期恢复7天以内,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

积分减少70%。

有效:

治疗后经期较治疗前改善,其他症状亦较前减轻。

积分减少30%。

无效:

治疗后经期无改善,积分减少30%。

2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

治疗后月经期恢复7天以内;显效:

月经期延长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2个等级;有效:

月经期延长症状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1个等级;无效:

月经期延长症状无变化,或减轻不明显。

(二)评价方法在患者就诊不同时间进行评分。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附表:

中医症状评分表附表:

中医症状评分表主要症状主要症状计分计分正常(正常(00分)分)轻(轻(22分)分)中(中(44分)分)重(重(66分)分)经期7天以内89天1012天1314天症状体征症状体征计分计分正常(正常(00分)分)轻(轻(11分)分)中(中(22分)分)重(重(33分)分)经色暗红1.淡红2.鲜红3.暗1.淡暗2.紫红3.紫暗4.深红经质不稀不稠1.质稀2.质稠偶有血块1.质清稀2.较多血块3.混杂黏液痛不可忍,反复发作,辗转不安痛经无偶有轻微疼痛中度疼痛腰腹胀痛无偶有腰腹胀痛中度腰腹胀痛腰腹胀痛不可忍,反复发作五心烦热无手足心发热手足欲露衣被外,时而心烦手足欲握冷物则舒,心烦不宁大便秘结无便干难解大便秘结,34日一行腹胀,大便硬结,4日以上一行口干无微干口干较甚,饮水后可缓解口干重,唇裂,饮水后不能缓解带下带下量少带下量多,色黄带下量多、质稠、异味带下量多、质稠、臭秽神疲、懒言无精神不振,不喜多言精神疲倦,懒于言语精神极度疲乏,不欲言语纳谷少馨饮食正常饮食无味,食量未减食欲差,饮食减少1/3无食欲,饮食减少2/3以上积分分轻度12分中度1324分重度25分舌质1.舌紫黯,有瘀斑2.舌质红3.舌淡红4.其他(请写上内容)舌苔1.苔薄白2.苔薄黄3.黄腻4.其他(请写上内容)脉象1.脉沉弦涩2.脉细数3.滑数4.脉沉细弱5.其他(请写上内容)妇科中医诊疗方案癥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

参照200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关内容制定。

(1)病史:

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经期、产后感受外邪;长期情志不舒。

(2)症状:

盆腔囊性包块,或胀、或满、或痛。

(3)妇科检查:

触及子宫旁有囊性包块,活动度欠佳。

2西医诊断:

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拟订标准:

(1)症状:

下腹部囊性肿块,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

(2)体征:

典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检查时可发现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性包块,多活动度差,亦有活动度良好者。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盆腔超声:

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图像特征多为单房囊肿,位于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囊壁较厚,囊内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强光点。

采用超声检查标准,96%的患者可预测良性附件肿物。

如肿物囊性、单房、单侧,小于10cm且边界规则,则良性可能性大。

盆腔MRI:

根据MRI和T2信号强度,评价囊肿液的密度及其铁浓度,有利于检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存在。

血清CA125值200U/ml。

(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

腹中积块,固定不移,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

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黯有块,块去痛减,胸闷乳胀。

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涩。

2寒凝血瘀证:

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疼痛拒按,得热痛减。

经量少,色紫黯,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紧。

3.湿热瘀结证:

下腹结块,经期腹痛加重,得热痛增。

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质妇科中医诊疗方案粘。

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粘。

舌质紫黯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

下腹结块,婚久不孕,经前经期小腹掣痛,疼痛拒按。

平素形体肥胖,头晕沉重,胸闷纳呆,带下量多,色白质粘。

舌黯,苔白滑或白腻,脉沉。

5肾虚血瘀证:

下腹结块,经期或经后腹痛,痛引腰骶。

不孕或易流产。

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量少,色淡黯质稀或有血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黯滞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琥珀散(医宗金鉴)加减。

三棱、莪术、丹参、寄奴、乌药、元胡、当归、生地、琥珀、肉桂、赤芍等。

中成药:

散结镇痛胶囊、丹莪妇康煎膏等。

2寒凝血瘀证治法:

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

少腹逐瘀汤(金匮要略)加减。

小茴香、干姜、肉桂、当归、川芎、赤芍、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三棱、莪术等。

中成药:

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3湿热瘀结证治法:

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

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

丹皮、黄连、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黄柏、红藤、薏苡仁、三棱等。

4痰瘀互结证治法:

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

丹溪痰湿方(丹溪心法)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滑石、香附、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熟地、白芍、海藻、昆布、贝母、三棱、莪术、水蛭、荔枝核、夏枯草等。

中成药:

散结镇痛胶囊。

5肾虚血瘀证治法:

益肾调经、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

归肾丸(景岳全书)加减。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杜仲、菟丝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延胡索、三七等。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二)针灸治疗:

辨证选择体针穴位和灸法。

1体针:

主穴:

关元、中级、三阴交(双侧)、血海(双侧)、子宫(双侧)、足三里(双侧);气滞血瘀证加太冲、次髎;寒凝血瘀证加地机、行间、归来,配灸法;湿热瘀结证加阴陵泉、下髎、太冲、曲池;痰瘀互结证加丰隆、阴陵泉;肾虚血瘀证加肾俞、太溪、肝俞;采取平补平泻法,于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治疗,每日治疗一次,疼痛严重时每日治疗12次,月经间期可隔日治疗。

2灸法: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

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可在起针后,在小腹部穴位施以艾灸,至皮肤红润,或在腹部穴位施以温针灸,非月经期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7壮。

(三)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灌肠或直肠滴注推荐方药:

三棱、莪术、丹参、寄奴、乌药、元胡、当归、生地、琥珀、肉桂、赤芍、甲珠。

随症加减。

上药水煎取液(多少毫升),适宜温度(具体温度是否需要写清楚),保留灌肠。

可选用结肠透析机或电脑大肠灌注仪灌肠。

2中药外敷:

下腹部或腰骶部。

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随证加减,进行穴位贴敷、脐疗等。

(四)物理治疗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

三、疗效标准

(一)评价标准参照中医妇产科学2001年10月版和中医诊疗常规(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编。

第一版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痊愈:

症状(包括瘀血证候)全部消失,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

显效:

症状(包括瘀血证候)基本消失,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内膜异位囊肿三径之和缩小1/2以上,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