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111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docx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docx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检测

单元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

”这启示我们()

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B.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国家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

D.任何时候都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2.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关系表现为()

①国家利益是由个人的利益组成的

②国家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③实现国家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

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没有脱离个人的抽象社会,也不存在超越个人利益的抽象的公共利益。

”这表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A.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B.相互矛盾,无法共存

C.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D.相互矛盾,冲突不断

4.在课堂学习中,李明说:

“公共利益就是所有人的利益之和。

”同学们对他的观点产生了质疑。

下列观点有助于同学们解决困惑的是()

①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整合,并不等于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

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③“公共利益”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够满足组成这个“公共”的大部分人或所有人利益的“利益”

④公共利益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必在意少数人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的这句话说明()

①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②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③作为个人利益有机整合的公共利益不是抽象的,它具体地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

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存在矛盾和冲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6.对下边漫画《统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没有脱离个人的抽象社会,也不存在超越个人利益的抽象的公共利益

B.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C.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互为前提,共生共荣

D.公共利益具体地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将每个人的个体利益一一涵盖其中

7.正因为人们有了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会有图书馆、音乐厅、展览会;正因为人们有了出行和交往的需要,才会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因为人们有了对通讯快速、便捷的需求,才会有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这说明()

①任何一个人的利益需求,公共利益都会给予满足

②公共利益是为满足大多数人或所有人的利益需求而产生的

③现代社会,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合作范围越来越广

④公共利益的产生,与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个体需求相似性的增加关系密切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8.2016年3月19日,印尼海警在我国传统海疆线内抓扣我国正常作业的渔船,我国海警得知消息后迅速赶到,果断制止了印尼海警的野蛮行径。

这表明()

A.中国力量强大了,可以这样做

B.海洋权益关系着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C.中国渔民应该远离印尼

D.南海那么大,可以不必计较

9.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陷入战火。

危急时刻,中国政府果断决定,用在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三艘中国军舰紧急撤离在也门的中国同胞。

六百多名中国同胞穿越纷飞战火,毫发无伤地踏上了回家之路。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面对突发事件,政府是唯一的救护者

B.我国政府积极应对突发事件,是一个负责任、有效率的政府

C.军队在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D.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10.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形成全民了解、支持、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这是因为()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

②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处于不可控制的严峻局面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国家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1.《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6年国民大数据发布:

养老、收入和医疗共同成为民生三大困难,其次是住房、子女教育、就业和婚姻状况等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表明我国()

①解决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②正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③发展中面临着问题

④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12.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青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作为安徽学子落实这一要求,就要做到()

①树立理想、立志报国

②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③廉洁奉公、实干兴皖

④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观察漫画《就这个看得很清楚》,回答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

(4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

(4分)

 

(3)国家利益处在最高位置,我们应当怎样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4分)

 

14.周恩来12岁时在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有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即立志。

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大家:

“读书为了什么?

”有人回答:

“为名利而读书。

”还有人回答:

“为做官而读书。

”而周恩来却响亮地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周恩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1)周恩来的志向具有怎样的特点?

(6分)

 

(2)这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15.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该法规定:

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公民应如何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

(12分)

 

16.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量迅速提高,某校八年级

(1)班同学通过网络查询、访谈、观察、查阅报刊等方式获取资料,设计制作了一张展板。

下面是展板的部分内容:

(1)【我思考】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看到漫画你想说什么?

(4分)

 

(2)【我分析】在你看来,人民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4分)

 

(3)【我践行】作为未来的接班人,你打算怎样为实现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8分)

答案

1.A解析:

题干中“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和“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说明集体与个人密不可分。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所以答案选A。

选项B说法错误。

选项C说法错误,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选项D说法也是错误的。

2.D解析:

题干中心词是“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限制词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题肢均符合题干指向性,并且本身正确,均应入选。

故答案为D。

3.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为固有表述。

故答案选C。

4.A解析:

公共利益是指能够满足组成这个“公共”的大部分人或所有人利益的“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是个人利益的有机整合,并不等于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因此①②③正确;尊重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不是忽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以公共利益为重,优先考虑公共利益,因此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选A。

5.A解析:

本题借助于名人名言考查我们对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由题干不难看出,题干体现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包容。

④说法与题干相悖,排除含有④的答案便可。

6.D解析:

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整合,但不可能涵盖每一个人的特殊的个体利益。

D说法错误,当选。

7.C

8.B

9.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认识。

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军队、企业等特定社会组织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A项表述错误,B、C、D三项说法均正确。

10.D解析:

分析各观点可知,①④是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理解;③是说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三个观点都是正确的。

②观点是明显错误的,应排除。

故答案选D。

11.D解析:

我国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①说法错误。

故答案选D。

12.B解析: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作为安徽学子落实这一要求就要做到树立理想、立志报国;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以上观点符合题意,①②④入选。

而③观点不是作为安徽学子应该做的,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

故答案选B。

13.

(1)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

(2)①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3)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析:

(1)小问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学生根据漫画的文字提示,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即可。

(2)小问属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不难作答。

第(3)小问也属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不难作答。

但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从多方面组织答案。

14.

(1)少年周恩来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的志向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他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2)少年时的志向成为他前进的方向,促使他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解析:

解答第

(1)小问,应结合问题设问的角度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等分析,联系少年梦想的特点直接回答即可。

(2)问,抓住材料中“激励着周恩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

15.①保守国家秘密,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③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④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解析:

本题考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

根据教材知识,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具体做法:

保守国家秘密,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16.

(1)①漫画反映了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②我想说,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国家会越来越富强。

(2)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④坚持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⑤坚持了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⑥广大人民的辛勤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