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系统组态规程V.pdf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1014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5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S系统组态规程V.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TCS系统组态规程V.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TCS系统组态规程V.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TCS系统组态规程V.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TCS系统组态规程V.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CS系统组态规程V.pdf

《TCS系统组态规程V.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S系统组态规程V.pdf(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CS系统组态规程V.pdf

一般商密Q/SUPCON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UPCONB1170035N2016替代Q/SUPCONB1371035N-2016TCS-900系统组态规程V2.02016-06-21发布2016-06-23实施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Q/SUPCONB1170035N2016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5497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Q/SUPCONB2H000011企业标准编写指南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位工程技术规程,代替Q/SUPCONB1371035N-2016TCS-900系统组态规程,与Q/SUPCONB1371035N-2016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文件结构调整;本标准由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总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修订)单位:

工程总部。

本标准起草(修订)人:

黄杰。

本标准审核人:

吕永杰。

本标准审批人:

丁东湖。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UPCONB1371035N-2016Q/SUPCONB1170035N20161TCS-900系统组态规程1目的为规范中控TCS-900安全仪表系统(SIS)的组态设计,使其合理、规范,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正文为一般性规定,附录为针对具体系统或软件的专用规定,一般性规定与专用规定不一致时,按专用规定执行。

执行本规程时,应同时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

2范围本规程和附录主要针对中控TCS-900系统,当使用其他系统实现相关安全功能时,可参考相关一般性规程。

3原则组态过程应符合安全、可靠的要求。

组态过程应符合一致性、规范性的要求。

组态过程应符合各类控制系统产品的特殊要求。

组态过程应考虑维护的方便性。

组态过程应考虑操作的便捷性。

组态过程应考虑系统负荷裕度。

4组态设计一般规定4.1文件命名原则组态文件夹宜根据项目合同编号进行命名,例如:

下位机组态文件夹名:

SUP*_*上位机组态文件夹名:

SUP*_HMI说明:

SUP默认前缀,*代表合同编号,如20151130_86001,_*代表控制站编号,如CS14.2文件存放路径当前运行组态存放路径下位机组态:

D:

TCSData(Safecontrix默认安装路径)上位机组态:

D:

SUPCON_PROJECT(VxSCADA默认安装路径)数据记录路径上位机历史趋势记录文件:

D:

ECSRun(VxSCADA默认安装路径)SOE记录文件:

C:

SafeContrixSCDBDataSOEDB.FDB(Safecontrix默认安装路径)备份组态存放路径1、下位机组态:

E:

组态备份下位机20151123“20150323”为备份日期,下位机组态备份内容包含:

下位机组态文件夹、SOE记录文件。

Q/SUPCONB1170035N201622、上位机组态备份存放路径:

E:

组态备份上位机20151123备份内容“20150323”为备份日期,上位机组态备份内容包含:

上位机组态文件夹(或备份的组态文件)3、至少应保存3个最新的组态版本备份。

5下位机组态设计规定5.1I/O卡件排布原则卡件根据类型应按照如下顺序排布:

DI、DO、AI、AO。

5.2位号分配原则位号分配原则实现3选2、2选1、2选2等功能的IO,在卡件数量允许情况下,宜分配到不同的卡件。

同一端子板中如存在有源、无源等不同类型的信号,宜统一归类和排布。

同一来源的IO测点宜统一归类和排布。

5.3位号及变量命名规范位号及变量命名规范基本要求位号中不应包含中划线“-”,可包含下划线“_”;TCS-900系统位号不应超过24个字符;位号名中不可包含空格;VxSCADA位号不应超过32个字符;变量前缀规范在上、下位机组态时每一个I/O变量和中间变量的命名应使用前缀,前缀小写,后续变量名大写。

前缀字母的具体定义如下:

变量前缀定义前缀前缀定义定义前缀前缀定义定义a模拟变量输入(REAL)e操作变量读/写模拟变量(REAL)d数字变量输入(BOOL)k内存变量模拟量常量(REAL)c数字变量输出(BOOL)i操作变量模拟变量(模式选择)(INT)v模拟变量输出(Real)f内存变量只读数字(BOOL)r内存变量模拟变量(REAL)g操作变量读/写数字(BOOL)变量命名规范模拟量输入(AI)位号的相关变量命名:

AI现场设备位号宜按照如下步骤转换为组态中使用的变量:

首先:

转换为仪表位号,设备位号第二位转换为“I”;其次:

报警变量,“f”+仪表位号第一位+“A”+“报警等级代码”+“_”+“仪表位号中的数字编号”;根据报警等级不同,一个AI变量对应的报警变量可能有多个;联锁变量,“f”+仪表位号第一位+“S”+“联锁等级代码”+“_”+“仪表位号中的数字编号”;根据报警等级不同,一个AI变量对应的报警变量可能有多个;软旁路变量,“gBP_”+仪表位号;硬旁路变量,“dBP_”+仪表位号;若设计资料中已有命名,则在之前增加前缀“gBP”或“dBP_”+仪表位号。

Q/SUPCONB1170035N20163其中,常用的联锁等级和报警等级如下:

常用的联锁等级和报警等级报警/联锁等级代码报警/联锁等级代码名称名称HH高高限报警/联锁H高限报警/联锁L低限报警/联锁LL低低限报警/联锁例如:

现场设备位号为TE-1101,则:

仪表位号为TI_1101;对应组态中的变量名为aTI_1101;对应的报警变量为fTAHH_1101,fTAH_1101,fTAL_1101,fTALL_1101等;对应的联锁变量为fTSHH_1101,fTSH_1101,fTSL_1101,fTSLL_1101等;对应的旁路变量为gBP_TI_1101。

数字量输入(DI)位号及相关变量DI现场设备位号宜按照如下步骤转换为组态中使用的变量:

首先,转换为仪表位号,其次,仪表类型代码(一般为设备位号中的字母部分)+“报警/联锁等级”代码或“开关状态”代码+“设备位号中的数字编号”。

若原始设备位号中已有报警、联锁灯及或开关状态的代码,则可直接采用设备位号为仪表位号。

增加前缀“d”,形成上下位机组态中使用的初始变量。

开关状态代码联锁等级代码名称C关到位O开到位例如:

压力开关设备位号为PS_001:

转换成仪表位号,根据其代表的联锁或报警等级或状态可转换成PSHH_001、PSH_001、PSL_001、PSHH_001。

增加前缀“d”,形成上下位机组态中使用的初始变量,dPSHH_001、dPSH_001、dPSL_001、dPSHH_001。

数字量输出(DO)位号及相关变量DO现场设备位号宜按照如下步骤转换为组态中使用的变量:

添加前缀“c”,形成上下位机组态中使用的初始变量;添加前缀“fSR_”,形成SR寄存器保持变量;添加前缀“gRST_”,形成软复位变量;添加前缀“dRST_”,形成硬复位变量“gRST_XV_001”。

设计资料中已有命名,则在之前增加前缀“gRST_”或“dRST_”。

例如:

现场设备位号电磁阀XV_001:

添加前缀“c”,形成上下位机组态中使用的初始变量“cXV_001”;添加前缀“fSR_”,形成SR寄存器保持变量“fSR_XV_001”;添加前缀“gRST_”,形成软复位变量“gRST_XV_001”。

站间通讯变量命名Q/SUPCONB1170035N20164A站通讯到B站的变量,A站使用原有变量,B站新建通讯变量,命名原则:

A站变量基础上加后缀fromA;例如:

A站变量为gRST_USV_001,则B站新建通讯变量宜命名为gRST_USV_001_fromA。

HMI线条颜色变量命名HMI线条颜色变量命名宜使用前缀“fLine_”,后续可以是该线条所在画面、联络、装置的代码,也可以是顺序号:

01、02、03等。

备用IO通道位号命名规则多站的系统备用IO通道位号命名如下:

模拟量输入:

NAI010203描述“备用”开关量输入:

NDI010203描述“备用”脉冲量输入:

NPI010203描述“备用”模拟量输出:

NAO010203描述“备用”开关量输出:

NDO010203描述“备用”注:

NAI010203“01”代表第一个站,“02”代表第二块AI卡,“03”代表第三I/O通道;备用通道组满;单站备用IO通道位号命名如下:

模拟量输入:

NAI0102描述“备用”开关量输入:

NDI0102描述“备用”脉冲量输入:

NPI0102描述“备用”模拟量输出:

NAO0102描述“备用”开关量输出:

NDO0102描述“备用”注:

NAI0102“01”代表第一块AI卡,“02”代表第二通道;备用通道组满。

其他常用变量命名当无其他要求时,安全仪表系统常用变量命名应遵循下表:

常用变量命名命名命名描述描述命名命名描述描述dPower_ALM电源故障报警fSYS_LOCK变量被强制dALM_ACK硬报警确认(报警确认按钮)fSYS_HEALTHY系统综合报警cALM_LAMP综合报警灯fCOMM_A通讯检测cBUZZER蜂鸣器gALM_ACK6软报警确认变量描述要求序号序号功能功能描述描述1现场I/O输入输出位号依据用户提供I/O数据表确定2旁路开关*软旁路/硬旁路3复位按钮*复位软按钮/复位硬按钮4紧急停车按钮*急停按钮5报警内存变量*高高限报警*高限报警*低限报警Q/SUPCONB1170035N20165序号序号功能功能描述描述*低低限报警6联锁内存变量*高高限联锁*高限联锁*低限联锁*低低限联锁7备用点备用8其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精简明了为宜6.1SOE及报警组态要求SOE及报警组态要求下位机需要SOE记录的变量,描述应清晰,上位机需要事件记录的变量,描述也应清晰;以下IO变量和位号必须加入SOE记录列表,同时加入报警记录列表:

操作旁路开关OOS维护旁路开关MOS复位按钮开关量输入输出IO(除报警灯/蜂鸣器)模拟量输入高高/低低联锁(fTSHH*,fTSLL*)电源故障报警(DI)系统故障报警(DI)6.2时钟同步设置要求SafeContrix时钟同步设置包含:

配置SCM9040模块,开启时间同步服务器1或服务器2,设置时钟同步服务器1的IP地址。

一般为172.20.X.Y网段地址,例如0.130,则时钟同步服务器为172.20.0.130或172.21.0.130;配置时钟同步,添加操作站(工程师站)的时钟同步服务器IP地址。

配置时钟同步图标,组态重载和手动同步。

时钟同步完成后,SafeManager显示时钟同步正常,时钟同步图标显示“时钟同步服务器运行中”7下位机设置及编程规程7.1下位机IP设置下位机IP设置A网IP地址设置:

172.20.XY,例如:

172.20.0.2B网IP地址设置:

172.21.XY,例如:

172.21.0.2X为域地址(059),地址宜为0;Y为站地址(2126);7.2组态逻辑功能程序命名序号序号程序名程序名注释注释1ANALOG*实现旁路设置,报警值、联锁值设定等功能,其中*为序号Q/SUPCONB1170035N20166序号序号程序名程序名注释注释2*主要的逻辑控制(包含:

DI,AI报警处理),根据工艺要求命名,以精简为好3ALM*报警(综合报警、蜂鸣器、报警灯),其中*为序号4Sysvars实现通讯检测、系统故障报警,以上信息上传至HMI实现报警及显示功能。

注:

组态应按以上顺序排列。

7.3逻辑逻辑功能状态定义状态定义SIS系统故障安全型逻辑状态说明如下:

正常状态时,输入触点闭合,逻辑置1;逻辑输出置1,DO继电器线圈得电。

故障状态时,输入触点断开,逻辑置0;输出逻辑置0,DO继电器线圈失电。

反馈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