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20970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6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中考古代诗歌鉴赏板块重要的考查内容。

“形象”是指古代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感情。

从近几年中考的情况来看,中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从考查形式上看,中考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的把握,难度稍大。

命题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形象的特点和内涵。

(3)请分析两首诗歌中形象的异同。

2.从考查内容上看。

中考常与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查形象的内涵及意义。

考生在备考时,要把握以下答题方法:

首先,要弄清形象的特点;其次,要在联系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特别意蕴;最后,用得体的语言组织答案。

预计2018年中考仍会以该考点为考查热点,因此,考生应对其格外关注。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州歌头·项羽庙

李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

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

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

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

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

功盖世,何处见遗灵?

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注】①余、耳:

陈余、张耳,都是参加反秦斗争的人物。

②泉扃:

九泉,地下。

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上阕描绘出了项羽叱咤风云、英武无比却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形象。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几句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英武无比、武功盖世、征战天下的英雄形象,而“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几句则刻画了一个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的形象。

学%……科网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州夜饮【注】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记载,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的。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何作用?

【答案】

(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描写了边地萧瑟、荒凉、凄清的夜晚。

(2)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

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标题和注释。

从标题中的“幽州”可知,此诗描绘的是边塞的景物。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两句中的“凉风”突出环境的幽冷,“夜雨”表明愁思之长。

“萧瑟”表明边地的荒凉和肃杀。

对意象进行分析后,考生将这些意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得出答案。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①裴潾:

一生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

本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赏析。

【答案】本诗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却备受冷落的形象。

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

名师点睛

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1.找准人物形象。

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时要分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作者自己。

2.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

3.结合诗歌标题、注释等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考生在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或注释进行分析。

因为诗歌的标题或注释往往可以透露出诗歌的思想感情,而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与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

考生整体把握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了。

鉴赏景物形象的技巧

1.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

考生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的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

2.把握景物形象组合的特点。

考生可以从景物形象组合的方式上把握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

3.识记描写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

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鉴赏事物形象的技巧

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

作者在塑造形象时,往往赋予形象以情感,所以考生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事物形象的特点。

2.揣摩修饰语的情感色彩。

3.了解惯用事物形象的特殊内涵。

在古代诗歌中,某些事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往往具有固定性,如月喻思乡,水喻愁多,松喻坚贞,兰喻高洁等。

4.从诗歌所运用的手法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②夹明镜,双桥③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④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

②两水:

指宛溪、句溪。

③双桥:

指凤凰桥和济川桥。

④北楼:

即谢朓楼。

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颔联的画面。

 

2.阅读《行路难》,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全诗描绘的“淑女”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概括。

 

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溪上遇雨(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诗歌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2018年中考山东德州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2.【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3.【2018年中考贵阳安顺卷】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2017届吉林省中考卷】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从《记承天诗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

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

 

5.【2017届中考山东济宁卷】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①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

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闯关检测

1.宛溪与句溪如同明镜环抱着宣城,凤凰与济川两桥如同落入人间的彩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翻译颔联,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即可。

学科&*网

2.通过全诗,可以看到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3.诗中描绘的淑女美丽、勤劳。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分析“淑女”的形象特点,可分析“窈窕淑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等句,即可归纳出她是个美丽、勤劳的“淑女”。

4.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沉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一、二句的意思是:

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据此描写即可。

5.我独自坐在山间的岩石上,看见前面浓密的乌云饱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起伏的山峦上,而此地却依然阳光灿烂。

描写了一幅夏雨急骤、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注意不能只是解释诗句。

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结合这两句诗的意思“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来描绘即可。

“坐看黑云衔猛雨”写出了夏雨急骤的景象,“喷洒前山此独晴”描绘了雨脚转移迅速的自然奇景。

6.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近酒家,描绘了一幅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的水边夜色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此题一定要把具有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特点的水边夜色的景象描绘出来。

中考链接

1.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