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0671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docx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docx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最新2021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展开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旨在进一步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地区、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部门)、各单位要提升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重要性的熟悉,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加大确保力度,强化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审核、分析和使用等工作。

(二)数据准确,报送及时。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各单位应当在认真学习《指导看法》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依据本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并按照本通知及附件要求及时编制和报送内部控制报告。

(三)强化分析,推动整改。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基础上,保持问题导向,强化对内部控制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并通过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整改,逐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三、报送要求

(一)地方财政部门。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2021年5月20日前完成对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同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

汇总工作,将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

各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应当直接向财政部(会计司)报送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其他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地区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二)各部门。

各中央部门应当于2021年4月20日前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

其他各级部门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

各单位应当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及报送工作。

四、其他事项

(一)关于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制度。

为深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请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究建立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制度,在所属单位中选取内部控制工作展开成效特别的先进单位作为本地区(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

通过对联系点内部控制工作状况的总结、提炼形成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与其他单位分享

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本地区(部门)全面实施好《指导看法》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二)关于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强化对本地区(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

为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落实执行海宁市财政局《关于展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海财政[2021]100号)文件要求,依据海宁市财政局《关于强化财政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促进我街道有效展开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切实做好本街道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结合本街道实际,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动依法行政,有效防控机关事务及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内部约束机制,强化机关惩防体系建设。

以落实好权责一致、有效制衡为核心,体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确保政策、执行、监督互相协调又互相制约。

以推动机关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执行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为目标,与依法行政、廉政建设、政务管理紧密联系,努力提升机关工作质量,提升机关管理水平,确保机关、事业干部队伍清廉高效。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善和反馈

全过程,贯穿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街道机关各部门、事业单位和岗位,并由全体干部职工参加。

2.制衡性原则。

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在管理结构、机构设置及使命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既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

3.权责对等原则。

各部门的各岗位人员在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过程中行使的权力与承当的责任相一致。

4.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关键业务、环节、岗位和重大风险。

5.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与使命分工、业务范围、风险水平和人员构成等相适应,并依据新状况及时调整完善。

6.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改正和反馈,有效管控各类风险。

三、工作目标

1.推动机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保持特别重点、整体推动,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基本制度、专项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及各单位内部操作规程等内控制度,深入梳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决策机制等重点领域和主要流程,抓住重要环节和控制节点,分析存在的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使命)分开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等方法进行有效防控。

2.推动机关内部控制执行体系建设。

建立公平有效的内部控制考评机制。

科学确定考核评价的重点和标准,将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及操作规程当中的风险进行量化,设定合理的分值,将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状况、自查自纠状况、风险事件应对状况、专项检查处理及整改落实状况等纳进考核评价范围和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严格的检查问责机制。

保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组织展开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对好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利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并对内部控制失职失察部门和干部职工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强化结果运用。

将部门和个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状况与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使用等挂钩,全面提升管理成效。

3.强化机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依据市局布署,逐步将内部控制

制度、操作规程、内部控制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措施等固化融入各类业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通过信息采集、风险预警等技术手段,强化流程控制,对机关资金运行全过程等主要业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控,对机关内部控制各项业务进行管理,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实现机关各部门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序化和常态化。

四、工作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制度、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和各部门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一)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

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是展开内控建设的基础和架构,应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明确内控制度的适用范围及控制目标,提出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素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专项风险内部控制的种类,确定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架构,明确内部控制方法和主要内容,对内部控制使命进行分工,并要做好内部控制检查和结果运用。

要结合各自实际状况做好相关制定,明确重点领域、重点业务,将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类,研究制定各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为推动内控机制建设打好基础。

(二)制定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

各部门依据市内控基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进行专题研究,做好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起草工作。

要逐项分析风险来源、风险点,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做到风险点不落项、内控环节全覆盖。

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建立权界清楚、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协调配合、有效制衡、运转高效的使命体系,体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使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协调又互相制衡。

2.结合行政绩效管理要求进行研究制定,理顺和细化管理流程,将每项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进入程序节点,从程序上进行控制。

3.保持问题导向,结合业务和流程,找出关键节点,识别和分析存在的风险,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使命)分开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有效防控。

(三)制定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按照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要求,各部门要认真梳理业务流程,研究提出本部门内部各业务环节和岗位的风险防控措施,制订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建立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要求,与各专

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互相交融、有机结合,覆盖本部门所有业务流程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1.明确本单位及岗位使命。

要严格按照“三定〞方案等相关规定,厘清单位及各岗位使命,不缺位、不越位,达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基本要求。

2.梳理单位内部业务流程、划分责任边界。

厘清单位和岗位使命后,各单位应梳理出本单位各项业务流程,把业务流程细化到岗位,将每项业务流程上下游的岗位使命、科室使命、领导使命及其责任边界归纳、表述清楚。

单位内部操作规程重在分清每个岗位和环节的责任,明确工作流程中每个岗位和每个环节的责任边界。

每一项业务上下游各个环节的责任应有效衔接,避免出现责任不清、责任缺位的状况。

3.查找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各单位应依据各业务流程的特点,查找并列明每项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确定必须要进行重点控制的流程节点,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对不同岗位可按不同风险类型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对重点业务环节,要将已制定的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中的相关措施与本单位的特色措施有机融合。

同时,应将业务风险防控与廉政风险防控有机结合,将每个重要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纳进操作规程。

4.科学绘制业务流程图。

关于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应采纳一个流程说明加一个流程图的形式予以规范说明,以图的形式对业务流程进行简化反映,展示本单位各岗位之间,以及与其他单位或外部门在业务上的衔接关系。

内部操作规程应以操作手册的形式编写,高度注重有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初次接触此项工作或替换岗位的人员在阅读后便能直观、准确地了解业务流程,特别是流程中的重点控制环节,能尽快进入角色。

五、方法步骤

按照市相关部门要求,马桥街道于2021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工作。

(一)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2021年9月5日前完成)

1.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建立内部控制联席工作机制,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岗位),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

2.建立与审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或岗位联动的权力运行监督及考评机制,确定权力清单。

3.对本单位业务流程进行初步梳理,编制流程图(草图)。

(二)梳理业务流程,展开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2021年9月中旬前完成)

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21〕21号)、《财政部关于全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看法》(财会〔2021〕24号)和海宁市财政局《关于展开行政事业单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催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主要工作:

1.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编制流程图。

2.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3.在此基础上依据《指导看法》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包括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与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包括:

集体议事决策制度、关键岗位管理制度、会计机构管理制度。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包括:

预算管理制度、收入管理制度、支出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