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61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全真模拟五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的价值基因。

《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

孔子是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第一次将“教育公平”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

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薪火相传理论铭刻

B.薪火相传理念镌刻

C.衣钵相传理念镌刻

D.衣钵相传理论铭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薪火相传,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衣钵相传: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根据语境“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的价值基因”,语句强调的是“尊师重教是代代相传的价值基因”,所以用“薪火相传”恰当。

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理念,理性概念,根据语境“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语句强调的是“教育的理性概念”,所以用“理念”恰当。

铭刻,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或者指牢记于心,感念不忘;镌刻,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根据语境“第一次将‘教育公平’…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语句强调的是“把‘教育公平’可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所以用“镌刻”更形象生动的说出“孔子提出‘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B.回归祖国后,澳门不仅从祖国内地快速发展中获得了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也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C.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D.自律机制是新闻界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免遭大众和政府对其制定规定而进行的自我限制,也是负责任的媒体获取受众信任、减少诉讼、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

A.句式杂糅,删去“顺利回国”;C.语序不当,“将在2020年计划”应改为“计划将在2020年”;D.防止”与“免遭”否定不当,“免遭”应改为“遭到”或“受到”。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宋代诗人曾巩有诗《正月六日雪霁》:

“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

但期约看花人。

”下面句子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明日杏园应烂漫

B.家家买酒清明到

C.送春无限情惆怅

D.莺飞草长树树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根据七言绝句的特点,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

绝句的第三句末字必为仄声,所以排除D。

根据诗题信息“正月六日”,刚入春,离清明还颇早,所以B项不合。

C项,从格律上看没问题,内容单看也可,但与第四句不吻合。

诗前几句意为:

春开来了,阵阵东风吹拂,春天的风物应该绽现。

于是自然而然引出第四句:

应该约上看花人一起去欣赏。

所以选A。

考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对联所写内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膝花歌渭水椿树笑蟠桃

(2)水如碧玉山如黛凤有高梧鹤有松

(3)于归好咏宜家句送往高歌必戒章...

(4)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A.

(1)贺新居

(2)贺寿(3)贺新婚(4)贺升学

B.

(1)贺寿

(2)贺新居(3)贺新婚(4)贺升学

C.

(1)贺寿

(2)贺新居(3)贺升学(4)贺新婚

D.

(1)贺新居

(2)贺寿(3)贺升学(4)贺新婚

【答案】B

5.

A.图案由两片饱满的竹叶构成汉字“竹”,点明了文化节的特色内涵。

B.“竹”像两个“个”字,寓意为创办文化节“个个动手,人人有责”。

C.图案外形由变形的数字“6”构成,代表了今年的竹文化节是第六届。

D.图案色彩为绿色,彰显了“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的主题和文化精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这个节徽很简洁,外形是“6”字,代表了第六届竹文化节,内部是由竹叶组成的汉字“竹”;同时题干提到的文化节的主题和节徽的颜色也要融入进去。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乌氏庙碑铭

韩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

“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

”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

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

“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

”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

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

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

“其以庙享。

”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

八年八月,庙成,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①,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

秦有获,为大官。

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

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

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②,讳承玼,字某。

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属破奚、契丹;从战捺禄③,走可突干④。

渤海扰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岁罢运钱三千万余。

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

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

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

以疾去职。

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

【注】①存:

指乌氏先祖乌存。

下文中的“余”“枝鸣”“获”“察”等都是乌氏先祖的名字。

②是生赠尚书:

他生养了获赠尚书的乌承玼。

③捺禄:

山名。

④可突干:

契丹将领的名字。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致从史京师致:

招引

B.其以庙享享:

上供

C.属破奚、契丹属:

接连

D.走可突干走:

赶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其下皆甲以出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始以武功为名将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向使三国各爱其他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诱捕叛将卢从史时,乌重胤挡住军门,控制住了局面。

朝廷对他嘉赏提拔,并给予他建立家庙、享祭先祖的荣耀。

B.乌氏宗族源远流长,历代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

入唐后成为名将之家,乌重胤因平叛有功而被封为河阳军节度使。

C.乌氏家庙祭祀乌重胤的先祖三代人:

父亲工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乌承玼,祖父中郎将乌蒙,曾祖父左领军卫大将军乌令望。

D.这篇碑铭详略得当,着重记叙了乌承玼父子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而对他们先祖的事迹则略去不述。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

(2)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

(3)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

【答案】6.A7.D8.C

9.

(1)自大傲慢凶悍骄横,出言不逊,给我把他捉拿来!

(2)尚书乌承玼率领自己的军队堵住敌兵的道路,在原野上挖壕沟,垒石堡,绵延四百里。

(3)事情败露,被灭族,尚书乌承玼独自逃出得以免死。

【解析】

6.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A项“卒致从史京师”的“致”,送到,最终将卢从史押送到京城。

7.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项分别译为连词,表示转折;连词,才。

B项分别译为连词,修饰;连词,用。

C项分别译为凭借;给,替。

D项译为代词。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项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可知,“祖父中郎将乌蒙,曾祖父左领军卫大将军乌令望”不当。

9.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1)“夸谩凶骄”译为自大傲慢凶悍骄横,“执”译为捉拿。

(2)“塞”译为堵住,“绵”译为绵延。

(3)“事发”译为事情败露,“夷”译为被灭,“走”译为逃出。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参考译文:

元和五年,皇帝说:

“卢从史当初建议用兵讨伐恒州,却暗中与贼寇勾结,骄横凶悍,出言不逊,给我把他捉拿来!

”当年四月,宦官吐突承璀就诱捕了卢从史。

卢从史的部下都披甲而出,拿着兵器追赶喧闹,他的牙门都将乌重胤堵住军门大声呵斥道:

“天子有命令,遵从者有赏,敢于违抗者杀头!

”于是士兵们都收起武器回到营中,最终将卢从史押送到京城。

壬辰,皇帝下诏授予乌重胤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

居位三年,河阳郡治理得很好,皇帝下诏追封其父为工部尚书,并且说:

“可以建家庙祭祀。

”于是当年就在京城的崇化里营建家庙。

元和八年八月,家庙落成,乙巳,敬升于家庙中。

乌氏写入《春秋》,《世本》上有谱系,列入《姓苑》,在莒国有乌存,在齐国有乌余、乌鸣枝,都是大夫。

在秦国有乌获,担任大官。

他们的后代有去江南的,在鄱阳安家;居住在北方的,在张掖安家;有的进入夷狄之国,成为君长。

唐朝初年,乌察担任左武卫大将军,他实际上是张掖人。

他的儿子叫令望,担任左领军卫大将军。

他的孙子叫蒙,担任中郎将。

乌蒙生了“赠尚书”的儿子,名叫承玼,字某。

乌氏自从在莒、齐、秦等国做大夫以来,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到唐高祖武德年间以来,开始凭武功成为名将之家。

唐玄宗开元年间,乌承玼掌管平卢节度使的先锋军,连续打败奚和契丹;追赶到捺禄山与之交战,赶跑可突干。

渤海国出兵骚扰海滨,到达马都山,官吏和百姓逃亡迁徙,失去产业,尚书乌承玼率领自己的军队堵住敌兵的道路,在原野上挖壕沟,垒石堡,绵延四百里,深度和高度都是三丈,贼寇不能继续前进,老百姓得以回到自己家中,每年节省运输费用三千余万钱。

此后,乌承玼与耿仁适度划游说史思明投降唐朝。

史思明又反叛了(唐朝),乌承玼与其兄承恩谋划杀死史思明。

事情败露,被灭族,尚书乌承玼独自逃出得以免死。

后因病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日死地华阴县告平里。

古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

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拟人。

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欢舞,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

②反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

用春花的欢笑和燕子的歌舞来反衬作者的伤心。

③对比。

花的笑、燕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