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964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邢台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创新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

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据2018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767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

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

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

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

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

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

“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

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

“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

”从梁启超的时代算起,到今天已经一百年了,中国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真正能读懂“五经”这几部“中华元典”的人微乎其微。

“中华元典”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人才培养,这里重点应该关注高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要能够对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都设有“古典学系”,以古希腊文献、古罗马文献等为依据,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等。

古典学甚至成为这些大学的招牌学科和专业。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代经典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它们进行研究和传承是后世学者的天职和责任。

而我国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民族的“元典”学(即经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需要反省。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源头活水”结合在一起,即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来。

事实上,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

(选自姜广辉《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能探索出解决时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而不在于能否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

B.我国当前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而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产生危机。

C.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创新都应该立足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抛弃本国的文化传统。

D.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要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

否则,文化创新只能成为空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B.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中华元典”的传承,二是人才的培养。

C.西方一些著名大学极其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

这种做法要反思。

D.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反而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也出现诸多问题。

B.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沿着自己的传统发展。

但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却有很强的势力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

C.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五经”“四书”,但人们对其重视不够,真正能读懂的人也微乎其微。

D.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不合理之处,如设立“古典学系”,研究并传承古代经典。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文言文材料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拨剑起舞。

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善留侯张良善:

与……交好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

进来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

背叛

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

鸟翅膀

5.选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张良出,要项伯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D.距关,毋内诸侯

6.自古云奸臣误国,项伯无疑是项羽集团中最大的奸臣,请结合材料,分析项伯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

(4分)

文言文材料二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

“寡人也。

”师旷曰:

“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B.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C.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D.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5分)

(2)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9.下面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冬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的节日。

B.思家,是羁旅愁思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主题。

C.白居易,盛唐时期的挖根生作家,《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D.驿,即“驿站”,过去指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10.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思家”的思想感情的?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5分)

(1)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

,。

(2)《再别康桥》一诗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我们已经去过好几次黄源了,这个村有许多老房子。

这天,我们又去了,才进村,就有一伙孩子跟在我们后面,这些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

见了我们,大一些的孩子会说:

“又来看老房子呀?

我们笑笑说:

“来看老房子。

然后我们在那些房子间穿行,孩子仍跟在我们后面,还说:

“都是些烂房子,又没有人住,有什么可看的。

”孩子说对了,房子确实很烂,也没人住。

莫说这些烂房子,就是刚盖好的新房,因为主人出去打工了,那些房子也是门上一把锁,关了。

我们当中有个人,第一次来,见了那么多孩子,就问:

“这个村怎么这么多小孩,大人倒见不到一个。

一个孩子接嘴说:

“我奶奶在家,她到地里去了。

我说:

“大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

我说着时,看到一个老人了,站在一棵树下。

是一棵枣子树,秋天时节,枣子熟了红了。

一个孩子见了枣子树,忽地蹿过去。

这个孩子,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就叫康枣,身上的衣服脏得像刮刀布。

看见这个叫康枣的孩子往枣子树下去,我以为他要摘枣子吃,但错了,康枣摘了枣子不是吃,而是当石头,往其他孩子身上扔。

其他孩子也蹿到枣子树下摘枣子,摘了去扔那个叫康枣的孩子。

然后便互相扔来扔去,跑走了。

我们在孩子跑走后走近了老人,我说:

“这些孩子怎么把枣子当石头扔呀,多浪费。

老人说:

“这家人打工去了,几年都没回来,每年枣子都烂了落了。

我说:

“你们也可以摘了吃呀。

老人说:

“村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枣子,哪吃得完。

老人这么一说,我们才发现,村里真的到处都是枣子树。

那些枣子都熟了红了,一些熟透了,掉得满地都是。

而且,不但是枣子熟了没人摘,柿子熟了,也没人去摘。

因为过了几天我们又去了黄源,在村口就发现好几棵柿子树,那些柿子熟透了,掉了一地,也没人摘。

这时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走来了,我便问老人说:

“我们可以摘树上的柿子吃吗?

老人说:

“可以。

那孩子也说话了,他说:

“想摘多少摘多少。

我看着孩子,问道:

“你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