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580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中考真题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遂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Zn-65

一、选择题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汽油挥发C.蜡烛燃烧D.干冰升华

【答案】C

【解析】A、冰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近几年,遂宁市着力打造“圣莲岛”、“中国红海”、“中国死海”等生态旅游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B.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D.焚烧落叶,减少垃圾运输量

【答案】D

【解析】A、花草树木可以吸收一定的空气污染物,可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增高,空气变得清新,符合主题,不符合题意;B、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既可以节约重复使用,又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C、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使生态变得更好,故不符合题意。

D、焚烧落叶,减少垃圾运输量,会造成空气污染,该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由于水的密度比硫酸小,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会浮在浓硫酸的表面,又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

故选B。

点睛: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竖直悬空正上方。

4.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下表是某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材料

把煤做成蜂窝状—促进煤的燃烧

除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合金、塑料一有机合成材料

陶瓷、普通玻璃一无机非金属材

C.性质与用途

D.化学与安全

氧气具有助燃性一作燃料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作保护气

炒菜时油锅着火一弃锅逃走皮肤沾上浓硫酸一涂抹氢氧化钠溶液

 

A.AB.BC.CD.D

【答案】A

5.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量取9ml水

用50ml量筒量取,仰视读数

B

验证某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入集气瓶内,若木条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C

鉴别蔗糖和硝酸铵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两种溶被的温度

D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量取9ml水,应选量程相接近的量筒,如10ml量筒,如果量筒过大,实验误差会较大,且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B、用燃着的木条入集气瓶内,若木条规灭,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等,错误;C、蔗糖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可用温度计测量两种溶液的温度来区别,正确;D、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不能用硝酸钡,因为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会生成硝酸钠,引入新的杂质,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原则:

不增不减。

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能除去所需物质。

6.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物质甲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2种氧化物

D.物质甲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

3:

8

【答案】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个甲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六个氢原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正确;B、一个甲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六个氢原子构成,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2种氧化物,分别是一氧化碳和水,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个甲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六个氢原子,物质甲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2:

3:

8,正确。

故选B。

7.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滤液乙。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A.固体甲中一定含银,滤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锌

B.若滤液乙无色,则滤液乙中只含一种溶质

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甲的组成有两种可能

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乙中可能有2种溶质

【答案】D

【解析】A、当把锌和铜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时,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所以固体甲中一定含银,滤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锌,正确;B、若滤液乙无色,说明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生成物均为硝酸锌,则滤液乙中只含一种溶质,正确;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滤液中还含有硝酸铜,固体甲可能只含有银或者银和铜的混合物,正确;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硝酸银有剩余,则滤液为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物,错误。

故选D。

点睛:

活泼金属与多种盐溶液反应的优先原则:

距离远先反应。

二、非选择题

8.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等疾病。

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右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中钠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2)该食盐里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答案】

(1).Na+

(2).+5

【解析】

(1)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该离子的电性以及所带电荷数,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表示为Na+;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该食盐里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碘酸甲中钾为正一价,氧为负二价,则+1+x+(-2)

3=0,x=+5。

点睛:

金属显正价,非金属一般先负价,单质为0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9.水是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运用。

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生活中,人们常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一定的灭菌作用。

(2)下列有关水的做法和看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不向水中扔垃圾,防止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B.水能从热水瓶中倒入水杯里,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因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节约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

(1).煮沸

(2).A

【解析】

(1)生活中,人们常采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一定的灭菌作用;

(2)下列有关水的做法和看法正确的是:

A、不向水中扔垃圾,防止对水资源造成污染,正确;B、水能从热水瓶中倒入水杯里是因为水具有流动性,不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错误;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用水,错误;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故选A。

10.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自然海区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海洋中有大量的鱼、虾,食用海鱼、海虾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

(填序号)

A.糖类B.蛋白质C.维生素D.油脂

(2)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_________

上述过程得到的粗盐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金属镁,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

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则①②两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

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是可再生能源

B.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

C.蕴藏量大,热值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被誉为“未来能源”

【答案】

(1).B

(2).海水晒盐(3).混合物(4).将氯化镁富集起来(5).C

【解析】

(1)食用海鱼、海虾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

(2)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海水晒盐,粗盐中还含有泥沙等,属于混合物;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加入石灰乳和盐酸的作用是将氯化镁富集起来;(4)A、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产物不只有水,错误;C、蕴藏量大,热值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被誉为“未来能源”,正确。

故选C。

11.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10g甲物质(不含结晶水)配成t4℃时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3)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三种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

C.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

D.甲、乙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相等,丙无晶体析出

【答案】

(1).t3

(2).10(3).C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甲、乙的交点在t3℃,所以此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2)t4℃时,甲的溶解度为100g,设需水的质量为x,则

,x=10g;(3)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三种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错误,因为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而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仍为饱和溶液;B、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错误,因t4℃时,溶解度:

甲>乙>丙,所以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甲和乙均有晶体析出,而并没有,且析出晶体的质量为甲>乙,甲乙丙溶液中溶剂不变,所以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C、t3℃时,三者的溶质质量为甲=乙>丙,故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正确;D、甲、乙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甲>乙,而不是相等,错误。

故选C。

12.学习化学需要熟悉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下图A一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是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的溶液,F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一”表示物质间能转化,“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已省略。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填“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