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553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含答案.docx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含答案.docx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含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面有关数据说法合理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39℃左右。

B.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为0dB.

考试号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

2.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图所采取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B.禁止鸣笛

C.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4.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5.人们看到蝙蝠在空中飞行,却听不到蝙蝠发出的声音,原因是蝙蝠()

A、不会发声B、发声响度太小C、发声频率太低D、发声频率太高

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因为钨的沸点高

B、寒冷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在内侧

C、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有减慢蒸发的作用。

D、水沸腾后,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7.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

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装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像是:

()

 

9.如右图烧杯内盛有水,玻璃试管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A.酒精 B.水 C.煤油D.酒精或水

10.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于2009年12月20日结束。

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至45%,我国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美化居住环境B.缓解“温室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水污染

11.下表是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水银

酒精

熔点(℃)

-39

1064

1515

80.5

3410

-117

沸点(℃)

357

2500

2750

218

5900

78

A.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B.电灯泡里的灯丝通常用钨制作,因为钨的熔点高

C.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40℃气温

D.表中物质的沸点都可用水银温度计测得

12.下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或防护的是()

 

13.一人在平面镜前1m处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过程时,不发生变化的是()

A、像的大小B、人到镜的距离C、像到镜的距离D、人到像的距离

14.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

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是()

15.如右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l,当S在两平面镜中左右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6.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填“乐音”或“噪声”)。

17.如下图所示,这是一幅“千手观音”的画面。

(1)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的缘故。

(2)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_______时需要_______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而产生的效果。

(填物态变化名称或“吸热”“放热”)

(3)台下的观众能从动听脱俗的音乐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依据的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

 

18.将一瓶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拿出后会出现两个现象。

现象一:

瓶内的水结成了冰;现象二:

过了一会儿,瓶的外壁出现一层小水珠。

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象一:

_______________现象二:

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

(1)从物理学角度看,(a)图是________的波形图,(b)图是____________的波形图(选填“乐音”或“噪声”)。

 

(2)声音音调相同的两幅图是_____;响度相同的两幅图是

 

20.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

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_______,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______形成水雾.

21.家用液化气瓶中的液化气是以______存在的,它是常通过对液化气在常温下______的方法,使之______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填状态、液化方法及物态变化名称)

22.白光透过绿色玻璃后如果照射到绿色的树叶上,树叶呈_______色;如果照射到小白兔上,小白兔的身体呈_______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_________色。

23.上学前,小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他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向穿衣镜走进时,镜中的像大小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4.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a,b,c,d四种固态物质熔化图像如下左图,可以看出它们都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这四种物质中,_____是同种物质.(填字母)

 

25.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的A处可得到______颜色的光,A向上区域的光最显著的特点是。

B向下的区域可得到_______。

26.操场上竖直地插着三根竹竿,上右图中______图(选填“甲”或“乙”)正确表示了月光下竹竿的影子图片,影子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27题每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38分)

27.(保留痕迹)

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根据物和像作出平面镜

 

28.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____min。

在BC段该物质处于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

29.在小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1中A、B两铁圈中的______铁圈。

(2)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

__________。

(3)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则漏填的数据应是_____℃。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3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从图3的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升高、不变或降低)。

(6)该实验应该选用_______温度计(“水银”或“酒精”)(已知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是-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是-117℃和78℃)

(7)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4(a)、(b)所示,则图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0.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他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用__________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要选取相同的两支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他用白纸做的屏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

实验中想使蜡烛成的像更亮一些,可以用手电筒照亮蜡烛________(填“A”或“B”)。

(4)当他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她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31.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其成像的原理是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a.

b.

32.阅读题:

小明根据生活经验,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物质的粘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他认为可能与温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如图所示,将蜂蜜分装人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1)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有些物质(如蜂蜜),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面的_______图像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明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还运用了“转换法”,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_______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______来完成实验探究。

在物理实验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这两种方法,如:

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不变,采用的是的方法;通过蜡烛火焰是否晃动来判断声音是否具有能量,采用的是的方法。

33.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

蒸腾过程如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降低植物的温度,

促进根吸收水分,

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1)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