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499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定州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

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

“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

”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

这反映了()

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

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2、《金史·舆服志》规定:

“倡优遇迎接、公筵承应,许暂服绘画之服。

”材料体现了(   )

A、在旧时戏子一向被统治阶级视为“贱”民,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B、等级制度反映在人们服饰上的禁忌尤其突出

C、君主专制的集权思想压抑了绘画服饰业的发展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影响

3、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

“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

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

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

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

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

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

这说明了(   )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经济手段成为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制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    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5、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百家争鸣等等。

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

A.经济大发展 B.政治大动荡  C.文化大繁荣  D.社会大变革

6、“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晋  B.齐 C.宋  D.燕

7、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

其主要依据是(      )

A、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8、《元史》记载:

“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

……中统、至元间。

始分立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因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嘈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对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元朝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边疆地区B.中统、至元年间,行省正式成为常设机构

C.“都省”指中书省,“省官”指行省的地方长官D.行省长官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大权

9、有学者认为: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10、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

A.选官应注重品行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11、《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

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12、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下列有关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而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

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   )

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

14、《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有一片段:

康熙问三德子(陪侍康熙左右的大内总管太监)的弟弟,最希望得到的幸福是什么,其回答说“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反映了古代农民()

A、不思进取、自私自利的心态   B、奉承拍马的阿谀之词

C、皇权压迫下的真实谎言     D、封建自然经济状态下的真情吐露

15、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造成材料中“乡村里的人口……不太会有变动”的经济因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中国农村封闭落后

C.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       D.宗法关系长期存在

16、“(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17、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A.“海禁”政策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的繁荣

18、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19、铜矿开采在明代属政府管辖,民间开采须经官府批准,并缴纳一定实物。

明代后期,民间铜矿产量大大超过朝廷,据嘉靖年间记载,朝廷铸币铜不够,“照例行户部买办”。

这一现象表明明代()

A.政府重农又重商               B.民间铸造技术高于朝廷

C.生产技术进步税费低             D.铜矿开采政府亏本民间盈利

20、清代律学名家薛允升曾指出,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的处罚轻于唐律。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儒家信仰的重建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治思想的转变

21、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

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

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2、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资本与制度

23、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24、法国艺术家丹纳在《艺本哲学》中谈到:

“自然界有它的气,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他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

”下列“气候”与“艺术”相对应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书法艺术兴起    ②宋明理学文人山水画兴盛

③自由民主思想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④文艺复兴现代派艺术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

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下列和他的观点主旨一致的是:

( )

A.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      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

26、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君子、小人之辨。

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

27、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

“尔无天理!

”乙骂甲:

“尔欺心!

”王阳明听后对弟子们说:

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

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

王阳明解释说:

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

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

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       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

C.提倡“知行合一        D.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

28、《道德经》载: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29、18世纪,中国儒家文化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人权宣言》第四条规定: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  )

A.君轻民贵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克己复礼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30、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对纲常伦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