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473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10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10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10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10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docx

《第10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0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docx

第10章热力装置及其循环

第10章热力装置及其循环

基本要求

1.掌握各种装置循环的实施设备及工作流程。

2.掌握将实际循环抽象和简化为理想循环的一般方法,并能分析各种循环的热力过程组成。

3.掌握各种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做功量及热效率等能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4.会分析影响各种循环热效率的主要因素。

5.掌握提高各种循环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基本要点

1 分析循环的一般方法

(1).将实际循环抽象和简化为理想循环。

(2).将简化好的理想可逆循环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

(3).对理想循环进行分析和计算。

(4).定性分析各主演参数对理想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及净功量的影响,进而分析对循环热效率(或工作系数)的影响,提出提高循环热效率(或工作系数)的主要措施。

(5).对理想循环的计算结果引入必要的修正。

(6).对实际循环进行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

2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

(1).实际工作循环的抽象和简化。

(2).柴油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和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狄塞尔循环)。

(3).汽油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奥托循环)。

(4).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比较。

3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1).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布雷顿循环)。

(2).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3).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其他途径。

4.蒸汽动力循环

(1).朗肯循环(RankineCycle)

(2).提高蒸汽动力循环热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蒸汽初压,初温,降低终参数

  2)再热循环

  3)回热循环

  4)高初参数与再热、回热的联合应用

  5)减少循环中的不可逆损失

  6)热电联产循环及其他措施

5 制冷循环

(1).逆卡诺循环。

(2).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1)简单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2)回热式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3).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一、循环概述

(一)、分类

(二)、循环分析的目的与任务:

1.典型热机和制冷机的工作过程;

2.计算各点的状态参数,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和功量以及循环的热效率;

3.找出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方法。

(三)分析循环的方法

1.热效率法:

  <1>:

<2>两热源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

<3>任意的一个循环:

其中,为平均放热温度,为平均吸热温度.

2.熵法:

从能量的耗散入手,则有:

二、机械喷油式柴油机的实际工作循环和理想循环

一.实际工作循环

01':

吸入空气;  1'2:

压缩过程;

23:

喷油燃烧过程;34:

喷油燃烧过程;

45:

膨胀过程;51'':

排气过程;

1''0:

排出剩余的废气

        

二混合气加热理想循环

实际的柴油机经抽象后,如图示:

其中,1-2是定熵压缩过程,2-3是可逆定容加热过程,3-4是可逆定压加热过程,4-5是定熵膨胀过程,5-1是可逆定容放热过程.

  混和加热的循环吸热量:

  放热量:

  

 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几个定义:

  压缩比:

  定容升压比:

定压预胀比:

  由上面的三个定义,得:

  

讨论:

  随,,的升高而升高;

  随的升高而降低.

三、汽油机循环和定压加热柴油机循环

(一)汽油机的循环可简化为定容加热循环

      如图示:

对该循环而言,预胀比,故:

  由上式可看出,当一定时,汽油机的热效率取决于压缩比,并随着压缩比的升高而升高.

(二).定压加热柴油机循环

        如图示:

  

该循环相当于=1,故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为:

    =

四、活塞式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比较

(一)具有相同的压缩比

  从T-S图可知:

由于三个循环的放热量相同,故热效率的高低次序为:

  其中,,分别为定容,混合及定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二)具有相同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

从图可以看出,三循环的放热量相同,吸热量有:

      

所以,热效率的高低为:

      

  考虑到实际的情况,三循环的热效率高低为:

      

五、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一)燃气轮机装置

  燃气轮机的构成:

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简单的装置如图示:

    

对实际的装置进行简化后,其P-V图,T-S图如下:

  

  

功率的分析

  压气机耗功:

  燃气轮机做功:

  净功:

        

  吸热量:

      

  放热量:

 热效率:

式中,称为增压比.

讨论:

  对于给定的气体,一定时,热效率随增压比的升高而升高;

  当增压比时,热效率为零.

(二)实际燃气轮机循环

  实际的燃气轮机循环存在不可逆因素,以压气机的绝热效率和相对内效率来修正.

两个定义:

 绝热效率:

相对内效率:

实际循环的T-S图   

如图,1-2-3-4是实际的燃气轮机循环,是理想的可逆燃气轮机循环.

六、提高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的其它途径

(一)回热循环

  概念:

利用温度较高的燃气轮机排气来加热压气机出口的气体,即可达到降低排气余热浪费和节约热能的目的.

    T-S图:

  1-2是可逆绝热压缩过程;2-X是在回热器中的可逆吸

热过程;X-3是在燃烧室里的可逆定压加热过程;3-4是可逆

膨胀过程;4-Y是回热器里的可逆放热过程,Y-1是向大气的可逆定压放热过程.

回热度:

实际回热量与理想回热量的比值,以表示,则有:

      

提高实际燃气轮机热效率的途径:

 比值升高;在比值升高的同时,增压比升高;

 进行回热循环;

 在回热的基础上,进行多级压缩,中间冷却;

 在回热的基础上,进行多级膨胀,中间再热.

七、朗肯循环及其热效率

(一)设备及流程

  锅炉蒸汽轮机冷凝器给水泵

      

  1-2是气轮机中的可逆绝热膨胀过程;2-3是冷凝器中的可逆定压冷凝过程;3-4是水泵中的定熵压缩过程;4-d-a-1是锅炉中的可逆定压加热,汽化,过热过程.

(二)T-S图及热效率的分析

1.T-S图:

  

水在锅炉中吸收的热量:

对外输出功:

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

  所耗的水泵功:

  循环输出的净功:

  

  循环的热效率:

  

  若忽略水泵功,则有:

2.耗气率:

装置每输出1KWh功量所耗费的蒸汽量,计算式为:

八、蒸汽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一).排气压力的影响

         

  由图可知:

降低排气压力,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降低,又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不变,故循环的热效率升高.

(二).蒸汽初温的影响

      

        

 由图可知,提高初温可提高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从而提高循环的热效率,且增大乏气的干度,改善蒸气机的性能。

(三).蒸汽初压的影响

  由图可知,提高蒸汽初压,可提高平均吸热温度,从而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四).小结

  由以上可知,提高蒸汽初压,蒸汽初温,降低排气压力,均可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九、再热循环

(一)再热的特点:

  过热蒸汽在汽轮机的高压段中膨胀到某一压力后,自汽轮机抽出进行再加热,然后引入汽轮机再次膨胀直至达到排气压力.

(二)设备

  锅炉,再热器,汽轮机,水泵,冷凝器

(三)T-S图及能量分析

      

汽轮机做的功:

水泵耗功:

循环吸热量:

放热量:

  循环净功:

  循环的热效率:

  

  采用再热循环的优点:

蒸汽在汽轮机的低压段的干度提高到安全值的水平,为提高初

压提供了可能性.

十、回热循环

(一).理想回热循环

1.设备及流程

  

(一).理想回热循环

  如图示,

  1-5为工质在汽轮机中第一次绝热膨胀功;

  5-7为工质放热过程,加热回热套中的水;

  7-6为工质第二次在汽轮机里膨胀做功;

  6-3为冷凝器里的放热过程;

  3-4为水泵里的定熵压缩过程;

  4-4''-1为锅炉里的可逆定压加热,汽化,过热过程.

2.热效率:

  从上图可知,回热循环与朗肯循环相比,吸热过程为4''-1,吸热平均温度明显得到了提高,而放热平均温度未变,热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抽气回热循环.

  1.流程图

        

  简介:

以1Kg的蒸汽为例,1处的蒸汽进入汽轮机膨胀到7时,kg的蒸汽被抽出引入到加热器中,未被抽出的()kg蒸汽继续膨胀到状态2,然后冷却,并由低压水泵输入到给水加热器,并与汽轮机抽出的蒸汽相混合,且蒸汽凝结时释放的热量恰使液态水达到饱和状态,最后经由高压泵输送到锅炉。

(二)抽气回热循环.

  2.能量分析

汽轮机的功:

冷凝器中的放热量:

给水加热器中:

得:

忽略泵功,则有:

吸热量:

     

热效率:

      

3.抽气回热的优缺点

  优点:

  1)锅炉的负荷降低,受热面积减少;

  2)汽轮机高压段的流量增加;

  3)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减少。

  缺点:

投资加大

十一、热电联产循环

  定义:

蒸汽动力厂将排气用于其他低压蒸汽的场所,用以供暖,这样的循环既发电又

供热,称之为热电联产循环。

 经济性指标:

  

循环热效率

热量利用系数:

      

十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概念:

将燃气轮机的排气作为蒸汽轮机循环的加热装置,以充分利用燃气轮机的排气

余热,称之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十三、制冷循环概述

  制冷:

为了获得并维持某一低温,必须设法不断的将热量自低温物体排到外界,这就是制冷。

  制冷装置:

获得并保持低温的装置称之为制冷装置。

  制冷剂:

用于制冷的工质。

  单位制冷量:

1Kg工质从低温环境或冷库带走的热量。

制冷量:

容积制冷量:

制冷系数:

制冷温度:

十四、逆卡诺循环

  制冷系数:

  由上式看出:

要设法提高制冷系数,必须设法使之差减小,即:

使升高,

使降低。

十五、空气制冷循环

  分类:

  简单空气制冷循环

  回热式空气制冷循环

(一).简单空气制冷循环

1.设备与流程  

主要的设备:

压缩机、冷却器、膨胀机、冷库。

温熵图:

如图,为空气制冷循环的T-S图。

2.能量的分析与计算:

放给大气环境的热量:

空气自冷库吸收的热量:

  

  压缩机耗功:

  

  膨胀机做工:

  

  循环静功:

  

  制冷系数:

又:

所以:

所以:

3.影响的因素及缺点:

  影响的因素:

增压比越大,制冷系数越小;

  缺点:

制冷量小。

(2).回热式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1.设备与流程:

压缩机、冷却器、回热器、膨胀机、冷库

2.T-S图

如图示,为空气制冷循环的温-熵图。

3.回热的优点:

  在相同的、条件下,增压比变小,故可以采取叶轮机械式压缩机,制冷能力大大提高;

  增压比减小,压缩机的耗功降低;

  增压比减小,压气机、膨胀机的不可逆损失降低。

4.能量的计算

  

  

  

十六、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一).设备与流程

 

  如图示,1-2为工质的定熵压缩过程;2-3为定压放热过程;3-4为等焓过程;4-1为定压定温吸热过程。

(二).能量分析

  工质吸收的热量:

  工质的放热量:

  压缩机的耗功量:

  制冷系数:

(三).工质流量,制冷量与功率

  令气缸的容积为V,电动机的转速为n(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