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串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297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串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政治经济学串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政治经济学串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政治经济学串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政治经济学串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串讲.docx

《政治经济学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串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串讲.docx

政治经济学串讲

第一章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

配第、斯密、李嘉图;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

萨伊、马尔萨斯;小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

西斯蒙第、普鲁东。

  

(2)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体系;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

  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研究对象的异同

  统一面:

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差异面: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

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本章小结: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本章重点掌握劳动过程的简单三要素、生产力要素、生产关系四环节、经济规律的特点和层次性。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

  原因: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2.劳动资料:

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

  3.生产力

  人的因素(劳动者)

  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最重要是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标志,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第一,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

  第二,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质量,用先进工艺代替落后工艺;

  第三,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

  第四,引起生产过程的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变化。

  6.生产关系四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

社会性质;对象;水平与结构;具体形式。

 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

  

(1)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2)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

  (3)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7.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

  8.经济规律的特点及层次性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具有三种类型:

所有社会形态起作用;几个社会形态起作用;某种社会形态起作用。

  本章小结:

劳动过程的简单三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本章重点掌握社会再生产类型、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分类、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增长方式分类。

  1.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按照内容: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按照规模: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按照实现方式:

分为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

  2.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

  综合性比例、部门比例、部门内部比例、地区之间比例、社会在生产各环节比例

  3.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

  狭义产业结构分类(物质生产部门):

两大部类产业结构、农轻重产业结构、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

  广义产业结构分类(包括非物质部门):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别:

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联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5.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

  国民收入(物质生产部门):

实物构成:

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加上全部消费资料;价值构成: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

  

6.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7.经济增长方式

  划分依据:

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

  类型:

  粗放型:

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中心,单纯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

  集约型: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

  本章小结:

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概念和分类。

  

第四章 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本章重点掌握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主要包括考察商品经济产生条件、价值、价值量、价值形式、价值规律等。

  1.自然经济的特征

第一,自然经济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

  第二,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第三,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2.商品经济的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发展为条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是用于交换,以实现商品价值,并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第三,商品经济中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间接的,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现的。

  第四,商品经济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它可以与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结合。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一般前提条件——社会分工的存在。

  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4.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具体劳动

  价值——社会属性——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

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

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是通过商品交换解决的。

  5.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关系。

  统一性:

二者在时空上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矛盾性:

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6.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活劳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

  7.商品的价值量

  决定: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尺度: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变化: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8.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原因:

①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②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全过程;③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9.商品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一,价值体现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二,价值又体现了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10.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

  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

  b.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11.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必须是实在的货币,基本职能、经济危机);

  贮藏手段(蓄水池的作用);

  支付手段(租金、工资、利息、税款、经济危机);

  世界货币。

  本质:

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2.价值尺度

  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

  13.货币流通规律

  三个决定因素:

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14.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由市场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进行。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自发的刺激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本章小结: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市场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进行。

第五章 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

  本章重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主要包括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的特征以及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等。

  1.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

资源使用的时间、空间和数量。

  资源配置的目标:

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包括消费者的个人利益、企业效益、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配置的方式:

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动力机制、信息机制、决策机制)。

  二者的区别在于:

第一,要求有不同的管理制度;第二,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

但是二者又可以在某种经济体制中以不同的形式结合起来。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区别:

①内涵不同。

②产生时间不同。

  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

具体表现在:

①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②商品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③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第一,市场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

  第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第三,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4.市场机制

  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