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8987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docx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docx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1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比较阅读

(整理人:

四川省合江县泸高分校何泽彬)

1.(2011•安徽省芜湖市)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

竹本

(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

(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

(1)本:

根。

(2)体:

体悟。

(3)虚受:

虚心接受。

(4)实:

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分)

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3分)

【答案】

17.

(1)多

(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18.

(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20.象征描写议论

2.(2011•福建省厦门市)

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

(用原文作答)(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文段谈谈。

(3分)

【答案】

6.(4分)要求与评分:

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临:

靠近(高踞)。

②意:

情趣(乐趣)。

③乐:

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④诚:

确实(果真;实在)。

7.D(2分)

8.(4分)要求与评分:

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句2分。

①句: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

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9.读懂山水(5分)

(1)(2分)要求与评分:

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

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示例:

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与评分:

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

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示例:

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

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3.(2011•福建省三明市)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

“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

“善哉言乎!

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

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

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

怨恨会集中于他。

④吾志益下:

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⑤尧,舜其尤病诸:

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仆闻之()(4)官大者,主恶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

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答案】

12.(4分)

(1)使……痛苦

(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每小题1分)

13.(3分)D

14.(4分)

(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分,“恒”“过”各1分)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

(2分,“乎”1分,语句通顺1分)

15.(4分)

(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2分,意对即可)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分)

4.(2011•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

(共11分)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丸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①;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

①岚:

林中雾气。

②箨(tuò):

竹笋皮,笋壳。

③纨:

白色的丝绢。

④拊(fǔ):

抚摩。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9.在语段

(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

 

20.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分)

语段

(一):

 

语段

(二):

【答案】

17.

(1)大约

(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每小题1分,共2分)

18.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

(意思对即可。

2分)

19.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1分)(共3分)

20.语段

(一):

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语段

(二):

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

(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意思对即可。

一个语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体内容l分。

共4分)

5.(2011•黑龙江省鸡西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假借:

(2)以是:

12.翻译句子。

(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衡乃穿壁引其光。

13.【甲】【乙】两段在选材上的相同点是什么?

请用一个词语或成语分别概括两段内容。

(3分)

 

14.结合上面文段,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分)

 

【答案】11.

(1)假借:

借。

(2)以是:

因此。

评分说明:

(2分)每小题各1分。

12.

(1)(我)抄完书,跑着送还给人家,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2)于是,匡衡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从洞中透过来。

评分说明:

(2分)每句1分。

13.选取的材料都与勤学(求学条件艰苦)有关,【甲】段写读书之艰(得书之难),【乙】段写凿壁偷光。

评分说明:

(3分)相同点1分,概括两段内容各1分。

14.示例一:

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像宋濂和匡衡那样想办法克服,努力学习,最后一定会学有所成。

示例二:

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和宋濂、匡衡相比要优越得多,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去读书。

我们也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评分说明:

(3分)联系学习生活1分,结合文段1分,语句通顺1分。

6.(2011•黑龙江省绥化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

(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