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经济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8982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拍卖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拍卖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拍卖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拍卖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拍卖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拍卖经济学.docx

《拍卖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拍卖经济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拍卖经济学.docx

拍卖经济学

拍卖经济学

第一章拍卖经济学导论

一、拍卖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研究拍卖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重点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拍卖制度的经济特色和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部门经济学,借此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拍卖经济学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

二、专业经济学:

部门经济学(sectoreconomics)又称具体经济学或专业经济学。

运用理论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某一部门或某一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包括一般经济规律和各自的特殊经济规律)的学科。

部门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是整个经济科学体系中相对独立的各个分支学科。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侧重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和途径;宏观经济学则企图建立理论或模型,以便说明社会经济中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宏观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四、中西方关于拍卖的区别

我国以法律的名义将拍卖界定为“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这种意义的拍卖并不包含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行为。

在西方,auction一次的含义并不限于我国拍卖法所界定的“拍卖”,其含义还涵盖了招标投标等其他竞价交易活动。

二是西方实际上主要指经济学中“拍卖理论”,不存在一个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拍卖经济学。

五、拍卖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1、拍卖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

2、拍卖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3、拍卖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六、拍卖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经纪人假设:

又称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拍卖经济学是建立在拍卖活动参与人“都是理性人”的假设之上的。

理性的拍卖人、竞买人、委托人在给定条件(拍卖规则)约束下如何进行选择的一门学科。

将“利益自身最大化”作为拍卖活动参与人的主要动机和行动目标。

2、资源稀缺假设。

七、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

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是指拍卖经济学的功能问题。

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个体利益、企业利益、行业利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拍卖经济学的主要功能,实现利益主体利益的均衡是拍卖经济学更重要的功能,各利益主体的最大化是在利益均衡前提下的最大化,而不是绝对的最大化,不是损人利己式的最大化。

八、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是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的概念。

是指资源配置的一种理想状态:

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达到了某种状态时,要想增加某个人的利益,必然要减少其他人的利益;或者说,在当前状态下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就不可能增加某个人的利益。

达到最优状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交换最优、二是生产最优、三是生产和交换最优。

九、卡尔多-希克斯效率:

如果一种变革使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所失,这种变革就叫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如果一种状态下,已经没有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余地,那么这种状态就达到了卡尔多-希克斯效率。

实际上是总财富最大化标准。

十、经济学方法的两层含义

一是指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或哲学基础。

二是指研究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具体方法。

如抽象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方法,等等。

十一、拍卖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十二、拍卖经济学的常见分析工具

1、边际分析:

用边际量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的方法。

2、均衡分析:

(马歇尔)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

3、成本收益分析:

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和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

4、博弈分析:

博弈论提供了一套研究利益冲突与合作的方法。

十三、拍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现实主义研究问题:

我国拍卖领域目前存在的经济问题是拍卖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如何正确认识拍卖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拍卖的经济功能,如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并合理规划我国拍卖业今后的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的现实问题。

(二)历史主义的研究问题

还要对历史上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与拍卖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整体,使之系统化。

(三)行为角度的研究主题

研究拍卖的主体,拍卖行是拍卖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拍卖的所有参与人。

(四)制度层面的研究主题

大到国家法律、行业规范等拍卖环境制度安排,小到每一场拍卖会的机制设计。

十四、实证分析:

是指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十五、规范分析:

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第二章拍卖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是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

理论经济学通常称为一般经济理论,它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个分支。

二、政治经济学:

是研究生产、购买及出售、以及法律、社会习俗惯例,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①社会生产方式理论;②商品和商品经济理论;③劳动二重性原理;④价值规律原理。

三、微观经济学:

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和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均衡价格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4、分配理论5、一般均衡理论6、福利经济学7、生产失灵8、微观经济政策。

四、宏观经济学:

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讨论的价格问题,是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单个产品的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式经济增长。

五、拍卖理论产生的背景

1、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价格发现机制之一,拍卖进入经济学文献的时间却相当晚,对拍卖最早的两篇开创性论文分析发表于1956年和1961年。

在此之前,研究拍卖问题的经济理论文献几乎是空白,而此后近20年里拍卖理论的进展也相当缓慢。

2、突破性的进展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

拍卖理论逐渐被主流经济学家所接纳,并大量运用博弈论、实验以及经验检验作为研究工具。

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维克里在1961年发表的“反投机、拍卖与竞争性密封投标”一文开创了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拍卖行为的先河。

4、近10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拍卖问题的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的涌现出来,拍卖理论也已经作为一个专门体系进入中高级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领域。

六、拍卖理论的发展趋势

1、从决策科学的角度看,拍卖中的博弈双方都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决策过程,双方的交易决策还有待进步一步研究。

2、拍卖理论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如何把拍卖问题融合到一般性均衡问题,使博弈理论工具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用武之地,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多属性网上拍卖必将影响到整个企业供应链的重组,也将大大缩短企业的采购周期,节约采购成本,基于供应链的网上拍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也就成为研究热点。

尽管拍卖理论在很多地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在短短半个世纪中取得成绩仍然足以使他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方向。

七、威廉.维克里对拍卖理论的贡献

(一)威廉.维克里生平

威廉.维克里1914年出生于加拿大,1935年获耶鲁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3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47年又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自1945年起,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

20世纪40年代末,成为财政方面的权威人物。

其在1949年出版的《累进税制议程》一书成为研究财政与税赋问题的结构的经典之作。

1964-1967年,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期间曾任纽约市城市经济协会会长,1967年成为加利福尼亚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与经济计量学会会员,1971年出任澳大利亚纳施大学客座讲师,1973年出任美国经济研究局局长。

1974年,出任联合国发展规划预测和政策中心财政顾问,并成为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

1979年获芝加哥大学人文学博士。

1996年10月8日,获诺贝尔奖,三天后去世,去世前任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开始从价格制度转向博弈论的研究。

(二)威廉.维克里对拍卖理论的贡献

1、维克里1961年发表的《反投机拍卖与竞争性密封投标》一文堪称拍卖理论的开山之作。

成为他获得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因素。

2、维克里把国际上通行的拍卖方式分为四个类型:

英格兰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

他重点研究了第二价格拍卖。

这种拍卖最显著的特征是每个竞买人的占优战略都是按其真实支付意愿出价,即“说真话”,这种拍卖机制显然是激励相容的。

由于拍卖品最终归于支付意愿最高的竞买人之手,它也是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配置机制。

3、维克里还详细分析对比了这四种拍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收益等价定理”。

他首先考虑单物品拍卖机制,指出无论竞买人是否对称,英格兰式拍卖中的每个竞买人的占优战略都是保持竞价,直到价格达到自己的估价为止,估价最高的竞买人将以大致等于次高估价的价格夺走拍卖品,这种配置结果显然是帕累托有效的。

在竞买人对称的荷兰式拍卖中,每个竞买人的报价应该严格低于自己的估价,估价最高的竞买人也必定成为赢家,因而也是帕累托有效的。

但是,如果竞买人非对称,荷兰式拍卖的配置结果很可能是无效率的。

维克里还指出,荷兰式拍卖与第一价格密封拍卖在战略上是完全等价的,因为竞买人在两种情形中所面临的局势完全可以相同;而英格兰式拍卖与第二价格密封拍卖所产生的期望价格相同。

结合战略等价关系,实际上意味着四种标准拍卖机制给拍卖人带来的平均收入相等。

该理论是整个拍卖理论研究的起点。

4、维克里还将单个物品的拍卖推广到多个相同物品的拍卖,他针对每个竞买人最多购买一个单位的简单情形提出并简要分析了几种同步与序贯拍卖机制。

在1962年的《拍卖与竞价博弈》一文中,维克里再次运用博弈理论详细分析了三种同步密封的多物品拍卖机制的绩效。

5、20世纪70年代,一批中青年经济学家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他们继承了维克里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利用高深的数学工具将拍卖理论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和他们相比,维克里的研究并不是完善的,但是他却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这就是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八、拍卖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

1、拍卖有着简洁并且定义完善的经济环境,因此为博弈论,尤其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验平台。

2、拍卖理论构成了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其发展也广泛涉及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以及机制设计等诸多新兴领域,它的发展能够推进对价格的形成机制、明码标价以及那些买卖双方都积极地参与价格制定的谈判的研究。

3、拍卖理论已经成了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及金融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一。

4、自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维克里1961年发表的《拍卖及密封式竞价投标》这篇开创性论文问世以来,拍卖经济理论已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应用性前言领域,并极大的推动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经济理论的发展。

5、拍卖理论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也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