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小学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8966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级小学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年级小学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年级小学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年级小学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年级小学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级小学科学教案.docx

《年级小学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小学科学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级小学科学教案.docx

年级小学科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图表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耐心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第一单元  溶解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2、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

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自探提示:

1、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

2、沙在水里呢?

 3、讨论:

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

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解疑合探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

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

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

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三、质疑再探

5、讨论:

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

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四、拓展运用

7、学生实验:

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提醒学生注意:

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五、板书设计:

溶解:

食盐、糖、

不能溶解:

沙子、面粉、

六、教后反思:

 

 

 

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

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自探提示:

1、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2、它在水中能溶解了吗?

4、学生实验:

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

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

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解疑合探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

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三、质疑再探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

修正描述和记录。

四、拓展运用

3、全班讨论交流:

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

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

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五、板书设计:

变成的微粒大小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均匀分散

是否沉淀是否

六、教后反思:

 

 

 

第三课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

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

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

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自探提示: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

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解疑合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

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

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

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

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三、质疑再探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

你是怎样想的?

(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

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四、拓展运用

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五、板书:

醋:

酒精:

食用油:

 

 六、教后反思

 

第四课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

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

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

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根据自探提示并实验设计:

自探提示:

1、同等份的食盐与小苏打溶解能力能一样吗?

2、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二、解疑合探

4、组织学生实验:

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

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三、质疑再探

3、学生实验:

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四、拓展运用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

拓展:

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五、板书设计:

食盐:

20克8份50毫升水

小苏打:

20克8份50毫升水

六、教后反思

 

 

 

第五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

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

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

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自探提示:

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

(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