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8965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答案提炼

201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部考试中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理想(信念、现实)

1.理想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1)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

(2)促进人生奋斗的动力。

(3)提高人生境界的保障。

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个人理想在人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

个人理想必须服从于社会理想。

(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使自己的个人理想和我们的共同理想相统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实现理想的途径(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这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第一,国家依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第二,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2.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1)加速提高中国国力。

(2)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3)坚决反对政治、文化一体化。

(4)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4.如何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

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并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5.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人生观(自我价值、社会价值)

1.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2.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人生的价值评价)?

根本尺度:

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普遍标准: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

评价方法: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3.如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力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竞争与合作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对立统一的关系。

形式上对立,本质上统一。

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是某一群体内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

公共生活

1.公共生活的特征及有序的公共生活得重要性。

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哪些?

彼此之间有何联系?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的秩序。

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道德可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

道德建设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推崇仁爱原则;讲究谦敬礼让;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践履。

2.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意义?

(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怎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我们要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诚信

1.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1.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

个人理想只有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和冲突时,应该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法制和法治、法律与道德

法制:

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

法治:

指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治中国:

本质特征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建设法治中国的现实途径: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总体要求: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首先是以宪治国:

这是由宪法的特征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坚持以德治国:

治理国家,不仅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

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作为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

加强道德建设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

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

他们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们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法律权威、法律思维、公平正义

1.如何树立法律权威及树立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法律权威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

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由于法律权威是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2.法律思维的内涵及树立法律思维的重要性。

法律思维方式就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

法律思维的特征是:

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如何树立法律上的公平正义?

从法律的运行环节上看,要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个人品德

3.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

(1)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4.锤炼大学生个人品德的途径?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的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3)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4)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法律自由

如何理解和行使宪法和发来吧所赋予的自由?

自由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民在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时,应树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观念。

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网络安全

原则:

1.要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法规底线。

2.坚持依法管理互联网。

中国近代史纲要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的原因?

主观原因:

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客观条件:

(1)从当时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2)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中国革命的胜利

1.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1)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2.中国革命的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3.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土地革命前中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了坚决的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1)在实践中自觉把革命方向转向农村。

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强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坚持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新三民主义

1.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民族主义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发展为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突出了民众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民生主义由“平均地权”发展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认清中国的国情

1.毛泽东——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毛泽东在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如何回答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正是由于认清了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科学的认识中国国情,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政策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