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8896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8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必背考点知识清单精品

考前必背

本部分仅供教师备用,学生书中没有

一 大事年表

一、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

1.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①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前8~5世纪)

②战国: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前5~3世纪)

2.秦汉时期:

公元前3世纪~3世纪(公元前221年~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

3~6世纪(220~580年)

4.隋唐时期:

6~10世纪初(581~907年)

5.宋元时期:

10~14世纪(960~1368年)

6.明清时期:

14~19世纪中叶(1368~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一)近代前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5.抗日战争(1931—1945)

◆晚清、民国概念

1.晚清:

1840~1912年

2.民国:

1912~1949年(台湾至今还是用中华民国纪年)

3.北洋军阀政府民国:

1912~1928年

4.南京国民政府民国:

1927~1949年

◆近代前期重大历史事件顺序:

(西学东渐过程)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年代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4.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90年代—1898年)

5.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

6.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7.新文化运动(1915~1924年)

(二)近代后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国共第一次内战

◆抗日战争(1931~1945年)

1.防御阶段:

1937.7~1938.10(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2.相持阶段:

1938.10~1945.4(南京国民政府守住了大西南、大西北国土)

3.反攻阶段:

1945.5~1945.8.15(国共两党配合苏、美、英盟军大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和平谈判阶段(1945.8~1946.6)

2.国共第二次内战阶段(1946.6~1949.10)

①1946.6~1947.6:

防御阶段

②1947.6~1948.9:

大反攻阶段

③1948.9~1949.1:

三大决战

④1949.4~1951年:

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

三、中国现代史(1949~今)

◆按社会性质分

1.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

1949~1956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至今

◆建国60年来可分为:

1.新中国前30年:

1949~1978年

2.新中国后30年:

1979~至今

◆历史分期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2年

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953~1956年(三大改造)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一化三改造。

②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①中共八大:

1956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

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三面红旗”: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错误表现:

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④三面红旗后果:

1959~1961年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⑤1960年冬~1962年,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

4.文革十年:

1966~1976年:

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12月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对内改革

①农村改革起步:

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试点后推向全国。

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

现阶段提出城镇化改革方向,农业鼓励实行土地流转,朝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

1984年,计划经济下的市场经济探索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阶段:

1992年~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对外开放

①改革开放起步:

1980年设四大特区——②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③三个三角洲开发区——④全境开放。

(1988年设海南特区;1992年设上海浦东新区;2004年设天津滨海新区)——⑤改革开放全面进行:

2001年加入WTO

四、世界古代史(距今三四百万年前——1500年)

1.古希腊雅典时期:

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2.罗马帝国时期:

相当于中国秦汉时期

五、世界近代史(1500~1917年)

◆历史分期

1.手工工场时代(资本主义童年时期):

14、15世纪~18世纪60年代

2.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早期

3.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上半期

4.信息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

1945年~至今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

1.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

2.文艺复兴:

14~16世纪: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物

3.宗教改革:

16世纪:

马丁·路德、加尔文

4.启蒙运动:

17~18世纪:

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牛顿

5.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

1500年前后,哥伦布、麦哲伦

对世界影响:

标志着全球化的起步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19世界六七十年代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0世纪初,标志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1945年全球化趋势成为历史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

对欧洲的影响:

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原始积累

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东方从属于西方

6.殖民扩展:

16世纪——19世纪末,三角贸易

对欧洲的影响:

资本原始积累

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既是掠夺与罪恶,也是警醒及传播工业文明。

六、世界现代史(1917~今)

(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变化

1.冷战时期(两极格局对峙时期):

1945~1991年

①欧洲冷战: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舆论宣传)——1947年杜鲁门主义(政治上)——1948年马歇尔计划(经济上)——1949年北约成立(军事上)——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对峙格局形成)——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②亚洲热战:

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1975年越南战争

2.国际关系体现为民主化、体系化、制度化

3.政治多极化萌生阶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崛起

③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4.多极化趋势阶段:

1991年以来,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1917~1945年的世界经济概况

1.苏联经济史一条线:

①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年)

②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纯计划经济模式

③1921~1924年新经济政策: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④1925~1991年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实行五年计划

⑤1953~1964年,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改革为主,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⑥1964~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主

⑦1985~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政治民主化改革,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瓦解

2.罗斯福新政:

1933年,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由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调整:

(凯恩斯主义运用——国家干预经济)

①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有四:

创办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及直接采购;财政税收手段调控经济

②人民资本主义

③经营者革命

④福利国家制度:

用和平理性手段打富济贫,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人类文明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

(三)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体系化、制度化、区域一体化)

1.战后美国掌控世界经济秩序的三驾马车: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和关税及贸易体系(1995年后改称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2.区域一体化组织

①欧盟:

1967年欧共体(经济一体化)——1993年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2002年欧元启动(金融货币一体化)

②东盟:

1967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20世纪80年代

④亚太经合组织:

1989年

3.新经济时代:

1992年网络出现后至今

二 考点回顾

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含义:

又叫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2)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

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影响。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①核心特点: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②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结合。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内容和影响。

(1)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

(2)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

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内容

①中央官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②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③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④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4)影响

①积极: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影响后世。

②消极:

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5.三公九卿制的职责分工及其作用。

(1)职责分工: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2)作用:

各官员之间互相牵制和配合,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也使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6.三省六部制的职责分工、特点和作用。

(1)职权:

中书省—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

(2)特点:

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分工明确。

(3)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7.宋、元三省六部制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度的影响?

(1)演变

①宋朝:

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财政。

②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

(2)影响: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