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8748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docx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docx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

经典诵读

 

前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论语》等诸多国学经典,荟萃和浓缩了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记忆,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纵使天才也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和时间统统读完。

为此,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精心编写了该校本教材,并开发为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的出发点是诵读经典和语文学科学习相结合,和深化课堂改革相结合,和提升学生文史知识相结合,和学生做人教育提升学生涵养相结合。

我们的目标是:

一、传承中华美德。

通过学习,让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青少年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健全人格。

让同学们从青少年时期接受熏陶,经典文化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攀比、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学习经典让他们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学生人格,培育民族精神。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给同学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铸造精神。

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让学生徜徉于经典文化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

五、提升智力。

让同学们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办优质教育、育栋梁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我校将永远向上,永远攀登,为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而竭尽全力潜心探索、躬身实践,奋然前行,希望学校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品味经典、传承文化,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读经典,增长这方面的知识,使青少年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递者!

我们坚信:

当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秀于中华大地,横卧成梁、挺立成柱的时候,当国家和民族十分兴旺发达,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时候,我们教育人的幸福将是充实而又崇高的!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编写组

目录

一、爱国篇

满江红/8

示儿/9

过零丁洋/9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

二、劝学篇

劝学(孟郊)/14

劝学(荀子)/15

三、励志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

少年中国说/30

《岳阳楼记》/34

《诫子书》/37

《前出师表》/37

《兰亭集序》/39

《爱莲说》/41

《师说》/42

四、感恩篇

《游子吟》/46

《墨萱图》/47

《纸船——寄母亲》/48

《再别康桥》/49

《我爱这土地》/51

《乡愁》/52

五、红色经典

《贺新郎》/53

《忆秦娥 娄山关 》/53

《长征》/54

《沁园春·雪》/54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55

《西江月·井冈山》/55

《七律·长征》/58

《卜算子·咏梅》/59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59

一、【爱国篇】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鉴赏】

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

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

“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

“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

肝胆沥沥,感人至深。

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鉴赏】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鉴赏】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

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

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兵)河(何)入梦来。

赏析: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当然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所有的爱国主义激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六十六岁时。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劝学篇】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鉴赏】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劝学

荀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qú)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