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对照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26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84 大小:8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文对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中英文对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中英文对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中英文对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中英文对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英文对照版.docx

《中英文对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文对照版.docx(1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英文对照版.docx

中英文对照版

4组织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组织应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其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1: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或负面的因素或条件;

注2:

可以通过考虑源于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情况,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3:

可以通过考虑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组织绩效等相关因素状况,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由于相关方对组织持续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确定: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在4.1中涉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b)在4.2中涉及的有关相关方要求;

c)组织的产品与服务。

对于本标准中适用于组织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全部要求,组织应予以实施。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加以保持。

该范围应说明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类型,若组织认为其管理体系范围的应用范围不适用本标准的某些要求,应说明理由。

那些不适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能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或责任,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3.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补充

支持功能,无论其在现场或外部场所(例如:

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应包含在质量管理体系(QMS)的范围中。

本汽车QMS标准唯一允许的删减是ISO9001第8.3条中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要求。

删减应以形成文件的信息(见ISO9001第7.5条)的形式进行证明和保持。

允许的删减不包括制造过程设计。

 

4.3.2顾客特定要求

应对顾客特定要求进行评价,并将其包含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4.4.1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组织应:

a)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的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d)确定并确保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

e)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责任和权限;

f)应按照6.1的要求确定风险和机遇;

g)评价这些过程,实施所需的更改,以确保这些过程实现预期的结果;

h)改进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4.4.1.1产品和过程的符合性

组织应确保所有的产品和过程,包括服务件及外包的产品和过程,符合一切适用的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见8.4.2.2条)。

 

4.4.1.2产品安全

组织应有形成文件的过程,用于与产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管理;形成文件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在适用情况下):

a)组织应对产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的识别;

b)向顾客通知a)项中的要求;

c)设计FMEA的特殊批准;

d)产品安全相关特性的识别;

e)产品及制造时安全相关特性的识别和控制;

f)控制计划和过程FMEA的特殊批准;

g)反应计划(见第9.1.1.1条);

h)包括最高管理者在内的,明确的职责,升级过程和信息流的定义,以及顾客通知;

i)组织或顾客为与产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相关制造过程中涉及的人员确定的培训;

j)产品或过程的更改在实施之前应获得批准,包括对过程和产品更改带给产品安全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见ISO9001第8.3.6条);

k)整个供应链中关于产品安全的要求转移,包括顾客指定的货源(见第8.4.3.1条);

l)整个供应链中按制造批次(至少)的产品可追溯性(见第8.5.2.1条);

m)为新产品导入的经验教训。

注:

顾客或者组织内部程序可要求与安全相关的要求或者文件的特殊批准。

 

4.4.2在必要的程度上,组织应: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a)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

b)保留确认其过程是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1.1总则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b)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c)确保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e)确保获得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f)沟通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g)确保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h)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i)推动改进;

j)支持其他管理者履行其相关领域的职责。

注:

本标准中的“业务”一词可大致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的核心价值活动,组织可以是公有的、私有的、盈利或非盈利的。

 

5.1.1.1公司责任

组织应明确并实施公司责任方针,至少包括反贿赂方针、员工行为准则以及道德准则升级政策(“举报政策”)。

 

5.1.1.2过程有效性和效率

最高管理者应评审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以评价并改进过程有效性和效率。

过程评审活动的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见第9.3.2.1条)。

 

5.1.1.3过程拥有者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过程拥有者,由其负责组织的各过程和相关输出的管理。

过程拥有者应了解他们的角色,并且具备胜任其角色的能力(见ISO9001第7.2条).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确定、理解和持续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要求;

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和服务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与机遇;

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5.2方针

5.2.1建立质量方针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方针应:

a)与组织的宗旨和环境相适应,并支持其战略方向;

b)提供制定质量目标的框架

c)包括对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

d)包括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5.2.2沟通质量方针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质量方针应:

a)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保持;

b)在组织内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

c)适宜时,可向有关相关方提供。

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在整个组织内得到分派、沟通和理解。

最高管理者应分派职责和权限,以: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的输出;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管理者;

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改时保持其完整性。

 

5.3.1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补充

最高管理者应向人员指派职责和权限,以确保顾客要求得到满足。

这些指派应形成文件。

这包括但不限于:

特殊特性的选择,质量目标和相关培训的设置,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设计和开发,产能分析,物流信息,顾客计分卡以及顾客门户。

 

5.3.2产品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负责产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员有权停止发运或生产以纠正质量问题;

注:

由于一些行业中的过程设计,并非总是能立即停止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受影响批次进行控制,以防将其发运给顾客。

b)拥有纠正措施权限和职责的人员能够及时获知与要求不符的产品或过程,以确保避免将不合格品发运给顾客,并确保所有潜在不合格品得到识别与控制;

c)所有班次的生产作业都安排有负责确保产品要求符合性的负责人员或代理职责人员。

 

6策划

6.1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1.1和6.1.2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6.1.1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4.1所描述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的结果;

b)增强有利影响;

c)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

d)实现改进。

6.1.2组织应策划:

a)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b)如何:

1)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融入整合和实施这些措施(见4.4);

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与其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注1:

应对风险的选择可以包括:

避免风险、为获取机遇而接受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可能性和结果、分担风险或经过决策而延缓风险。

注2:

机遇可以带来新实践的采用、推出新产品、打开新市场、获得新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使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他顾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

6.1.2.1风险分析

组织应在风险分析中至少包含从产品召回、产品审核、使用现场的退货和修理、投诉、报废及返工的经验教训。

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风险分析结果的证据。

6.1.2.2预防措施

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

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组织应建立一个用于减轻风险负面影响的过程,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d)所采取措施的成文信息;

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f)利用取得的经验教训预防类似过程中的再次发生(见ISO9001第7.1.6条)。

 

6.1.2.3应急计划

组织应:

a)对保持生产输出并确保顾客要求得以满足而言必不可少的所有制造过程和基础设施设备,识别并评价相关的内部和外部风险。

b)根据风险和对顾客的影响制定应急计划;

c)准备应急计划,以在下列任一情况下保证供应的持续性:

关键设备故障(另见第8.5.6.1.1条);外部提供的产品、过程和服务中断;常见自然灾害;火灾;公共事业中断;信息技术系统受到网络攻击;劳动力短缺;或者基础设施破坏;

d)作为应急计划的补充,包含一个通知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过程,告知影响顾客作业的任何情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e)定期测试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如:

模拟,视情况而定);

f)利用包括最高管理者在内的跨部门小组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至少每年一次),并在需要时进行更新;

g)对应急计划形成文件,并保留描述修订以及更改授权人员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应急计划应包含相关规定,用以在发生生产停止的紧急情况后重新开始生产之后,以及在常规停机过程未得到遵循的情况下,确认制造的产品持续符合顾客规范。

 

6.2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2.1和6.2.2

见ISO9001:

2015的要求。

6.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