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962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pdf

《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pdf(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pdf

第10卷第2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0No.22010年3月JournalofNorthwestA&F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Mar.2010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雷和涛1,廖允成2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

生态农业科普旅游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是将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以及科普教育结合为一体的新兴旅游形式。

本文主要针对杨陵地区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从现有的旅游资源以及潜在等待开发的资源入手,对杨陵地区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中图分类号:

F59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9107(2010)02-0102-04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目前仍然居住在农村。

近些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利用旅游行业的介入发展生态农业并借助科技手段推广生态农业科普旅游,通过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普及生态农业知识,提高农业旅游的价值含量,增加农业发展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生态效益为先,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实现。

生态农业科普旅游是结合了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为一体的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是以游览为主要目的,在游览过程中普及生态农业科学知识,使人们在游乐中了解生态农业,寓教于乐,寓教于游。

科普旅游是把科普和旅游结合起来,让公众在旅游场所游玩、休闲、娱乐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生动地接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进行科学思想的传播、普及和教育。

生态农业科普旅游不具有完全的盈利性质,它是以普及为目标,在此基础上收取少量的门票费以及相关的费用。

它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于推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地的交通、住宿、饮食等相关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所在。

二、杨凌发展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优势杨凌地处陕西省关中腹地,位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面积9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6万,东距西安82公里,西距宝鸡86公里,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线及西(安)宝(鸡)高速、中线公路从区内穿过,旅游交通十分便利。

杨凌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中国农业史和农业科技文明史。

史记周本记记载,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因此说我国农耕文明史由此发端,杨凌在发展生态农业科普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丰富的生态农业科普旅游资源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绿色、环保、农业文化宣传推广示范的宗旨,因收稿日期:

2009209204作者简介:

雷和涛(1974-),男,陕西安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推广。

3通讯作者此杨凌地区的所有旅游示范项目均以其为指导思想,注重绿色、环保,目前生态农业科普旅游主要有以下内容:

1.具有特色的公园景观。

杨凌的水运中心是一所具有特色的水运公园,在此不仅可以欣赏湖光山色之美,而且可以体验快艇、越野卡丁车、跑马、射箭、沙滩、浴场的刺激之感。

2.现代化的科技园。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农业主题博物馆组群,有动物、植物、土壤、昆虫和农史5个展馆,积累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动物、植物、土壤、昆虫标本(实物)和农史典藏。

其中昆虫标本120万号,植物标本55万份;动物标本数10万号,其中富有农林专业特色的珍稀动物样本8000余件;线装古籍5万余册,其中收藏全国现存农业古籍284种,善本文献20余种。

通过极为丰富的标本、实物、文物、模型和室外植物以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科学知识。

(2)中国克隆动物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胚胎克隆羊基地,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羊“阳阳”及其家族诞生于此。

(3)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化温室大棚,为现代高科技农业作了生动而形象的定义,展示了现代农业文明的无穷魅力和绿色农业的高新技术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4)节水科技示范园和人工降雨大厅。

3.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如夏家沟的猕猴桃基地,五泉镇的万头牛场、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上川口村的锣鼓制造基地,南庄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大寨乡的万亩花卉苗木、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及食用菌基地等。

4.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

崔西沟是杨凌当地著名的民俗村,该村经济正是在尊重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引入了当地特色农家饭振兴起来的。

5.花园式的大学。

该区内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两所历史悠久的大学。

在此不仅可以感受到优美宁静的大学环境,还可以看到各种具有特色和品种名贵珍稀树种和花草,又可以感受到有着历史底蕴沉积的大学文化气息。

(二)雄厚的科技实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示范区内两所国内著名院校,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称西北农业大学),是于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原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高水平综合型大学,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大学,其农业科技实力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所以,杨凌依托区内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围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农资、绿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三)方向明确示范区政府在建设初期就明确,在农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并联合科技部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生态条件,发展生态旅游,大力发展各种现代农业示范村,实行“一村一品”;在工业方面欢迎无污染、环保、绿色企业在杨凌落户,现已形成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农资、绿色农产品加工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群,对我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起到了带头作用,真正展现了示范区的农业示范作用。

三、目前杨凌发展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杨凌的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发展所依托的软硬件设施和环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旅游基础设施差杨凌虽然旅游资源丰富,并且政府在大力推动,但是杨凌始终没有成为一个旅游城市的重要原因是旅游的基础设施差,道路不尽如意,住宿就餐条件也是参差不齐,缺少统一的收费标准;最重要的是旅游的线路设计不尽如人意,定位模糊,导致有些路线受欢迎,有些线路则无人问津。

(二)缺少专业的导游队伍发展生态农业科普旅游最终需要能够向旅游者传授相关的科普生态农业知识,尽管农博园在导游讲解服务方面下了很大力气,要求导游必须具备相301第2期雷和涛等:

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关农林专业学历,相对做到专业讲解,但实际中离专业还是有相当距离。

而其他景点,大多数讲解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讲解能力,不能生动形象的向游客展示展馆的相关科普知识。

杨凌整体还是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和管理办法。

(三)旅游收入过于依赖门票收入科普旅游是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旅游,目的在于使公众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

青少年和广大农民应该是目标群体,但是,青少年和农民的经济承受力较差。

以杨凌农业博览园为例,除了重大节日对部分学生的免费开放外,其他时候均要收取高达60元的门票费,导致人们对博览园的概念只限于庞大的外形,而极少涉足其中,从而造成资源极大地浪费。

(四)客源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当地人的旅游需求相对小;由于宣传的不到位,杨凌并没有作为旅游城市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每年来杨凌旅游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

客源少直接会影响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推广发展。

(五)缺少必要的行业协会组织杨凌旅游整体发展滞后,各个景点零散无序。

示范区成立10年来,至今未成立一个旅游行业协会组织,致使旅游行业缺乏自律性,各家自行其是,无法规范管理旅游市场,这是制约杨凌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发展对策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国外的科技旅游,在近些年来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发展。

在西方国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已不是区分科技旅游者与一般旅游者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说,科技旅游已不是少数旅游者特有的专项旅游活动,而是一种逐渐被主流市场接受并受到欢迎的大众旅游形式。

杨凌要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在发展特色的生态农业科普旅游上寻找自己的出路。

1.政府重视,完善基础设施。

政府应在政策和宣传上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目前杨凌要不断强化道路建设,完善道路标识系统,加强宾馆住宿的管理,改善旅游线路模糊不清的现状,完善旅游的硬件,并积极与西咸都市圈接轨,力求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加大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宣传力度,做旅游目的地城市。

杨凌地区位置相对偏僻,因此很多游人对此并不是很熟悉。

鉴于此,我们必须通过政府牵头,进行营销整合,加大宣传的力度。

通过持续性媒体宣传及策划活动,提高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知名度。

同时可以有效利用一年一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借势宣传生态农业旅游,达到组合宣传目的。

3.充分挖掘杨凌地区生态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特色,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生态科技旅游产品。

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开发要迎合市场的需求,不仅要在旅游形式上满足游客求新、探奇的心理,而且还要结合本地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特色,打造杨凌农业科技旅游特色品牌。

比如利用现代农科城的农业示范效应,发展绿色瓜蔬餐饮、昆虫宴、特色工艺礼品等,吸引客源。

4.提升生态农业科普宣传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科普旅游产品质量的高低,杨凌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必须要加强生态农业科普从业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导游人员的培训,不仅使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态农业旅游知识,还有具有相关的科普知识,因此从事科普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并进行相关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教育。

5.成立旅游行业管理协会,认真开展旅游市场调研,查找薄弱环节,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积极推进旅游行业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塑造旅游目的地城市整体形象,以期达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宁,吴高盛.我国应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J.科协论坛,2008(7):

39-40.2于洪贤,何卓,朱井丽.我国科普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

94-96.3彭建良,龚勤.旅游城市发展科普旅游产业的探讨J.4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科技和产业,2009,9

(2):

17-20.4沈恬.浅谈生态旅游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

(2):

29-31.5谢雨萍,耿文辉.桂北地区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初探J.大众科技,2009(3):

127-128.6李绍刚,浅析吉林省科普旅游开发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320-322.7刘艳.沈阳科普旅游的现状及对策J.沈阳干部学刊,2005(3):

57-59.8曹军会,贾军战,海江波,等.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7(4):

24-27.TheResearchonDevelopmentofEco2agriculturalPopularScienceTourinYanglingDemonstrationZoneLEIHe2tao1;LIAOYong2cheng23(1.MuseumPark,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2.CollegeofAgronomy,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Abstract:

Eco2agriculturalpopularsciencetourismemergedinrecentyearsasanewtourismmodel,whichin2tegratesagriculturaldevelopment,ecological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